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5.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涉及的主要危害物质该工程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包括煤尘、浮选剂杂醇油、松香油、柴油和施工及检修时使用的压缩氧气、乙炔。
其理化性质分别见表1)煤尘煤的主要元素是碳,其次是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
碳和氢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氧是煤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因为它和碳、氢等可燃元素构成氧化物而使它们推动了进行燃烧的可能性;氮在一般情况下不参加燃烧反应,是燃料中的惰性元素,但在高温条件下,氮和氧形成NOX,这是一种对大气有严重污染作用的有害气体;硫是一种极有害的物质,因为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能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大气污染。
煤炭的储存也很重要,主要是防火灾危险,因为各种煤有不同程度的自燃能力,再加上煤水分的影响、空气湿度的影响、氧化影响、粒度大小的影响等等,也影响了自燃能力的大小。
煤本身是可燃物质,当煤尘受热达到300~400℃时,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释放出的可燃气体积聚于尘粒周围。
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循环进行,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到每秒数百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
(2)柴油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3)杂醇油主要用途:可用作溶剂。
还可用作燃料、浮选剂等。
用作香料、增塑剂及油漆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特殊臭味和毒性。
危险特性:与氧化性物质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
封闭区域的蒸气遇火能爆炸。
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
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
易燃性(红色):2反应活性(黄色):0灭火方法: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储存注意事项:ERG指南:127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极性的/与水混溶的)(5)氧(施工及检修时使用的压缩氧)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二氧化碳。
5.2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火灾、爆炸、淹溺等。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包括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该项目在生产作业场所有许多机械设备,如皮带输送机、破碎机、分级筛、提升机、跳汰机、鼓风机、空压机、刮板输送机、压滤机等。
在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当、或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未排除的情况下均易发生机械伤害。
2触电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情况: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倒闸操作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状态;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不按规定安装接地线;线路或电气设备检修结束,不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供电;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误碰带电设备;未经允许,非电气专业人员进入变配电室、整流间触及带电体;使用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电缆带残余电荷;有关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围,触及带电体;带电设备绝缘不好,未接地或接地不好、线路老化绝缘不好等易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触电伤害是洗煤厂的一个易发事故,该厂用电地点较多且厂房环境潮湿,如接地不良、线路及开关老化、绝缘不好或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容易发生触电、电气短路等危害。
此外,该项目的变压器、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安全间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
3高处坠落凡在高度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定点操作或巡检作业,均可发生高处坠落危险。
作业人员在进行一些高处设备、设施的巡视、检修等作业时,若作业场所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不够标准、不牢固、腐蚀、检修后未及时恢复其防护设施或踩滑,就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等伤害事故。
存在高处坠落的主要部位为受煤坑、安全通道、钢平台、钢直梯、钢斜梯、横跨过桥、防护栏杆、煤矸石备料处、泥煤生产线等处。
4物体打击项目在检修、维护等手动作业时,作业人员误操作或配合不当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在原料、产品的装卸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物料堆放处堆垛过高,或堆放不整齐、稳固,也可引起物体打击事故发生。
皮带机上的物料掉落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物件放置不稳妥,突然倒下也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旋转设备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旋转的零件、部件飞出职工又未佩带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或运转设备在无防护设施、防护措施不当的情况下,转动部件破裂或皮带断裂后飞出伤人,如:振动筛、破碎机等运转设备以及旋流器的电机和变速箱间的传动部位,木棒、铁块、大而硬的煤矸石等难以破碎的物块在破碎机破碎时飞出伤人。
5车辆伤害生产需要的原煤及产品以汽车运输为主,产品倒运装车以装载机作业为主,如车速过快、转弯过急、酒后驾驶、确认不当等,就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原煤卸车过程中,如果驾驶员确认不当、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6火灾、爆炸在生产过程中违章动火、供电线路老化漏电,容易引起火灾;在施工、检修以及焊接作业过程中,乙炔气发生泄漏、氧气瓶破裂也可引起燃烧、爆炸;压缩氧气和乙炔气瓶堆放在一起,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变压器发生的火灾、爆炸,检修时若违章操作,也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该项目主要使用杂醇油、柴油作为浮选剂,杂醇油、松香油、柴油都是易燃易爆物质,这些物质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泄漏,若遇明火、高热极易发生火灾,其蒸汽积聚达到爆炸极限更能引发爆炸事故。
此外,原煤堆放场的煤属于易燃、易爆物体,当煤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煤尘就会燃烧、爆炸。
火灾、爆炸均可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该项目还涉及1台空压机,若因操作不当、设备缺陷、选型不当或其它原因致使空压机出现超温、超压,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7淹溺该洗煤厂存在浓缩池和循环水池,如果无防护或者防护不当,行走者不小心,容易掉进水池,发生淹溺。
8其他伤害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由于确认不当或者违章,还可能发生跌伤、割刺、摔伤、扭伤等意外伤害。
5.3生产过程中的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分析生产过程中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分析见表5-5表5.5施工过程危险性分析该项目新建生产性厂房,有基础建设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存在多方面的建筑施工危险、有害因素。
(1)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没有足够的堆放区域,占用了通道,会给作业场所的运输及事故疏散造成障碍,甚至引发车辆伤害等安全事故。
(2)厂房施工中,在搭屋架等高空作业时,如未按规搭建脚手架、设置操作牢固的有栏杆的平台铺板、设置有栏杆扶手的爬梯和设置安全防护网,易发生高处坠落和工具、小体积的建筑材料从高处落下,砸伤其下面作业和路过的人员。
(3)乙炔气瓶与氧气瓶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如果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够,气体泄漏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4)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焊烟,如不及时排出,致使焊工长期呼吸到空气中含的锰、铁等固态金属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似的焊剂及焊料气溶胶以及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
若过量吸入这类焊烟,可导致人体急性中毒或产生慢性人体损害。
(5)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弧光,如个人防护不当,强烈的弧光紫外线会灼伤人的眼睛和皮肤。
(6)施工中设有电力线路、照明灯具、电动设备及其启动装置。
因一般都为露天作业,其电气均设在露天如选用的电气的外壳防护形式不当,粉尘、雨水,易使电器表面绝缘降低而发生短路,引起触电和电气火灾。
使用的手提电动工具的金属机壳如不采用专门的接地线,在发生电气机壳漏电、短路时,会引起操作人员触电,轻则伤,重则死亡。
(7)混凝土搅拌,产生大量含硅的水泥粉尘,长期吸入易使操作人员患上矽肺病。
(8)在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过程中,涉及起重作业。
由于起重设备质量缺陷、操作失误、安全装置失灵、管理缺陷或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均可引发起重伤害。
(9)由于该拟建场地西北侧及南侧均存在开挖边坡,在开挖边坡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此外,开挖边坡容易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雨季,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事故。
5.6试车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试车是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是项目建设效果好坏的集中体现。
本阶段主观存在参加试车的指挥人员协调不好、判断失误,客观上存在设计、制造、施工、安装上的某些潜在缺陷,因而危险性较大、诱发事故因素较多,所以必须重视指挥协调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