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熊鑫;施磊;郭晓安;王婕妤;金鑫【摘要】目的观察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AR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对两组进行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RQLQ)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RQLQ评分均下降,且治疗4周时明显低于治疗2周时,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2.7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AR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儿鼻部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8(058)048【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花粉阻隔剂;盐酸氮卓斯汀;儿童【作者】熊鑫;施磊;郭晓安;王婕妤;金鑫【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腔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1],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溢和鼻塞为主要临床特征。

儿童AR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0%。

AR本身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鼻黏膜防御和清除功能较差,更易患AR且症状较重并容易复发,影响患儿的身体和精神健康[2]。

目前,AR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泰斯花粉阻隔剂是一种高纯度、高黏度矿物油混合物,能够在初始环节有效阻隔变应原,从而阻断后续一系列炎症反应发生,其对AR患儿有效[3],但起效时间缓慢。

一线抗组胺药物能快速缓解鼻部症状,但对于鼻塞症状的疗效有限[4,5]。

因此,探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用泰斯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AR,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8月~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9例AR患儿,均符合儿童AR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6]。

纳入标准:①年龄6~16岁;②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可伴有眼部症状,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时间≥1 h,且症状表现≥4 d/周,连续4周及以上;③专科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内水样黏液样分泌物,下鼻甲苍白肿胀;④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尘螨项(屋尘螨或粉尘螨)结果≥++。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②存在某些原发病,如鼻腔肿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等;③临床上存在尚未控制的活动性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④1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减充血剂等药物;⑤合并其他全身免疫性疾病;⑥因病中途退出。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6~16(11.5±2.3)岁,病程1~4年;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6~16(11.8±2.1)岁,病程1~5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德国MEDA Manufacturing GmbH)治疗,每次左右鼻孔各1喷(140 μg/喷),早晚各1次,连续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泰斯花粉阻隔剂,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15~30 min后,取泰斯花粉阻隔剂(约1 cm长软膏)用棉签均匀涂布于鼻孔周围及鼻前庭前端皮肤,3次/d,连续4周。

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激素或其他干扰试验结果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对两组进行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1 鼻部症状VAS评分将VAS制成10 cm长的标尺,以0~10表示鼻部症状的严重程度,0代表没有症状,10代表症状最重,难以忍受。

根据患者在标尺上的选择填写相应分值。

1.3.2 RQLQ评分 RQLQ评分内容包括7个大项目、26个子项目,分别为鼻部症状(鼻塞、喷嚏、流涕、鼻后滴漏)、眼部症状(眼痒、眼肿、眼痛、流泪)、非鼻或眼部症状(疲倦、时感口渴、创造力下降、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疲惫不堪)、睡眠(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质量不佳)、情感(心情沮丧、无助、易怒、因症状感到烦恼)、日常生活(因使用纸巾感到不便、需揉鼻子或眼睛、需反复吸鼻或擤鼻)以及总体生活质量。

每小项取值0~3分,0分表示该项目未受到鼻炎症状影响,1分表示轻度影响,2分表示中度影响,3分表示重度影响,甚至难以忍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填写相应的分值。

1.3.3 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

疗效指数≥65%为显效,>25%~<65%为有效,≤25%为无效或加重。

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3.4 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不适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2周时,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分,组别n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总症状观察组36 治疗前7.26±2.647.23±2.277.39±2.546.24±2.387.13±2.42 治疗2周4.73±2.15ac4.32±2.03ac5.63±2.01ac4.58±2.16ac4.61±2.24ac 治疗4周2.57±1.02abc2.26±0.97abc3.12±1.96abc2.43±1.13abc2.86±1.23abc对照组33 治疗前7.37±2.587.19±2.357.64±2.436.53±3.477.26±2.37 治疗2周5.64±2.27a5.23±2.16a6.13±2.14a5.16±2.23a5.87±2.46a 治疗4周3.69±1.54ab3.72±1.27ab4.26±2.17ab3.62±1.73ab3.76±1.83ab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2周时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4周时明显低于治疗2周时,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10、14、9例及72.7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06,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分,组别n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或眼部症状睡眠情感日常生活总体生活质量观察组36 治疗前8.36±3.526.52±2.6113.94±4.027.62±3.287.48±3.628.27±2.362.07±1.25 治疗2周4.51±2.73a3.42±2.35a6.86±3.23a3.26±1.86a3.28±2.57a4.13±1.82a1.16±0.7 6a 治疗4周2.46±1.87abc1.37±0.92abc3.92±1.57abc2.54±1.32abc2.16±1.05abc1.54±0. 81abc0.81±0.34abc对照组33 治疗前8.29±3.486.21±2.8613.76±4.357.46±3.547.35±3.978.65±2.742.38±1.31 治疗2周5.48±2.63a4.09±2.18a8.73±3.62a4.19±2.01a5.08±3.16a5.62±2.35a1.97±0.5 3a 治疗4周3.97±1.62ab2.63±1.02ab5.64±2.37ab3.12±1.43ab3.84±1.12ab2.06±1.12ab 1.21±0.28ab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2周时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例(2.78%)涂抹泰斯花粉阻隔剂后出现鼻腔刺激感,对照组1例(3.03%)感苦味,均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适。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儿童AR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的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AR可导致慢性缺氧,不仅影响患儿睡眠质量,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还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与此同时,长期免疫反应还可能诱发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严重降低患儿生活质量。

临床上就诊的AR患儿大部分为中重度,且多数症状呈持续性发作,需要长期治疗以控制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