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耐火材料的使用管理

6、耐火材料的使用管理

耐火材料的使用管理
一、耐火材料使用维护与更换
(一)日常耐火材料的使用要求
1、日常操作严格按回转窑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优化窑炉的工艺状况,保证耐火材料的使用环境,对影响耐火材料使用的工艺工况及时调整,并记入使用档案。

2、熟料基地对窑内耐火砖的使用状况分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砌筑、烘烤冷却、使用维护、配料、设备以及对耐火砖的要求等方面。

(二)、耐火材料烘烤及冷却
原则:新线建设或检修砌筑完成经验收合格的窑衬方可交付烘烤,烘烤是耐火材料使用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所以应严格遵守烘烤制度和“慢升温,均衡上、不回头”的原则,避免发生温度忽降或局部过热的情况。

1、新线烘烤要求
1.1新建熟料生产线耐火材料砌筑量大,大部分位置都是采用硅酸钙板与耐火浇注料组成的复合衬里,施工工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施工期间多次遇雨水天气。

为了使耐火材料衬里的自由水和化合水能够得到充分烘烤以满足生产需要,采用窑用燃烧器烘烤升温时间必须达到4天。

1.2预热器、三次风管及篦冷机等部位的初期烘烤
当预热器、三次风管及篦冷机系统筑炉结束,经验收合格后可以采用木柴进行局部的初期烘烤,主要烘烤该部位耐火材料的自然水和部分化合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采用木柴烘烤的部位可同步进行,热源温度约700℃,烘烤时间为三天左右。

三次风管及篦冷机木柴烘烤和窑用燃烧器烘烤可同步进行。

1.2.1预热器部位的初期烘烤
窑尾设置烘烤源:在窑尾烟室搭设的架子上面堆放井字形木柴垛(木托板之类),然后点燃开始烘烤,烘烤过程中,从窑尾烟室方门处添加木柴,主要烘烤预热器及分解炉,根据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木柴添加量,预热器出口温度控制在80℃以下。

1.2.2三次风管部位的初期烘烤
三次风管窑头侧设置烘烤源:三次风挡板全开,在窑头侧三次风管内堆放井字形木柴垛,然后点燃开始烘烤,通过木柴添加量来控制烘烤温度,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在80℃以下,主要烘烤三次风管及分解炉耐火材料。

1.2.3篦冷机部位的初期烘烤
冷却机设置烘烤源:首先在篦床上部铺盖约200mm熟料层或碎石,然后在篦床上面堆放井字形木柴垛,点燃木柴开始烘烤,烘烤过程中,先从篦冷机前墙部位逐步向后烘烤,在冷却机篦床上添加木柴,通过木柴添加量来控制烘烤温度,主要烘烤冷却机及窑头罩耐火材料。

2、检修烘烤要求
2.1当停窑时间大于两天,窑内温度降至常温,回转窑内不更换耐火材料或者更换量较少(指窑内小面积挖补或换砖长度L<10m 时),升温15h。

2.2回转窑烧成带换砖长度10m≤L<20m,或者40m以后换砖长度L≥20m时,升温20h。

2.2回转窑烧成带换砖长度L≥20m,或窑口或窑尾(含舌形板)或窑头罩更换浇注料时,升温24h。

2.3当窑口或窑头罩或篦冷机一段顶盖大面积更换浇注料时,在确保回转窑正常升温的同时,应在篦冷机一段篦床相应部位采用木柴进行初期的烘烤。

烘烤时间为6h,确保自由水能够得到充分的蒸发逸出。

3、临停烘烤要求
在生产期间如遇回转窑临停,停窑时间在两天以内,回转窑
内没有耐火材料检修项目,烧成系统处于熄火保温状态,窑胴
体温度100℃左右,按70℃/h进行升温操作,在窑尾温达650℃
时按75℃/h进行升温操作,总升温时间控制在12h以内。

4、停窑冷却制度
4.1计划检修窑内有耐火材料更换项目,采用高温排风机运
行以调整风机挡板开度来控制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为40-60℃/h;停窑后10h打开窑门,16h打开预热器人孔门进行
冷却,此时可以停止高温排风机。

注:停窑降温期间若遇下暴雨时转窑时间间隔应相应缩短;建议0:15~0:45改为连续慢转,其它时间减半。

(三)、停窑耐火材料的检查方法
1、回转窑检查方位:检测耐火砖剩余砖厚时,窑胴体人孔门应处于正下方为宜,烧成带区域应转窑增测180°方向的剩余砖厚。

2、回转窑检查取点:电锤应顺着耐火砖的横缝、环缝的交点进行,避免将耐火砖单体破坏,以Φ12~14mm钻头为宜;条件许可时可以采用插砖缝的方法检测剩余砖厚。

3、回转窑检查位置:烧成带5m、10m、15m、20m、25m作为常检点,生产中出现的高温(报警)区域和已到使用周期的区域作为抽检点。

4、预热器、篦冷机、三次风管的进风口、弯头及顶盖等部位耐火材料应重点检查,尤其使用温度在800℃以上部位;托砖板部位耐火材料应重点检查。

5、实际检测耐火砖的剩余砖厚作为检修更换的依据。

(四)、耐火材料更换原则
一般情况下烧成系统主要部位耐火材料的使用周期。

表3:
1.1碱性砖:8000t/d级以上回转窑内剩余砖厚大于130mm及5000t/d级以下回转窑内剩余砖厚大于120mm且使用周期达不到表3规定的耐火砖不更换。

若有特殊原因,如为保证下一个运行周期而需要更换的,应形成书面报告备案。

1.2非碱性砖:回转窑内非碱性砖剩余砖厚度大于100mm且使用周期达不到表3规定的耐火砖不更换。

若有特殊原因,如为保证下一个运行周期而需要更换的,应形成书面报告备案。

2.非正常消耗
回转窑内耐火砖的剩余砖厚度小于上述要求而需要更换的,若在1/5环范围内的,应采取挖补的方式进行更换。

3、需要更换的耐火砖使用周期达不到表3规定的时间,现场分析耐火材料非正常消耗的原因,以便提升公司耐火材料使用管理水平,并形成书面报告,必要时由供应部通知供应商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处理。

二、耐火材料台帐管理
1、台帐管理:采用坐标纸的方式进行记录并永久保存。

1.1记录回转窑的初始状况:轮带、大牙轮及挡砖圈位置,窑内配砖情况等。

1.2记录自回转窑投产以来每次计划检修耐火材料更换情况:
1.2.1窑内耐火材料更换的部位、品种,抽检的剩余砖厚并统计耐火砖的使用时间,描述窑内窑皮及砖况;
1.2.2简要记录篦冷机等其它部位耐火材料更换情况,如窑头罩、三次风管、篦冷机及旋风筒顶盖等更换情况;
1.2.3简要记录机械等其它专业与耐火材料相关的项目,如窑口护铁、轮带下垫铁等的更换。

三、耐火材料的总体配置思想
1、窑的年运转率:干法线92%;
2、耐火材料的配置要既经济又可靠,目前对于大型生产线的关键部位采用进口材料,并及时跟踪国内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加快推进国产化配置进程;
3、各主要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满足回转窑1年1次大修的
要求。

四、耐火材料整体配置要求
1、烧成带有稳定窑皮的部位采用镁铬砖、镁铁砖。

2、在窑皮不稳定或常有露砖的过渡带采用尖晶石砖,30-50米用硅莫砖,回转窑后部50米以后使用硅莫砖或抗剥落高铝砖。

3、预热器、分解炉和三次风管系统衬里工作面温度小于1200℃部位,采用耐碱砖或高强耐碱浇注料,硅酸钙板作为隔热层。

4、分解炉部位的托砖圈、锥部及篦冷机高温区采用高铝浇注料,篦冷机中、低温区域采用高强耐碱浇注料;窑尾缩口及烟室部位采用抗结皮浇注料。

5、窑头罩部位大修时,养护时间大于2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采用防暴型高铝低水泥浇注料;窑头罩抢修时,使用PA80高铝或耐磨浇注料,缩短养护时间。

6、篦冷机前墙、出篦冷机三次风管、入分解炉三次风管拐弯等部位,由于该部位温度较高,耐磨性要求高,选高热耐磨型浇注料;三次风管入分解炉的弯头部位可采用抗剥落砖、高耐磨砖进行砌筑。

7、喷煤管浇注料选用高纯镁铝尖晶石浇注料或莫来石浇注料;窑口浇注料大修时选用高纯镁铝尖晶石浇注料,整体运行时间保证10个月以上,窑口浇注料抢修时选用莫来石质浇注料,保证运行时间10个月以上。

8、其它高温部位浇注料在临停抢修或养护条件不能达到规定的最低24小时要求时,以采用高铝浇注料为宜。

9、根据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情况,为提高耐火材料使用性价比,以及环保要求进行无铬化革新,降低耐火材料使用成本等目的,可以考虑试用新材料、新技术。

五、耐火材料外形尺寸要求
为了保证耐火砖的砌筑方便、质量优良和使用效果良好,除耐火材料的内在质量及稳定性优良外,耐火砖的外形质量要严加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2.1 尺寸公差:高度公差小于1%;砖大小头厚度误差小于1mm;宽度误差小于1%,最大误差不得超过2mm。

2.2 边损:热面和冷面最多允许有两条边的损坏达40mm长和5mm深;
2.3 角损:冷热面均只许有一处角损,角损处三条棱的角损长度之和不超过50mm。

不超过20mm不算角损。

2.4 裂缝:砖面允许有发丝状微裂纹;不允许有平行于磨损面的裂纹;不长于40mm,不宽于0.2mm的其它裂纹是允许的。

2.5 凹坑、熔迹和鼓包:允许凹坑和熔迹的最大直径为10mm,最大深度10mm;鼓包最大0.5mm,耐火砖受压面平整度不大于0.5mm。

3、耐火材料包装要求
为了便于耐火材料出入库、使用和保管工作,对耐火材料包装标准及包装要求如下:
3.1耐火砖统一采用木托板包装,每箱不大于1.2吨,砖与砖之间用瓦楞板纸、角纸衬垫,砖摆放整齐后套上防潮塑料薄膜,再用纸箱外罩,顶加防水油毛毡,纸箱外用塑料薄膜密封,同时采用牢固国定措施;
3.2 浇注料和火泥采用双层塑编袋包装,特殊材料用包装桶进行密封包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