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调研报告“ 普洱茶” 很红,算得上是各大茶类中出镜率最高的茶类, “ 普洱茶” 也有些冤,许多媒体在说到其他农产品炒作时, 几乎都免不了拿普洱茶做一番比较。
到底是哪些人在喝普洱茶, 哪些人不喜欢喝普洱茶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众的普洱茶消费信息, 我们在一周时间里于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近 200位朋友完成了《普洱饮茶调查问卷》 , 其中有效问卷 130份。
有很多朋友在问卷中表达了各自对普洱茶的一些有趣观点, “ 普洱茶的价位不代表品质” , “ 普洱茶是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 “ 高价茶都是神马浮云”, “ 哥不喝茶,哥喝可乐” , “ 普洱茶排毒效果太给力了” 等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喝普洱茶女性几乎和男性成正比, 20-40岁的年龄阶段在本次问卷中是普洱茶消费的中坚力量。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⒈您的性别:{单选题 }A 、男 66人占 50.77%B 、女 64人占 49.23%⒉您的年龄:{单选题 }A 、 20岁以下; 0人占 0.00%B 、 20-23岁; 72人占 55.38%C 、 30-40岁; 49人占 37.69%D 、 40-50岁; 7人占 5.38%E 、 50岁以上; 2人占 1.54%⒊您的年龄:{单选题 }A 、媒体文教; 39人占 30%B 、政府职员; 12人占 9.2%C 、企业行政; 35人占 36.9%D 、自由职员; 20人占 15.4%E 其他; 18.5%⒋您平时习惯饮用:{单选题 }A 、主要喝普洱茶 31人占 23.85%B 、普洱茶、绿茶、红茶都喝 84人,占 64.62%C 、茶饮料 6人,占 36.15%D 、其他 34人,占 26.15%⒍单选您喝普洱的频率:{单选题 }A 、一周一次 5人,占 3.85%B 、 2-3天一次 22人,占 16.92%C 、一天一次 13人,占 10.00%D 、一天 2-3次 16人,占 12.31%E 、一天 3次以上 16人,占 12.31%F 没什么规律,时少时多 58人,占 44.62%⒎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饮用普洱茶 : {单选题 }A 、家里 42人,占 32.31%B 、茶馆 7人 ,占 5.38%C 、办公室 33人 ,占 25.38%D 朋友聚会 33人,占 6.15%E 、其他 40人,占 30.77%⒏您怎么喝普洱茶:{单选题 }A 、熟茶 44人,占 33.85%B 、生茶 22人,占 16.92%C 、生茶熟茶都喝 76人,占 33.85%D 、调饮 6人,占 4.6%E 、其他 8人,占 6.15%⒐您喝普洱有几年了:{单选题 }A 、 2年一下 32人占 24.62%B 、 2-5年 67人,占 51.54%C 、 5-10年 28人,占 21.54%D 、 10年以上, 3人,占 2.31%⒑您购买普洱的价位,以 357克每饼就算:{单选题 }A 、 100元以下; 31人,占 23.85%B 、 100-200元; 54人,占 41.54%C 、 200-300元; 24人,占 18.46%D 、 300-500元; 15人,占 11.54%E 、越贵越好 6人,占 4.62%⒒您的月收入是:{单选题 }A 、 2000元以下; 22人,占 16.92%B 、 2000-3000; 36人,占 27.69%C 、 3000-5000元; 52人,占 40.00%D 、 5000元以上 20人,占 15.38%下面是对普洱茶的一些具体事项的调查一、普洱茶的产业数据步入 21世纪,云南茶业迈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1— 2008年是第四个大发展时期。
云南茶业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茶园面积突破 500万亩, 8年间增加 252.45万亩,增了 1倍;年平均增加 31.56万亩。
2007年新植茶园 82.9万亩,为面积最大增量年。
二是茶叶产量突破 17万吨。
2008年比 2000年增加 9.21万亩,增 1.6倍;年平均增产 1.15万吨,增 14.5%。
2007年比上年增产 3.17万吨,为产量最大增量年。
三是云南独特的普洱茶得到发扬光大,产量突破 5万吨。
2006— 2008年每年普洱茶产量都在 5万吨以上, 2007年达 9.9万吨,比上年增加 4.7万吨,增 90.4%,为最大增长年。
云南大叶种茶园面积 490万亩,占全国的 99%。
鉴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1973年在昆明成功试制人工后发酵普洱茶——普洱熟茶,随后在勐海等少数几家茶厂生产, 20世纪 90年代初逐步扩大到多家茶厂生产, 2004年开始大量生产。
高优茶园快速发展,名优茶比例大幅增加。
2008年,全省高优茶园达 350多万亩,占 70%左右,比 1978年增加 340万亩,增 34倍,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 159.90万亩,占总面积的 31.8%比 1978年增加 1万多倍;平均亩产干茶 53.84千克,比 1949年增加 45.34千克, 增 5.3倍; 名优茶产量达 9.5万吨,比 1978年增加 9.15万吨, 增 26倍, 其中, 名优绿茶 4.0万吨,增加 3.99万吨,增 399倍;优质普洱茶 4.5万吨,增加 4.46万吨,增 112倍。
加工规范化程度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大副提高。
近年来,茶叶企业按照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 使加工能力和食品安全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茶叶初制所(厂 5170多个,生产能力突破 25万吨;精制厂 1000多个, 加工能力 25万吨左右,比 1978年增加 23万吨,增 11.5倍。
大部分茶叶企业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化生产,已有 852家企业通过了 QS 人证。
(普洱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普洱茶的重新崛起和振兴创造了条件。
2003年 5月, 普洱市被命名为“ 中国茶城” 。
到 2008年,茶叶种植面积从 1949年的1347h ㎡发展到 86204 h ㎡, 增长 62.74倍; 茶叶产量从 1949年的 350吨增加到42937.1吨,增长 122.68倍, 茶叶总产值达 14.89亿元,茶产业覆盖了全市 10个县(区、 103个乡(镇、 960个村委会,涉茶农 22.9万户、 112.8万人,户均收入 3088.4元。
现有茶叶加工厂 246个,有 212个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茶产业真正成为了普洱人的民生产业, 成为支撑普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各种所有制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竞相崛起,全市有初制所 1077个,绿茶精制加工厂 49个,普洱茶加工厂 195个。
在全市 157户茶企业中,国营企业 70户,私营企业 69户,中外合资企业 2户。
从业职工 18.99万人。
普洱市生产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茶产品除畅销 2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德国、波兰、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
(临沧市新中国成立 60年来, 临沧市茶叶产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茶园面积从1949年的 6.75万亩增加到 122万亩,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 38万亩,有机茶园4.74万亩。
茶叶产量从 1949年的 1.95吨增加到 5万吨, 产品销往世界 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茶叶初制厂 1033户,获得生产许可证(QS 的茶叶企业 130户。
茶叶产业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 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双版纳州进入新世纪以来,普洱茶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原来知名度并不高的茶类, 很快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 消费者迅速增加的名茶, 可以说是一匹黑马。
国内所有茶叶市场, 许多茶叶店都有普洱茶的销售, 很多地方还成了茶叶市场的主角,市场出现了热销,价格也不断地攀升,形成了“ 普洱茶热” 。
在市场的拉动下,普洱茶的生产出现了快速增长。
2000年, 版纳生产普洱茶2400吨 (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9800吨 , 2004年版纳生产普洱茶 68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2万吨 , 2005年版纳生产普洱茶 99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5.2万吨 , 2006年版纳生产普洱茶 136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8万吨 , 2007年版纳生产普洱茶 235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9.9万吨 , 2008年版纳生产普洱茶 20080吨 (云南省生产普洱茶 6.78万吨 , 西双版纳茶叶的总产量也由 2003年的 1.37万吨增加到 2006年的2.12万吨(云南省茶叶的总产量也由 2003年的 8.7万吨增加到 2006年的 13.8万吨。
西双版纳茶叶总产值由 2003年的 1.68亿元增加到 2006年的6.21亿元 (云南省茶叶总产值由 2003年的 4.6亿元增加到 2006年的 10.5亿元 ,西双版纳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 2003年的每公斤 12元增加到 86元(全省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 2003年的每公斤 11元增加到 76元。
2006年,全州 34万茶农从茶叶原料生产获得的收入增加到 3.4亿元,仅茶业的人均收入达 960元 (2006年全省普洱茶产量达到 8万吨, 比上年增加 2.8万吨, 增长 54%,比“ 九五” 末增加 7万吨,增长 7倍,普洱茶占全省茶业的比重从上年的 44.8%提高到 58% 。
由于茶产业效益显著,社会资本纷纷投资茶产业,使全州的茶园面积以平均每年约 6万亩的速度发展,到 2007年茶业中指面积达 6.09万亩,毛茶产量 2.5万吨,精制茶 2.2万吨, 产值 2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 仅 2006年进入茶产业的投资近 3亿元, 普洱茶生产企业目前已达 252家。
普洱茶的热销带动了全州茶产业的全面振兴, 出现了茶农增收, 茶区兴旺的繁荣景象。
(景洪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 十五” 时期优化茶叶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结构调整,全市民营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向优势主产区和产业带集中的割据已经基本形成。
2008年江北地区的 6个乡镇种植茶叶 18.69万亩,占全市民营茶叶面积的86.32%;茶叶产量 7236吨, 占 96.45%。
民营企业已建立茶叶基地 4.47万亩, 占民营茶叶面积的 23.92%, 农户种植 14.22万亩,占 76.08%,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基本建立。
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 茶叶产量大副增长, 2008年民营茶叶面积达 21.6548万亩, 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92.51%,比 2000年增加 16.31万亩,平均增长 24.66%;茶叶产量 7774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 74.17%, 比 2000年增加5332吨, 年均增长 31.42%; 按采摘面积计算, 茶叶单产 54.02公斤, 比 2000年增加1.26公斤, 年均增长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