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鲁力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和声腔艺术。

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都是“秦声”“秦音”这一音乐文化。

所有秦腔生角与演唱必须得从道白、气息、咬字、情感以及情感和声音的统一关系上去把握。

其次,因为秦腔生角行当又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各个生角行当的演唱除有共同特点和风格外,因各个行当人物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在演唱时还得把握具体的人物特点和性格,因而在情感处理与声腔表现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方法,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本文通过秦腔生角行当在演唱声乐艺术的共性和个性论述,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声乐、气息、道白、咬字、情感、情感与声音、须生老生、掺假像真、小生、大小嗓结合、法无定法、追求个性.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秦腔,从艺术形式上讲,是一种声腔剧种,它的本质现象就是声音,主要包括演员的唱和乐队的奏。

而演员的演唱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腔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中国民族声乐的许多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秦声”,慷慨激昂.有柔有刚.刚柔并济。

那么怎么样让这门以“秦声”为特点的声腔艺术与先进的声乐艺术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以秦腔生角行当为例结合所学声乐知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秦腔的生角行当是秦腔中扮演除净角行当和丑角行当所有男性的总称。

因其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又分为红生.须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红生.老生扮演的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小生扮演各阶层人物中的青年男子,是许多剧目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行当,下至英俊少年.书生寒士,上有青年文臣武将。

武生,顾名思义就是武功高超.身怀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娃娃生,就是童生.幼生,扮演未成年人。

一【秦腔生角行当在道白,气息咬字上共同遵循的方法】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声乐艺术,因为各个秦腔生角行当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音乐韵味,都属“秦声”“秦音”。

我个人认为要想准确的演唱好“秦声”“秦音”,首先必须得从秦腔生角的道白做起,因为各个音乐文化.风格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各个地区的语言不同。

秦腔也不例外,要想准确把握秦腔演唱的风格,韵味,起关键决定作用的是秦腔的道白。

秦腔的道白以关中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看似简单,却比演唱更有难度。

因为演唱有音高,有节奏,而秦腔的道白一般没有音乐,要求演员自己把握。

生角演员在把握秦腔的道白时首先必须要符合男性的人物特点,把念白说响,说亮,说的铿锵有力,其次要考虑所要表现的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把握情感,把道白说的抑扬顿挫,让人听着就能感觉到人物的性格,当时的心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斤念白四两唱”,所以在秦腔生角的演唱中一定不能轻视道白对演唱的作用。

秦腔生角的演唱体现的是西北人的豪放与激情.粗圹与雄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那种凭着大本嗓喊出的嗓门音,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的秦腔要求生角行当的演唱也要圆润.有穿透力,这不乏就是气息的作用,气息是生角演唱的动力,掌握了演唱的呼吸,好的声音才能发挥出来。

就如同在学习歌唱中许多老师强调,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歌唱,可见,气息对生角演唱的重要性。

生角演员一上台就要亮相,此时应该感觉自己比平时挺拔,小腹收缩,腰围膨胀,让气息沉入丹田,演唱时就应该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同京剧中要求把气“坐住”,不使横膈膜在发声时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小腹的收缩有力量。

只有真正用好了丹田之气,掌握好了正确的呼吸,秦腔的生角演唱才能唱出秦腔生角行当直起直落.满腔满调的唱腔特色,因为秦腔生角演唱音域要求特别宽。

所以只有把气息练好了,丹田气练正了,才能经过五脏的酝酿至五声而成,自然气量充足,音洪且宽,高亢而远,声音又穿透力,有共鸣,生命力长。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喜欢。

秦腔中字的处理问题也是制约生角行当演唱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前辈们经常说“字正才能腔圆”。

古时候师傅给徒弟传艺时流传一句话“愣教这个曲不教那个气,愣教这个气不教那个字”。

说明字是演唱中的最关键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秦腔的咬字有子音和母音组成,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子音与母音的关系,如京剧中所要求的嘴皮子要有劲,要把子音咬清楚,充分体现秦腔本身的语言特色和地方特色,但是又不能咬的太死,以免影响声音的线条,使声音又憋又挤,共鸣用不上,口腔肌肉僵化。

在处理字的时,还要讲究子音在前,母音在后,收声归韵进鼻子,如“长”字,应唱成长昂,最后把昂归到眉心,不让声音的位置塌掉,还得注重唱和念的统一,唱就是念,念就是唱。

念得好了才能唱的好,念出了韵味才能唱出韵味,才能真正的在演唱过程中把字交代清楚,真正把秦腔的特点和韵味唱出来。

二【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情感以及情感与方法的统一】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除了在道白,气息,咬字等方面的方法和功夫外,最重要的在于把握人物的情感,唱诉结合,声情并茂,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绝非单纯的演唱,而最重要的在于通过艺术手段塑造人物,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激情是秦腔生角演唱很宝贵的因素,有了激情许多声音上的毛病很快就会改掉,气息也就能随之调动起来,演唱的欲望才能调动起来。

生角演员把握演唱的情感时不能只针对一段唱腔或一出戏,而要从整个剧目中入手,了解该人物在本剧中的地位,跌宕起伏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揣摩每种环境下他的心理状况。

通过了解剧本的历史背景,整体剧本人物的情感后,因具体的每一出戏中该人物的心理状况可能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得仔细推敲,理解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的情节下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的细致的情感。

如秦腔剧目<<白逼宫>>中汉献帝演唱的第一段‘‘叹汉室多不幸权奸当道”要唱好这段唱腔,把握好这段唱腔的人物情感与心理,必须要先了解这出戏的剧情: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19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欲篡汉自立。

汉献帝刘协与伏皇后商议,密谋除掉曹操,被曹操发觉。

曹大怒,将伏皇后以及伏氏三族尽皆斩首,又与深夜佩剑入宫,将伏皇后所生二子用毒酒害死,威逼汉献帝册封其女曹贵妃为正宫皇后。

在这种剧情之下揣摩主人公汉献帝刘协此时此刻的心理,把握此时他的思想,才能演唱的到位,准确的刻画人物心理。

使唱腔更加感人,唱诉结合.声情并茂,以像诉衷情,说经历那样亲切.自然,推心置腹。

秦腔生角在演唱中还必须注意发声方法和情感处理二者的巧妙结合。

两者应该是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不能在追求好的声音时.把握声音的技巧时,没有情感,去追求声音的完美,也不能在把握情感时没有方法。

就拿《白逼宫》这出戏中“叹汉室多不幸存奸当道”的这一段演唱来说,要唱出味道,唱出情感,唱出汉献帝感叹社稷安危和对曹操欺压君臣的不满和愤恨,必须得处理好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如叫板“好不痛怒人也”,在叫板之前必须进入到剧情里,满怀悲愤,痛苦之情。

同时在方法上必须上气息下沉,口腔打开,下巴放松,把声音往上前方送。

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的表达出当汉献帝面对两个失去母亲的皇子哭喊着向他要娘的时候,他无言答对,百感交集的心声,再如“叹汉室”三个字,咬字要着力,把这三个字用“紧开口”的演唱方法咬出来,然后如该字的母音“1”,在拖腔时不能很好准确体验人物感情和心理,把他换成“a”母音,这样演唱容易了,而且更能准确表达汉献帝这个剧情中,他痛恨,愤怒,矛盾,是天子而自己做不了主子的心理状况,第三句的多不幸,演员心中一定要有愤恨不平的心理,要有连自己心爱的皇后的性命都没保全的低沉愤恨与感伤的心情,才能把这句唱好,也才能是声音发挥到此时表达这种心理所要求的声音,所以生角演员在演唱时,必须处理好情感与技能二者的统一,不能脱开技术求情感,也不能只追求技能,而忽略音乐本身情感要求,而是在情感中求技术,以技术表现情感,真的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个性】秦腔生角演唱的声乐艺术除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外,每个生角行当还有他自己的特点。

正所谓“十戏九不同,同了唱不成”,每个生角行当角色都有他独特的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才是秦腔演唱最后所要求的,才能更好更准确的表达人物的特点,把握人物的角色。

须生,老生,因为扮演的都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由于他本身年龄特点的需求,所要求演员在演唱风格和唱腔处理中都于小生有很大的不同。

须生,老生的演唱要体现他性格的老成、稳健、善良、持重、刚毅与正直。

这就使得演唱须生的演员声音条件要具备戏剧男高音的特点,须生老生的演唱都用大嗓唱,但须生的演唱偏明亮。

老生的演唱偏苍劲,这是他本身的人物特点的要求,但是老生演唱不能为了追求苍劲的风格而把舌根往后抽着唱使声音没有穿透力。

虽是要苍劲.要老成,但是也得像声乐老师所要求的下巴放松,喉咙打开了唱,充分发挥胸腔鸣,这样就能自如的演唱又能体现出老生的老练、苍劲的人物特点。

须生的演唱要唱的大方、高亢、自如、但是因为须生的演唱都是用大嗓唱且音高,这就要求须生演员在演唱时,在高音区掺上假声,只是真假声衔接自如、顺畅,让人听着悦耳嘹亮没有坎儿。

“掺假像真”既能减轻嗓音的负担又能表现出须生刚劲、高亢的人物特点。

小生行当是秦腔剧目中不可缺少了角色行当,一般扮演的是社会地位的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年男子。

按照人物的职业,所处的社会背景,性格和职业等又分为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穷生等。

文小生和贫生一般都是以说唱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而文小生、贫生在演唱方法上与须生和老生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演唱一般采用大小嗓结合真假声混合与演唱方法,演员一般要求具备抒情男高音的特点,清脆明亮能够表达出人物落落大方“少年英姿”的人物特点来,但是也有的前辈们在塑造小生形象时却以其他风格和特点来演唱。

如李爱琴先生扮演的《周仁回府》中的主人公周仁,首先从他的声音特点来讲属女中音,她的演唱朴实亲切,声音浑厚、苍劲而不乏刚劲。

他塑造出的周仁落落大方,文弱中有一种刚劲之骨,深受戏迷们的喜爱。

这也还是这门艺术不同于其他技术的根本之所在。

他并不要求每个人都一种模式走、一种风格走,而最重要的是要表现自我,要有独特之处,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