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解放战争》读书笔记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两本像砖头一样厚的王树增的《解放战争》读完了,掩卷长思,心中有万千感慨。
十五年前在河南上学时,学校组织我们看过三大战役的电影,那时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只是历史教材中的廖廖几句,所以电影看下来大脑里的印象只停留在:解放军作战英勇,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解放军,国民党军队无心战斗,溃败如潮。
《时空之旅》为我们创造一个空前成功的范例,它背后所存在的各种因素,如创意策划、运作机制、繁衍产品、品牌营销等宝贵财富都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思考、总结、探索。
安妮教海伦发音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就拿练water 来说吧,首先,安妮一边让海伦把手放在水里,一边又在她的胳膊上拼写着W-A-T-E-R这个单词。
今天拿书来读,深入了解到战争背后深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对战争艺术有了些许认识。
一: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说到运筹帷幄,最给力的要算诸葛亮了,能算到关羽放曹操,能算到魏延要造返。
但那毕竟是演义故事。
书中写到:“XX年年底,中国全面开放金融领域,国际银行家们早已磨刀霍霍,一场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不管中国是否意识到了,也不管中国是否准备好了,
中国已经处于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状态下了。
”“国际银行家大举进入中国的根本战略目的有两个: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和制造中国经济的“有控制解体“,最终为建立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主导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货币扫平最后一个障碍。
”……
解放战争期间,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毛主席一直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指挥。
他老人家没有亲自上过前线,但能调动千军万马,所向披靡。
靠的是什么,除了毛主席卓越的战争指挥才能外,更多的是信息的准确传递。
辽沈战役时林彪的部队已过百万人了,战场状况顺息万变,随时要调整部署,但西柏坡的毛主席等都能在千里之外做出准确调动,这充分说明解放军的信息传递是快捷而准确的。
反醒我们自己,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电话、传真、手机、网络。
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应有尽有。
但我们常会因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而导致工作严重失误。
同过去只有一部电台而且还要用密码翻译来比,我们真够汗颜的。
孤独,一种看不出也摸不到的情感。
孤独,可以是一个人的感受,也可以是一个家族的感受。
有人会在孤独中渐渐老去,而有些人却喜欢享受孤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硬件设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一个地方进行残酷战争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照
样歌舞升平,那些达官贵人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因为没有人相信战争会漫延到自己身边,他们认为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不可能打得赢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
”我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也只有今天才真正理解没枪没炮没吃没穿进行战争的艰难。
最后,船坚炮利的国军还是被没枪没炮的解放军给打败了。
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以及高尔基的勇气。
他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所以,我们不能整天抱怨父母不是富翁,抱怨公司给我们的资源太少。
一切皆可自己创造。
有条件的要利用条件,没条件的要创造条件,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三:干部在队伍中的力量。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的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去赶集、耕种都要爬这两座大山,每次都很累。
于是,他决定把这两座山搬走。
每天他都带着全家老小来搬山,他们一天搬走一点石头,一天搬走一点石头……许多人看见,都说愚公太笨了、太傻了:“我说老头,就凭你这点力气,能搬动这两座大山吗?”可是愚公说:“虽然我没有那么大力
气,可是我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搬下去,难道还不能把这两座山搬走吗?”那些人就无话可说了。
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派神仙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
在长征中,团以上的干部,在战争中出现负伤情况,抬都要给抬走,直到伤好可以重新回到队伍中去。
红军将领们把干部当成宝一样看待,每次牺牲一个团以上的干部,周恩来都会很心痛。
解放战争期间,一个营一个团常常会被打的只剩下几个人,但兵源会很快被补充起来,又投入战斗。
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个队伍,即使打的只剩几个人了,只要番号还在,干部还在,一拉又是一支有战斗力量的队伍。
在公司里,干部就是骨架。
只要骨架在,团队就会在,有骨头,肉很快就会长起来了。
四:士气的重要性
战争是残酷的,要流血与牺牲的。
为什么战士不怕死地往前冲,一切来源于战争的正义感,来源于战争的利益归属,来源于士兵的士气。
美国的军事观察员评论国军将领:“文官贪污,武官怕死。
”战争是为四大家族的利益来打的,战争是为蒋介石当总统打的,这样的军队哪来战斗力。
当国共双方军队面对面交战时,不管是谁冲到了谁的阵
地上,中要共军一亮刺刀进行肉搏战,国军马上就崩溃了。
近代军事家研究表明,刺刀在现代军事上已失去其实战意义,但却能给士兵带来心理上的威慑作用。
在解放战争的许多战役中,国军兵败如山倒,还没打就逃了,攻坚战变成了追捕战。
一个解放军战士大喝一声可以俘虏一个排,甚至许多国军坐在地上等共军来收编。
他们士气没了。
有个培训老师讲南京大屠杀时说,日本人打一枪装一颗子弹,速度很慢,如果中国人如果一齐上,拿牙咬都打胜了。
他是不知道,中国人民那时没了斗志,没了士气,给他们大炮也不会去打了。
我最喜欢的一则寓言要数《鹬蚌相争》了。
它写了一只蚌在海滩上晒太阳。
一只鹬飞过去想吃蚌肉。
蚌赶紧把壳儿合上,夹住鹬的嘴。
这就引起了一场互不相让的战斗。
正巧一个渔翁看见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鹬和蚌一起捉住了。
看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鹬和蚌真是太蠢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五:执行力的作用。
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解放军只有一个打法:“围点打援”,今天说来很老土:先用兵把一个城市的国军给围起来打,然后判断国军从哪个方向来支援,半路设埋伏,把援军吃掉。
这一招用了很多次,而且后来是明着用,国军也很清
楚这招儿,但解放军次次得手。
因为国军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援军计划两天的路程用了六天还没走到,计划支援一个军的,结果只支援一个师,甚至根本就不出动援兵。
这样的战争不败才怪。
解放军在决策上也会有分歧,但通过内部会议协调,大家很快就会意见一致,朝统一的目标执行下去。
而国民党军队,高层会议上意见是统一的,而在执行时却又是各是各的意见,各是各的利益。
,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本来应该是一个拳头的力量,最后变成一个手指的力量了。
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写一组数字:济南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前线粮食达一亿四千万斤,支前民工五十一万四千人,门板两万两千五百块(难怪解放初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铁锹八千把,麻袋两万条。
我们五十一万百姓车拉,人挑,畜驮,灯笼火把,风餐露宿,昼夜奔走在千里的运输线上,将大批弹药,粮草,军需物质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战争是极大的消耗,任何一个战争绝不仅是战场上有生兵力与武器装备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各种军需物品,后勤物品的支持与供应速度的对决。
当德意志士兵镇守奥马哈滩头时,他所要做的就是用重机枪射出一连串毫米弹头,把刚刚上岸的美国大兵钢盔打飞,
再一个个撂倒,然后换上弹夹,上膛,瞄准,扣动扳机,扫射,反反复复,因为这是他的职责;当英国皇家空军一架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飞临德国汉堡上空时,机师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舱内燃烧弹倾泻一空,把下面的建筑炸个稀巴烂,不管那里是坦克工厂还是平民区,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
成吉思汗率领他的骑兵队伍进攻匈牙利前,曾这样激励他的手下:“草原上的勇士们,去吧,去践踏他们的土地,去烧毁他们的房屋,去掠夺他们的牛羊,然后,再杀光他们的男人,霸占他们的女人!”
由此再想到我们家具销售工作,别人看到的只是业务经理在市场上东奔西跑,店面导购员在卖力销售,他们是一线战士,他们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工厂后方供货及品质的稳定,工厂的支持才是销售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
七:战争的本质
战争的本质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判定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惟一的标准是政治,主要是看这场战争的政治内容、目的是什么,是由哪一个阶级进行的,是哪一种政治的继续,战争带来的收益由哪个阶级享有。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作者为何用这个书名,我的理解是,有时公平,或者说,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有时这些代价是否值得,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解放战争是为解放广大无产阶级而发动的战争,是为了
广大农民的利益而发动的,他必定会得到中国最广大的阶层的支持,必定会最终胜利。
战争又是残酷的,无数的物质被消耗掉,无数的生命牺牲掉。
看了解放战争后,才真正体会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的含义。
看了解放战争的细节,才能深刻体会“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