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卷取和送经
根据不同织物的下机缩率,可以求得织物机下纬密:
P w = P'w 1 a%
在图10—1所示的机构中,Z7、Z8 、 i,D是固定常数:
公式 L = Z1Z3 Z7 iD 可写为 L = 2.00145 Z1Z3 (mm)
Z2Z6 Z8
Z2Z6
由于齿轮齿数是有级变化的,因此,根据所选择的齿 轮齿数得到的织物纬密与织物设计要求的纬密会有所差异, 但这种差异应小于纬密误差所允许的范围(±2%)。
近安装了起伸幅作用的边撑。
边撑的形式主要有刺环式、刺辊式、刺盘式和全幅边撑 等几种。
刺针的长短、粗细和密度应与所加工织物的纱线特数、 织物密度相适应。当织制粗而不密的织物时,采用粗、长和 密度小的针刺;当织制细而密的织物时,采用细、短和密度 大的针刺。
第二节 送经机构
保证从织轴上均匀送出经纱,以适应织物形成的要求,给 以工艺要求的张力,并保持织造过程中张力的稳定。
这种卷取机构中棘爪、棘轮的 冲击仍然存在。
(三)消极式卷取机构
打纬时,钢筘通过新引入的纬纱将织口推向前方,使织口 产生位移x,新引入的纬纱越粗,x数值越大。这里包含着两个 因素:(1)新引入的纬纱粗,它 占据的空间大,织口移动量增 加;(2)纬纱粗,打纬阻力增大 织口移动量也大。
织口移动使织物张力F下降, 力矩M2减小。当M2小于M1时,棘 轮发生转动,卷取辊卷取织物, 于是织物张力F增加,M2数值重 新增大,直至M1=M2时,棘轮停 止转动。
重锤制动式送经机构
联合制动式送经机构
二、调节式送经机构
(一)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
织造时,一方面由 机械作用积极传动织轴 回转而送出经丝;
另一方面随着经丝 张力的变化和织轴直径 的减小,自动调节经丝 的送出量。
送经原理 (蓝色部件)
K251送经机构的工作原理
12 、、 织经 轴丝 直张 径力 的的 变变 化化 (( 红黄 色色 ))
第十章 卷取和送经
纬纱被推入织口形成织物之后,必须不断地将这些 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布辊上,同时从织轴上放送 出相应长度的经纱,以保证织造生产过程持续进行。 完成织物卷取和经纱放送的机构分别为卷取机构和送 经机构。
由于经丝与纬丝交织后在织物中呈屈曲状态,耗 用经丝的长度比制成织物的长度长一些。
经丝缩率=(送经长度-织物长度)/ 送经长度×100%
1、外侧式送经机构 -----常用于有梭织机。 外侧式送经机构
有多种形式,其共同 特征是: 通过两个感应元件分 别对经纱张力和织轴 直径的检测进行送经 量调节,从而经纱张 力控制更加合理,织 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更 为均匀。同时,送经 机构被移到织机外侧, 维修保养比较方便。
A.经纱放送传动部分
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织轴始终保持放出经纱的趋势,但 机构的部分自锁作用使经纱保持必需的上机张力。
调节式送经机构以控制经纱张力均匀为目标,根据织造 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经纱张力来调节经纱送出量。 一般以后梁作为张力传感件,感知张力的变化。
另外一种是利用感触元件来探测织轴直径,自动改变不 同织轴直径所对应的织轴制动力矩,从而达到控制送经量的 目的。但张力控制不是很理想,使用较少。
双经轴、织轴制动式送经机构
1. 不需要变换齿轮,翻改品种方便; 2. 纬密变化无级,能准确地满足织物纬密的设计要求; 3. 可实现定量卷取和停卷,也可根据要求随时
改变卷取量,调整织物的纬密,形成织物的 各种外观特色。
(二)积极式间歇卷取机构
织机主轴回转一周,卷取杆1往复摆动一次,卷取钩2带动
棘轮Z1转过一定齿数(1齿),然后再经轮系Z2、Z3、Z4……Z7 , 驱使卷取辊3转动,卷取一定长度织物。
Z1Z3Z5
D为织轴直径,m为主轴回转一周过程中棘轮转过的齿数。
该 送 经 机 构 ( Z2=3) 能 满 足 织 物 所 要 求 的 最 大 每 纬 送 经 量 Ljmax¹和最小每纬送经量上Ljmin¹分别为:
Ljmax¹=Lj = 0.00156×mmax×Dmin = 1.794(mm) Ljmin¹=Lj = 0.00156×mmin×Dmax = 0.186(mm) 其可织纬密范围为:
Pwmin =
100
100
L' j (1 j %) 0.186 (1 7%)
= 57(根/10cm)
Pwmax =
L'
j max
100
(1
j %)
100 1.794 (1
2%)Leabharlann = 578(根/10cm)
在实际使用中,可改变蜗杆11头数,以适应不同的织物纬密。
Z2=3,粗档纬密: 57根/10cm ~ 157根/10cm Z2=2,中档纬密:157根/ 10 cm ~ 315根/l0cm; Z2=1,细档纬密:315根/ 10 cm ~ 578根/10cm。 由此可见,外侧式送经机构具有比较宽的纬密覆盖面。
第一节 卷取机构
卷取机构执行着从织口处引离初步形成的织物 和控制纬纱在织物内部排列密度两方面任务。卷取 机构形式很多,可以归纳为积极式卷取机构和消极 式卷取机构两大类。 1、消极式卷取机构
在消极式卷取机构中,从织口处引离的织物长 度不受控制,所形成织物中纬纱间距比较均匀。这 种机构比较陈旧,但适宜于纬纱粗细不匀的织物加 工,如废纺棉纱、粗纺毛纱等织造加工,所形成的 织物具有纬纱均匀排列的外观。
一、送经方式
从作用原理上分,送经机构有非调节式和调节式两种。 1、非调节式送经 依靠经纱张力将经纱从织轴上退绕出来,完成送经动作,对 送经量不做调节控制的送经方式。
非调节式送经量可由人工通过改变织轴制动力来调节,增 加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并且经纱张力均匀程度得不到保证。
2、调节式送经
织轴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克服制动力矩回转,让经纱从 织轴上放送出来。送经量由专门的调节式送经机构进行调节。
在高密织物的高张力织造时,后梁随着打纬的发生而跳动, 织口位移量明显增加,织物达不到应有的纬密要求。在现代织 机上,这种制动方式已不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后述的阻尼器 制动方式。
2、带有无级变速器的调节式送经机构
该机构能连续地送出经纱,运转平稳,适应高速。它 的基本结构是含有能作无级变速的减速传动环节,可以按 照经纱张力的变化调整减速比,保持经纱张力的稳定。
在高经纱张力或一般经纱张力织造时,经纱完全依靠自身 的张力从织轴上放送出来,送经机构仅起控制放送量的作用。 只有在较低张力织造时,才有可能是经纱张力和送经机构的驱 动力共同发生作用。
B.进经量计算
在主轴回转一周,织入一根纬纱的过程中,送经机构送出
的经纱量:
Lj = mZ2Z4 D = 0.00156mD
A.经纱送出装置
B.送经量计算
Lj=
Z1Z 3
360 Z 2 Z 4
D
L¹jmax
=
0.00154
Z1 Z2
max
Dmin
L¹jmin
=0.00154
Z1 Z2
D min max
在某一传动比的条件下,可织纬密范围为:
Pwmax=
100 (根/10cm)
L' j min (1 j %)
Pwmin=
100 (根/10cm)
L' j max (1 j %)
从理论上讲,θ最小可为无穷小,θ最大能接近360º,并可 据此计算送经机构的可织纬密范围。但选用这些极限状态会产生 不良后果;θ过小,摩擦盘将严重磨损;θ过大,则第一次送经 后摩擦盘尚未制停,第二次送经又要开始,容易造成送经不匀。 因此,生产实际中通常根据Z1和Z2四种不同的传动比来选择合理 使用的纬密范围。
C.经纱张力调节装置
该种经纱张力调节装置满足了织轴由满轴到空轴送经量一 致的要求,使经纱张力均匀稳定,让扇形张力杆自始至终处在 一个正常位置上,或由于其它随机的张力波动原因,在这个正 常位置附近作小量的上下偏移,对张力波动作出补偿。可以通 过调节相应的部件实现不同纬密的织物加工。
外侧式送经机构的经纱动态张力测定结果,图10-9表明: 在织轴直径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中,经纱张力比较均匀,在 2%-8%之间。
摩擦离合器送经机构的可织纬密范围宽广,改变转角θ可对 送经量作无级的调整,从而送出的经纱量精确地满足了织物对送 经量的需求。
C.经纱张力调节装置
图为摩擦离合器送经机构的经 纱张力调节装置。当经纱张力由 于某种随机原因而增大时,通过 相关部件使转子与主动摩擦盘的 凸轮面距离缩小,送经量增加。 送经量的增加促使经纱张力逐渐 回复到正常数值,后粱也回归到 正常的平衡位置。相反,当经纱 张力因某种因素而减小时,机构 动作相反,送经量减小,并逐渐 回复到正常数值,后粱也回到正 常位置。
这段织物长度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L = 1 Z2Z4Z6 D
Z1 Z3Z5Z7
L = 0.7076 Z 2 (mm)
Z3
Pw =
100 L(1 a%)
141.3 1 a%
Z 3(根/10cm) Z2
改变变换齿轮Z2、Z3 的齿数,
可以实现织物的纬密调节。
10-2
间歇卷取机构的卷 卷取运动是断续进行的, 因此有许多弊端: 1、机构的运动带有冲击
(四)边撑
在织物形成过程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产生了纱线 的屈曲现象。纬纱的屈曲使织物幅宽收缩,织口处织物宽度 小于经纱穿筘幅度,经纱排列发生倾斜,两侧布边处经纱倾 斜程度最大。钢筘运动时,倾斜的边经纱与钢筘摩擦,容易 造成边经纱断头和钢筘两侧筘齿过度磨损。为了保持织口处 织物幅宽不变,使织造过程正常进行,在织物两侧的织口附
性,易引起机件的磨 损、动作失误、产生 织物纬向稀密路疵点。 2、布面游动较大,容易 引起造成断边纱。
K251、K252丝织机用七齿轮间歇、间接式卷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