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六章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六章数据库设计

处理过程描述
– {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 据流},处理:{简要说明}}
h
17
预测现行系统的未来改变
现行系统的未来改变信息是其他数据库设计阶 段的参考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考虑 使最终数据库尽量适应未来改变,减少将来为 适应改变而引起的数据库修改或重新设计,使 数据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数据库设计与具体的DBMS紧密结合,移植困难。 – 缺乏文档资料,难于与用户交流,对设计难于评审,
往往到运行中才能发现问题。
– 难以由多个人合作进行设计。
h
7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规范化设计方法
– 规范化设计方法认为数据库设计涉及了很多 问题,每类问题有其不同的自然论域。规范 化设计方法依据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整个设 计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把数据库设计这一 复杂的大问题分为若干相对简单的小问题, 每个阶段只解决整个设计中的部分问题。整 个设计方法是迭代过程,每一过程完成时要 进行设计分析,产生各种设计文档,并组织 评审和用户交流,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修改。
– 要较好地反映现实世界信息、信息之间的联 系,
– 能反映出使用者对数据的需求和操作特点, – 能方便地在某个选定的DBMS支持下实现。
h
3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数据库设计与硬件、软件和干件紧密相 关。 数据库设计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 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h
4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手工试凑方法 规范化设计方法 自动数据库设计工具
h
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 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 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 算机系统)的工作情况,明确用户的各 种需求,并预测系统今后可能的扩充和 改变,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 能。
h
12
需求分析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包 括:
– 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的信 息的内容与性质。从中可以导出数据要求。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
h
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构 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 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 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数据操作 需求,有效地支持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
h
2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构造合理的数据模 型。这个数据模型
– 应用领域中已有的,但目前尚未被数据库系统支持 的应用。
– 应用领域中各种应用功能可能的扩充、减少和改变。
– 应用领域的上述改变对数据库支持的信息和应用范 围、数据项定义、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库操作 任务的影响。
h
18
强调用户的参与
设计人员应当与用户对于需求形成共同 的理解,并共同确保数据库的设计正确 表达和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对设计工作 的结果承担共同的责任。
h
21
分析用户需求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应用领域进行 分析,抽象出下列信息:
– 应用领域的流动信息的定义。 – 应用领域的存储信息的定义。 – 应用领域中各种流动信息的起点和源点。
– 应用领域的各种应用的定义,包括输入信息, 输出信息和应用功能的定义。
– 上述四者之间的联系的定义。
h
22
定义数据库系统支持的信息与应用
强调用户参与
h
14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 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 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包括:
– 数据项 – 数据结构 – 数据流 – 数据存储
– 处理过程
h
15
数据字典
数据项描述
– {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 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它数据项的逻辑 关系,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 处理的响应时间和处理方式的要求。
– 安全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h
13
需求分析的具体步骤
调查组织机构情况
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
在熟悉了业务活动的基础上,协助用户 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包括信息要 求、处理要求、完整性与安全性要求。
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预测系统的未来改变
数据结构描述
– {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 构}}
数据流描述
– {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组 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h
16
数据字典
数据存储描述
– {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输入的数据流,输出 的数据流,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频度, 存取方式}
h
8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实施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h
9
规范化设计的特点
反复性
– 数据库设计不可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推敲和 修改才能完成。前阶段的设计是后阶段设计的基础 和起点,但后阶段也可向前阶段反馈其要求,如此 反复修改,以臻完善。
试探性Leabharlann 应用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最终数据库支持 哪些应用系统。应用领域的逻辑模型是 应用定义的基础
h
19
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成为信 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 设计。
h
20
概念结构的特点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 物之间地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地要求。 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 户交换意见。 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发生改变时, 容易对其进行修改和扩充。 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 数据库设计结果一般不是唯一的。设计的过程是个 试探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要求和 制约因素,它们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数据库的设计 很难说是最佳的,常常得之于东,而失之于西,何 去何从取决于数据库设计者的权衡和单位的决策。
h
10
规范化设计的特点
分步进行
– 数据库设计常常由不同的人员分阶段进行。这样做, 一是由于技术上分工的需要,二是为了分段把关, 逐级审查,保证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h
5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手工试凑方法
数据要求 数据要求 数据要求
数据处理要求
数据处理要求
关系数据库模式
h
6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手工试凑方法的缺点
– 现在数据库的数据量大,数据间关系复杂,用户众 多,使用要求各式各样,很难仅凭经验进行设计。
– 直接设计把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处理要求 等一起考虑,很难对模式进行评价和优化。用户需 求一旦发生变化,数据结构很难随之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