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草剂生物测定

除草剂生物测定


最佳配比以辛酰溴苯腈在100~220gai/ha
的剂量下递增,与2,4-D丁酯在1200~
440gai/h的剂量下递减的范围内相互混用
1
增效作用较大,即二者混用以2,4-D丁酯:
辛酰溴苯腈=(2~10):1的范围内选择
配比效果较好。
50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辛酰溴苯腈的剂量(g a.i./hm2)
用于研究除草剂特性的较为规范的室内方 法大都以栽培植物为试材,比如:玉米根 长法、高梁法、小麦去胚乳法等。
温室盆栽法、稗草中胚轴法等试验方法所 用的杂草,需要对种子采集、储藏、打破 休眠和发芽率测定等处理后使用。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试材的选择和培养
除草剂室内试验常用靶标杂草 (温室盆栽法)
类别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混用联合作用类型的评价方法
防效(%) 防效(%)
交互作用图解法
先确定组分A或组分B单用时防效 为50%或90%的剂量
然后假设2种药剂表现为相加作用, 则A的剂量增减可以通过B的剂 量来弥补。
如 可 采 用 A,1/4A+3/4B,1/2A +1/2B, 3/4 A+1/4B, B等不同 配比处理。
该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简单,尤其适合评价杀草谱互补型除草剂 的联合作用类型,明确配比的合理性,但仅能对两种除草剂的混用进 行配比的合理评价。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混用联合作用类型的评价方法
Colby法,Colby(1976)法是Gowing法的公式变形。其理论防效计 算公式为 E0 = XY/100,式中,X:用量为P时A的杂草存活率;Y: 用量为Q时B的杂草存活率; E0:用量为(P+Q)时A+B的理论杂草存 活率;E:表示各处理的实际杂草存活率。 ➢ 当E0 - E >10% 时,说明产生增效作用; ➢ 当E0 - E <-10%时,说明产生拮抗作用; ➢ 当E0 - E值介于±10%时,说明产生加成作用。
理论防效计算公式为: E0 = X + Y - XY/100 X:用量为P时A的杂草防效;Y:用量为Q时B的杂草防效;E0:用量为 (P+Q)时A+B的理论防效;E:各处理的实测防效。 ➢当E-E0>10%时,说明混配产生增效作用; ➢当E-E0<-10%时,说明混配产生拮抗作用; ➢当E-E0值介于±10%时,说明混配产生加成作用。
试验结果与药剂、靶标、测试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故 在记录和评价活性时,要有详细的试验原始记录,并随 试验报告一起归档保存。
原始记录应记载药剂的特性、剂型、含量、生产日期、 样品提供者、配制过程、施药方法、靶标生育期、培养 条件、喷雾速度压力雾滴情况等基础数据,以及处理后 的试材培养条件及管理方法,结果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等。
以单细胞藻类或其器官测试的试验方法:萝卜子叶法、 黄瓜幼苗形态法、小麦去胚乳法、燕麦法、菜豆叶片法、 叶鞘滴注法、浮萍法、小球藻法、光合呼吸仪测定法等; 用于不同类别除草剂的作用特性研究。
以组织细胞为靶标的试验方法:测定有丝分裂指数、光 合、呼吸、蒸腾、膜透性、酶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生理 生化指ຫໍສະໝຸດ ;用于除草剂生理作用机理影响研究。
Colby法是评价除草剂混用效果的快速而实用的方法,尤其适合评价杀草谱互补
型除草剂的联合作用类型,明确配比的合理性。且2种以上除草剂的混用测定 也可应用该法进行评价,理论值计算公式为
E0 = X*Y*Z‥‥‥n/100(n-1)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混用联合作用类型的评价方法
等效线法(千版法):
为相加作用
(ED90)
拮抗作用 相加作用 增效作用
(ED90)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混用联合作用类型的评价方法
➢ 本法比较准确,适于室内测定, 不仅能评价二元除草剂混剂的联 合作用类型,还能确定最适宜的 配比。
➢ 但该法试验规模较大,且只能对二 元除草剂混用进行测定,同时要 求被测定的组成混剂的各个单剂 对同一靶标杂草均有较好的活性, 否则会产生单边效应,不适于评 价杀草谱互补型的除草剂混配。
除草剂混用的目的和意义
扩大杀草谱,减少用药次数 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取长补短、提高防效、降低使用成本 延长施药适期 减少残留活性 延缓抗药性(耐药性)杂草的发生与发展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除草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用后,较单用相比对杂草的防除效 果可能是增加、降低、或不增不减,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株少,活性很好
非常严重
95
严重影响生长,植株基本死亡,残余
植株基本死亡,药害非常严重
植株很少,活性很好
100
全部死亡
全部死亡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试验结果的评价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对于试验得到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
如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的处理才能发现其 内在关系与规律,如:建立相关系数R≥0.9 的剂量-反应相关模型,获得ED90或ED50、 ED10,能正确阐述试验结果的科学性。
第三节 除草剂生物测定
一、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试材的选择和培养 稳定的试验环境条件 科学的试验方法 合理的试验设计 试验结果的评价和数据处理
二、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除草剂混用的目的和意义 除草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除草剂混用联合作用类型的评价方法
三、除草剂混用配方筛选试验及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确定混剂配比筛选评价方法的原则 除草剂混合使用联合作用类型评价实例

水稻田
稗草、千金子等 眼子菜、鳢肠、丁香 异型莎草、 蓼、鸭舌草、浮萍等 水莎草等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稳定的试验环境条件
在试验中,土壤、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仅影响靶标生物的 生长状态,也影响药剂的吸收、传导及药效的发挥。
在试验时,土壤性质如:OM、pH等要明确,选择中性轻质土壤, 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应在具有一定控制系统的硬件配套设 施中进行。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科学的生测试验方法
温室盆栽方法 最为有效 定性定量 应用广泛 与田间结 果相关
遵守的原则: 针对测定药剂的应用范围选择代表性的2~6种主要杂
草作为测试靶标 根据药剂特性选择芽前或芽后早期土壤喷雾处理、或
苗后一定植物叶龄的茎叶喷雾处理 喷雾设施的喷头雾滴、压力、速度等条件要相对稳定 要求在温室内对处理前后的试材统一培养和管理
影响程度)
等影响程度)
0
同对照,无活性
同对照,无影响,安全
10
稍有影响,活性很低
稍有影响,药害很轻
20-40
有影响,活性低
有影响,药害明显
50-70
明显影响生长,有活性
明显影响生长,药害严重
80
严重影响生长,部分死亡,活性好
严重影响生长,药害较严重
90
严重影响生长,大部分死亡,残余植 严重影响生长,大部分死亡,药害
AB直线为2剂相加作用的准线,若 混用后防效各点均在准线之上, 表示增效,反之即为减效。
要保证所有处理在相对一致的环境下测试,结果具有重现性和可行性。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科学的生测试验方法
室内方法如下:
以植物整株测试的试验方法有:温室盆栽法、培养 皿法、小杯法、高粱法、玉米根长法、稗草中胚轴 法;用于筛选、除草活性和安全性大小的定性定量 评价。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科学的生测试验方法
为药剂具有一定选择性,可以进行田间试验。
结论和讨论
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根据试验的研究目的 和性质,需要在结论部分给出客观的结论,并进行相关 讨论。
除草剂混合使用配比筛选及评价方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配在一起应用 的施药方法叫做除草剂的混用。
常用的有2种混用形式:① 现混现用或桶混, 习惯上简称除草剂混用。② 除草混剂,是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成份、助剂、填料等 按一定配比、经过加工而成的农药制剂。
B 的剂量
10
9
8
2
7
6
5
4
3
2
1
0
1
3
A的 ED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的剂量
辛酰溴苯腈与2,4-D丁酯混用配方筛选
2,4-D丁酯的剂量 (g a.i./hm2)
3500
3000
2500
2000
2
1500 3
1000
测定辛酰溴苯腈与2,4-D丁酯对鸭跖草的 鲜重防效(%)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应用于除草剂的发现、活性测定以及作用特性和应用技术等研究 规范除草剂生物活性试验方法的目的在于:使之达到真正意义上为田
间试验和应用优化做技术支撑。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如下
靶标试材的选择及培养
稳定的试验环境条件
科学的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评价标准和数据处理
结论和讨论等
合理的试验设计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禾本科草
阔叶杂草
莎草科
春夏旱作物田(玉米、 马唐、狗尾草、稗 苘麻、刺苋、反枝苋、 碎米莎草、
大豆、棉花、花生、蔬 草、牛筋草等
藜、鸭跖草、苍耳、 香附子等
菜、草坪等)
龙葵等
冬季作物田(油菜、小 麦、蔬菜、草坪等)
看麦娘、日本看麦 卷耳、繁缕、猪殃殃、
娘、棒头草、菵草、婆婆纳、大巢菜、稻
早熟禾等
槎菜、荠菜、拟南芥
除草剂室内试验技术
--合理的试验设计
生物的复杂性、多样性,需掌握以下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