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 酸 碱 盐 题型种种

初三化学 酸 碱 盐 题型种种

初三化学 酸 碱 盐 题型种种
张水华
酸、碱、盐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涉及的物质多、实验多、化学用语多,并与溶液的酸碱性、pH 、金属活动性顺序紧密联系。

试题往往具有容量大、综合性强、题型多等特点。

下面对考查酸、碱、盐知识的常见题型归类分析。

一、概念原理型 例1.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酸根中可能含氧元素 B. 正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酸式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及分类,易判断出A 、C 、D 选项均正确,B 选项则是错误的,如氯化铵(NH Cl 4)属于正盐,但其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例2. 在三支试管中各盛有少量的A 、B 、C 无色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A 溶液呈紫色,B 溶液呈蓝色,C 溶液呈红色,则A 、B 、C 三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

解析:由题中相关实验现象可推知,A 溶液为中性,pH =7;B 溶液为碱性,pH >7;C 溶液为酸性,pH <7。

所以三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 、A 、B 。

二、物质转化型 例3. 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Zn ZnSO →4
B. MgO MgCl →2
C. CaCO CO 32→
D. BaCl BaSO 24→
解析:Zn ZnSO →4是由金属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有金属+酸,金属+盐;
MgO MgCl →2是由碱性氧化物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只有碱性氧化物+酸;CaCO CO 32→是由含氧酸盐制取酸性氧化物的过程,反应途径有高温煅烧CaCO 3,盐+酸;BaCl BaSO 24→是由盐制取盐的过程,反应途径有盐+盐,盐+酸等。

对照题意要求可知答
案为B 。

三、物质鉴别型 例4. 要鉴别氯化钠、氯化镁、酚酞这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硝酸银溶液 B. 盐酸 C. 石蕊试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几种待测物质加入一种试剂后,必须要产生不同的现象,方能一次鉴别出来。

四种试剂中只有氢氧化钠溶液符合要求,它可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将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

例5. 有以下几种溶液:①NaCl ②MgSO 4 ③NaOH ④CuCl 2 ⑤()
Ba NO 3
2

不用外加试剂,欲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鉴别的顺序为___________。

解析:在不外加试剂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所给溶液中有无特殊标记的溶液(如颜色、气味等),如果有,找出这种溶液后,再用该溶液检验其他溶液,依次类推,即可一一鉴别出来。

(1)CuCl 2溶液是蓝色的,可首先鉴别出来;(2)分别用四支试管取四种待测溶液少许,加入CuCl 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溶液为NaOH 溶液;(3)分别取其他三种待测溶液少许,分别加入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为MgSO 4溶液;(4)分别取剩余两种待测液少许,加入MgSO 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为()
Ba NO 3
2
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
NaCl 溶液,因此鉴别的顺序为④③②⑤①或④③②①⑤。

四、物质推断型 例6. 下图表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推断,将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内:A___________;D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解析:此类推断题以实验现象为线索,根据沉淀的颜色、溶液的颜色以及气体等找到解题突破口。

本题由红褐色沉淀可知D 为()Fe OH 3,C 应为铁盐。

固体A 可跟B 反应生成C ,又能和E 气体反应生成F 和固体H ,H 也跟B 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浅绿色溶液,而溶液中含Fe 2+
才呈浅绿色,由此可断定A 为Fe O 23,B 为稀盐酸或稀硫酸,C 为FeCl 3或()
Fe SO 24
3
,F 为
CO 2,H 为Fe ,G 为()Ca OH 2或()Ba OH 2。

五、化学用语型
例7. 明矾是常用净水剂,()
Al SO 24
3
是它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
Al SO 24
3
在水中的电
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l SO 24
3
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可
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其电离方程式为: ()Al SO Al SO 24334
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