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含解析

错误!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现状。

2.分析湿地的生态功能,理解其服务价值。

3.能结合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

一、湿地的概念和功能1.湿地的概念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层次内容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在6米以内的海域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功能。

3.中国湿地(1)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3)分布错误!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和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3.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三、保护湿地1.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平湿地,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将天然河流变为人工明渠等。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1.湿地能为我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此外还有观光和旅游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湿地包括水深200 m以内的海域。

(×)3.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

(×)4.我国洞庭湖和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都是围湖造田。

(×)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A.调节气候、净化水体B.吸烟滞尘、防治沙漠化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6.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B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柴达木盆地知识点一湿地的价值[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它包括天然湖泊、人工湖泊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解析:选A 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但是任何对环境具有保护功能的地理事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有些湿地(如河流)可以通航。

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水资源管理”。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不全部为湿地的是()A.1B.2C.3D.43.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2.C 3.B 第2题,读图可知:1为湖泊附近地区,2为水稻梯田,3为海洋,4为河流沿岸地区。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干中湿地的概念不包括海洋,或根据教材中海洋中只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才是湿地。

第3题,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径流变得平稳,可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因此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为保护湿地,湿地不再作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是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知识点二湿地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读教材P63图4.10,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洞庭湖面积________,形态变得________。

(2)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_。

(3)上述变化有何危害?(4)如何改变这种变化?答案:(1)变小支离破碎(2)泥沙淤积围湖造田(3)使湿地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等的功能丧失。

(4)进行水土保持、实施退田还湖等。

[总结深化]1.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2.湿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拓展延伸]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对点演练]如图为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B.垃圾填埋C.全球变暖D.泥沙淤积2.增加北京市湿地的有效措施是()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涵养水源B.水库清除淤泥,扩大库区容量C.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D.合理规划,挖建景观河池解析:1.A 2.C 第1题,北京市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占用湿地有关。

第2题,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增加北京市湿地的有效措施。

3.(江苏高考)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

如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0~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需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湿地的功能,湿地可以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海岸线变化不大;人工海岸线因围海养殖、填海造陆而总体增加;分析海岸线变化原因可知,海岸线变化造成了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提高人们湿地保护意识、依法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湿地特点的是()A.类型多,绝对数量大B.分布广C.区域差异不大D.生物多样性丰富解析:选C 我国湿地的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湿地数量和类型差异较大。

2.下列叙述中会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是()A.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B.环境污染,造成流入湿地的营养物质增加,导致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C.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B 人类活动加速了湖泊内外沉积物充满湖泊;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能够防治湿地消失。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3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4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123B.234C.134D.1244.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3.A 4.D 第3题,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分布,加之地势低洼积水形成,A正确。

第4题,扎龙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繁多,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6.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1生态退耕2建立自然保护区3南水北调4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5铺设防渗地膜A.124B.235C.125D.134解析:5.B 6.A 第5题,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第6题,湿地保护的措施有生态退耕、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

7.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第(1)题,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

第(2)题,湖泊功能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供水(蓄水)、水产养殖、旅游、航运等价值,在生态方面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价值。

第(3)题,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主要从保护湿地水域和水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任选两项)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任选两项)(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泥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1.B 2.D 第1题,人类对湿地破坏后,使其气温的年较差变大,使该区域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