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选择题 完整版 附答案

国际贸易选择题 完整版 附答案

D拥有比较成本说
9.普雷维什认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
A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B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C经济发展阶段差距
D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10.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属于()。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
C关税同盟理论D超保护贸易政策
11.外围国家要改善其贸易条件,可采取的发展战略有
C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的措施
D其限制数量管理方法往往通过签订“自限协议”来规定
10.《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
的进口关税是()。
A特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普惠税
11.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A协议配额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D绝对配额
12.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
16.国家竞争优势论“钻石模型”的四因素指()。
A生产要素B需求状况C相关和支持产业
D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E政府政策
1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条件
下,形成各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 )。
A各国要素禀赋差异B各国规模经济程度差异
C各国要素组合比例不同D各国贸易政策不同
18.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包括()。
11.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A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商品出口战略
C技术转让战略D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2.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
B解释了政府不愿意采取积极产业政策的原因
C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差别化产品上
13.反映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对国际贸易,特别是贸易进
A收入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动对贸易条件
的影响
B净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贸易条件
的影响
C收入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数量变动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D净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数量变动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13.约翰.穆勒认为()。
A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供给决定
B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需求决定
15%并加征从量税150元。则征收的税额是()。
A 45000日元B 180000日元
C 225000日元D270000日元
13.根据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扭曲程度,补贴可分为
()。
A禁止性补贴B可申诉补贴C不可申诉补贴
D直接补贴E一般补贴
14.构成商品倾销的基本条件包括( )。
A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
是()。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B价格的国际差异
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D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10.里昂剔夫之谜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A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
密集程度更高
B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国民的福利
D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第五章贸易条件
1.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
数下降了10%,为9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10%,为110,则2000年与
1990年相比,净贸易条件()。
A改善了22.2 B改善了11.1
C恶化了10 D恶化了18.2
6.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与中心是()。
A供求关系B垄断C国际价值D经济周期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统计商品进出口额时,一般
对()。
A出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B出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
C进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D进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单选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世界出口总额B世界进口总额
C一国进出口总额D国际贸易量
2.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
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万亿美元。
A 7.9 B3.5C 7.2 D 3.7
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初级产品B工业制成品
C工业原料D都不是
6.开放贸易给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
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多选题:
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3.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
A关税,农业B非关税,制造业
C关税,制造业D关税,幼稚产业
4.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
先考虑()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D提高福利水平
5.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
C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进口数量决定
D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出口数量决定
14.提供曲线理论认为()。
A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大
B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小
C贸易条件越远离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大
D贸易条件越远离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对方国分享的贸易利越小
B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C收入状况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D出口规模变化和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对一国出口能
力的影响
11.如果净贸易条件为58.3%,收入贸易条件为175%,表明
()。
A该国进口能力提高了B该国进口能力下降了
C该国贸易条件恶化了D贸易条件无法判断
12.单因素贸易条件考虑的是()。
C管理贸易政策D超保护贸易政策
6.超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对象是()。
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衰退工业
D以上三项都包括
7.重商主义属于()。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D管理贸易理论
8.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B强调生产力的发展
C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A人力技能的差异B人力资本的差异
C要素禀赋的差异D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否定
E比较成本的差异
19.对于比较成本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B解释了全部国际贸易现象
C是一种静态分析D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
E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0.英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120人/年,生产1单位呢绒需100人
D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5.进口附加税主要有()。
A反倾销税B差价税C特惠税
D反补贴税E过境税
8.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
A进口配额B“自动”出口配额
C技术性贸易壁垒D进口许可证E外汇管制
9.下列关于“自动”出口配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直接限制出口的措施
B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
本学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了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
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选择题(含单选,多选)
.1.在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体系指()。
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理论
C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
.. 2.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在()。
A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
B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
C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缩效应
D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
获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
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8.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
易,长期的结果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9.H-O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D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
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
9.净贸易条件大于1,表示()。
A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B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
C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
D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
10.收入贸易条件考虑的是()。
A出口规则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年,美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80人/年,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90
人/年,根据比较成本理论()。
A英国应生产和出口酒B英国应生产和出口呢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