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士聘任合同

院士聘任合同

院士候选人

第四批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名单 勘察行业 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 1 徐瑞春男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2 袁雅康男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3 李九鸣男冶金工业部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4 项勃男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5 沈小克男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6 王秉忱男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设计行业 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 1 刘力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 柴斐义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3 郭明卓男广州市设计院 4 沈济黄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 吴庐生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 张家臣男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7 唐葆亨男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8 郑国英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9 时匡男江苏省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0 唐玉恩女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1 程懋堃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2 江欢成男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3 张维嶽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4 黄汉炎男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 15 罗继杰男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16 曾纪龙男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17 李志强男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18 叶学礼男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9 冉天寿男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 20 康忠佳男煤炭工业部合肥设计研究院 21 李明武男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22 王柏乐男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23 谢国恩男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24 熊显彬男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25 项钟庸男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6 李龙珍女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27 高振文男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28 张仁清男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29 胡远涵男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1.院士工作站管理制度

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工作站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是以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扣件系统研发项目为载体,由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依托单位)与北京XXXX大学XXXXX院士率领的创新团队搭建的研发平台,旨在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第二条为规范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创建高水平院士工作站,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院士工作站为非独立法人机构,主管部门为XXX市科学技术局。日常管理部门为X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简称“XXXX 所”)。 第四条由XXXX所与北京XXXX大学有关领导和院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对院士工作站实施管理。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管理委员会主任由XXXX所任免。 第五条院士工作站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六条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1、确定院士工作站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审批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

3、监督和审查年度财务预决算; 4、负责项目重大投资的审批; 5、负责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院士工作站的有关政策; 6、院士工作站的考核工作; 7、负责院士工作站终止的审批。 第三章管理细则 第七条院士工作站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采用“择优选聘、合同聘任”的用人制度。院士工作站聘用依托单位以外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 第八条院士工作站与依托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主要以“经济合同”的方式确定。 第九条院士工作站的财务由依托单位按技术开发项目建辅助帐目核算,由依托单位负责研发项目的归集与费用分配,并定期上报。第十条项目投资在20万元以下的研发费用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决定;在20万元以上的研发费用由管理委员会办公会议决定。 第十一条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2次,不定期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决定。第十二条管理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也可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十三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关重大技术研究方案和项目投资的决策,须得到2/3以上委员的同意方能有效。

院士合作协议书

院士合作协议书 篇一: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建站协议 重庆同方院士专家工作站 合作建站协议 甲方:重庆市同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乙方:倪维斗院士 为进一步加强甲乙双方在以“多能源协同多技术耦合”技术架构为核心应用型节能技术研究的合作,在甲乙双方前期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上,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在重庆市同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重庆同方院士专家工作站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研究目标: 面向建筑环境与工业过程中用能环节的整体节能技术。 技术内容: 以乙方提出的“多能源协同多技术耦合”技术架构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的应用型节能技术研究。 合作方式: 甲乙双方共同商定研究方向、科研课题。 甲方提供科研场所、科研经费。 乙方按照、款的要求保障为甲方提供技术支撑。

合作期限: XX年5至XX年5月。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甲方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经费供乙方进行以“多能源协同多技术耦合”技术架构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综合利用方向的应用型节能技术研究。 甲方为乙方及乙方委派的科研人员免费提供在渝期间的食宿条件。 甲方按照乙方要求组件不少于10人的技术开发团队协助乙方的科研工作。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原则上每年寒暑假来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工作,驻站总时间不得低于1个月。 乙方同意派1名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博士后担任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常驻重庆同方院士专家工作站,沟通甲乙双方的工作,具体领导技术团队进行科研工作。 乙方同意清华同方派驻的专家技术团队协助乙方进行应用型节能产品的开发工作。 四、成果分配 产权归属: 科研成果署名:甲方需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将研究成果中的甲方完成部分单独申报科研成果;乙方需征得

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

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建设,促进工作站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站的运行质量与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作站系政府推动,以区内外院士及创新团队为技术核心,以我校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重要资源,为我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平台。 第二章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三条工作站主要工作内容有: (一)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技术需求,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与本校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二)推动和引进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三)与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四)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 (五)开展产业发展及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工作站的基本要求为: (一)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学校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 (二)通过建站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校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 第三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学校是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提出工作站设立申请,制定工作站工作目标及运行管理规划。 (二)负责制订工作站管理办法,做好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生活服务工作。 (三)负责向签约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提供工作指南,包括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成果需求等。 (四)负责聘请院士及创新团队工作。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商定服务时间、方式等其它事项。 (五)负责报告工作站工作进展情况。每年末要对工作站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 第六条使用原则 (一)专款专用原则。科研经费必须按规定用于工作站建设,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按照惯例,最终增选院士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公布。 初步候选人中科院占大头 此前,院士增选首选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2013年的院士增选过程中,中科院公布了通信评审之前的391名有效候选人。 而今年,中科院方面没有公开公布有效候选人,而是直接公布了通信评审后的157名初步候选人。 按照规定,2015年最终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5位,这意味着目前初选名单中的157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将最终当选院士。 从最新公布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单位看,并没有“官员院士”的影子,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中科院院士本身就更注重基础科学等方面,以往就没有“官员院士”。 此次入选的初步候选人中,中科院系统依然占大头,数量达36人,占所有候选人总数的近23%,其次入选人数较多的大学有北大、浙大、中科大等。 公布的157名初选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有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 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43岁。 院士增选渠道只有两个 中科院称,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 这是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的院士增选工作。根据院士制度改革,院士遴选渠道缩紧,只有两个渠道,一是需要三个院士提名,二是通过科协学会等学术团体推荐。 院士推荐制度在改革后也有所改变,候选人的提名院士从两个变成了三个,本学部的院士则从三人变成两人,以便有更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纳入院士增选的范畴。

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doc

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二) 在近年来的院士评审中出现诸多乱象,张曙光索贿参选院士以及“烟草院士”等丑闻,严重影响院士声誉,而一些院士四处兼职捞好处,利用手中学术特权为自己或所在团队谋求学术利益,也被质疑对青年学者以及学术风气建设起着不良的示范。 笔者以为,增选新规能部分解决院士评审中的问题,像张曙光这样的政府部门官员,今后就将难以获得评选机会。但我们也应看到,完善院士制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既应具体而微,从院士评选的程序、办法入手,减少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更应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让院士与利益脱钩,保持其荣誉性、学术性。只要院士头衔还有诸多附加利益,院士评审就难以回归到纯正的学术评价中,还会有行政和利益因素介入其中。比如取消部门遴选,可如果部门认为有关人员当选院士,对部门来说极为重要,就还会用以前的思维和方式对待院士增选。 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的要义在于,如果能剥离院士头衔所附加的各种利益,尤其是学术特权,当选院士只是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学术活动中和其他学者完全平等,那么,以什么身份当选、什么年龄当选、当选后退不退休,都不是问题。因为,这只是按学术标准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给他的只是学术荣誉。 为此,还应该在新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术去行政化、院士去利益化的改革。在学术去行政化方面,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

应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取消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而在院士去利益化方面,应该基于最高学术荣誉,从顶层设计对院士的评审、管理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院士头衔利益化,导致对院士学术不端行为很难启动正常的学术调查程序。在利益因素的阻扰之下,国家设想中的院士退出和退休机制,也难顺利推进。 院士制度的改革,将对我国整体的教育和学术改革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要把院士制度的改革,作为我国教育和学术去行政化改革的一部分加以推进,通过改革,让行政、教育、学术各归其位——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防止行政权力通吃,以及教育和学术被利益因素异化,这是对学术、学术头衔的正本清源。 2

[高分子材料] 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离子-π相互作用,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构建的新策略

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离子-π相互作用,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构建的新策略 2017-12-26 非共价相互作用(例如氢键、π-π堆积、CH-π、离子-π相互作用等)在超分子化学、结构生物学、材料化学等很多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保持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对材料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发光材料的发光行为而言,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聚集诱导荧光淬灭效应(ACQ)就是一种主要由π-π堆积作用导致的荧光现象。为了避免ACQ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多种不利影响,2001年,唐本忠院士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这种荧光分子不同于传统的ACQ分子,其在溶液态下呈弱荧光或无荧光,而在固态下则表现出强荧光。AIE分子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光电、生物成像、医学等。经过系统的研究,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产生AIE现象的主要机理为分子运动受限(RIM)。根据该机理,人们通过多种非共价键 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相互作用(如氢键、CH-π相互作用)来破坏固态时分子间的π-π堆积,并限制分子的运动等手段合成了大量的AIE分子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阴离子-π相互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1993年在实验中首次证实后就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超分子和分子识别领域。当芳香π体系带正电时,正电荷通常可以增强阴离子在特定方向上与π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由静电吸引主导的相互作用称为阴离子-π+相互作用。那么是否能够将这种新型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引入ACQ分子中,从而利用这种独特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调控分子的固态发光,实现荧光分子从ACQ向AIE性质的转变呢? ▲ 图1. 分子结构的设计与发光特性 为此,作者首次提出了利用阴离子-π+相互作用来构建新型离子型AIE分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四种荧光分子在包含苯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含有正电荷的荧光分子均表现为AIE特性,而不含正电荷的荧光分子则表现为ACQ的性质(图1)。经X射线单晶衍射、光物理性质测试、理论计算、电导率等相关研究证明,含有正电荷的荧光分子中具有非常强的阴离子-π+相互作用,溶液态时,阴离子和π正离子可以自由运动;固态时,阴 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团队《自然·通讯》:可见光控分子开关领域取得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团队《自然·通讯》:可见光控分子开关领域取得突破 光控分子开关(photoswitch)是一类在两种不同波长光激发下进行可逆异构的功能分子,其在先进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禾院士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A building-block design for enhanced visible-light switching of diarylethenes”为题报道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全可见光激发光开关设计新策略,在实现对传统二芳基乙烯光开关可见光激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光调控性能,为全可见光光控分子开关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光控分子开关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过程中,全可见光调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常规光控分子开关通常需要在紫外光激发条件下进行光调控操作,紫外光激发存在高耗能、损伤大(光副反应)、穿透性差以及光源相对较贵的缺点,长期使用紫外光激发会导致分子开关的稳定性受损(副产物积累,光致异构可逆性下降)以及相应材料基质的损伤,造成由分子开关构建的先进光学材料使用寿命缩短、性能下降。近期光控分子开关在高分辨生物荧光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兴起,而光调控过程中副产物的积累会导致荧光信号对比度下降并对生命体产生毒副作用。此外,紫外光激发高生物毒性和强背景荧光干扰则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弊端。因此,

用更温和的可见光替代紫外光激发光控分子开关、拓宽其应用领域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二芳基乙烯光控分子开关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光转化率以及快速响应性等优点成为了光控分子开关界的明星分子。然而,其可见光光致异构的有效策略却乏善可陈。目前,可见光光致变色的二芳基乙烯设计策略主要通过延伸芳基侧链的共轭体系来实现开环体激发波长的红移,从而实现可见光激发光致变色。但是,共轭体系的增加会导致光控分子开关的抗疲劳性大幅减弱(稳定性下降)、开/闭环量子效率显著降低(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此外,共轭链增长也增加了分子设计合成的复杂性和功能的不可预测性,提升了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简单可行的可见光调控策略是可见光控分子开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为了实现全可见光控分子开关体系的构建并平衡可见光激发与光调控性能,田禾院士团队提出三线态敏化光致变色策略:一方面,三线态敏化剂具有比二芳基乙烯开环体更低的单线态能级,具备实现长波长可见光激发光致变色的潜能;另一方面,三线态敏化可以阻止常规单线态激发过程中光副反应的通路,有效减少光副产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开关性能的提升。该工作的最大亮点则在于采用窄单-三线态带隙分子作为三线态敏化剂,同时实现了可见光调控的可行性及高效率,并进一步简化了分子设计。窄单-三线态带隙分子是一类单线态与三线态能级相近的新型功能分子(< eV),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应用研究领域。由于其较窄的单-三线态带隙,敏化剂在灵活匹配二芳基乙烯三线态能级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 (部门推荐用) 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 被推荐人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推荐学部: 填表日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

附件材料目录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 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 附件3:论著目录 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 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 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 说明 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 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 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

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 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 以内。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 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 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按以下顺序填写: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

大陆FB的院士制度

大陆FB的院士制度 中锋 我国国家级科学院建于1928年,名为中央研究院。20年后经过二年的层层选举,选出了81名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成立学部,通过内部协商确定了233名类似于院士的学部委员。留在大陆的60名院士仅46人入选。1957年增补了18人,1980年增至400人,1991年增至528人。1993年中国的院士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将学部委员改名为院士,二是新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其结果是在科技水平不断滑坡的情况下院士人数却发生了爆炸性增长。 到2001年中科院院士已增至653人,工程院院士616人,共1269人。增长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又宣布院士为终身制并与经济挂钩。这就导致院士水平急剧下降,腐败之风越刮越猛,群众议论纷纷。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在这个林子里除了少数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的凤凰外还有些什么样的鸟。根据群众的议论,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各色各样的“院士”。 政治院士 在大陆,事事都必须政治挂帅。评定职称也好,申报奖励也好,选拔干部也好,首要条件就是政治条件,标准是是否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你想要提职、报奖、提干,你就必须填上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如果你平时说过几句真话,你就倒霉了。不管你的意见是否正确,只要与党的意见不同,你都有可能被视为与党二条心、提干肯定是没戏了,能力再强,也不会用你,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寅初和梁漱民。至于提职和报奖就要看有没有实权人物能在会上为你说话。在选拔院士时当然也是如此。49年以前,全国只有81名院士。这81名院士在学术上都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但在政治上却不乏公开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而这并未影响他们成为院士,如郭沫若。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60名院士留在大陆,未随国民党去台湾,也未去美国。在当时,他们完全有条件随国民党去台湾或去美国。由此可见,这60名院士至少是不反对新政权的成立,是爱国的。但在科学院建立学部时竟有14位因政治原因被排斥在学部委员之外。由于把政治标准作为评选院士的第一标准,其结果必然是: (1)当院士首先是当政治院士,否则,水平再高,也只能被排斥在院士之外;

杨卫院士导师十戒

浙大校长杨卫院士:导师“十戒”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一戒“光当老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都称导师为老师,很亲切。八十年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提到导师时亦有称“boss”。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等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板”这个称呼有几重涵义,可以是爱称,导师给学生提供科研资助,指导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称,学生觉得导师让自己做各种事情;也可以是戏称,是导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互相调侃。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个人学术上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 二戒“尽做监工” 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所以导师要把学生当学生,不能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在学术上应该和学生互相探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导师进行指导也应该是以激励为主,督促为辅。在导师和一群学生所形成的团队中,需要有和谐的学术生态,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 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三戒“漠不关心” 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是一种极端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目前有发展。现在全国高校每个导师平均指导在读研究生8人左右,这个数量在全世界是相当高的。美国是2-3人,欧洲更少,台湾地区、韩国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增加,容易导致精力分散,导师对每个研究生不可能都关注到。对学生关心不够很容易产生负效应,即个别学生或一批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导师、学科甚至整个学校的品牌,这就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品牌的关系。所以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心。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往往影响到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再谈一下结构梯队化的喜与忧。目前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导师下面有老师团队、博士后帮助带学生,博士后下面又有博士,博士带硕士,形成了一个梯队结构。这种结构有好处,就是可以带很多学生,梯队的成果看起来很大。但是这种情况也有负面效果,就是导师跟学生的指导过程已经关系不密切了,极端例子也有,答辩时导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导师及时的教导,尚未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出现论文抄袭等问题,到这时候学生和导师就要遗憾终身了。 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你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附件1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2012年12月3日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院士的标准和条件 第一条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

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或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第二章增选名额、增选程序及对候选人的有关要求 第二条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 第三条增选程序:提名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选举。 第四条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以增选当年6月30日为计算的截止日期)。凡已合计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

院士制度改革的利与弊

院士制度改革的利与弊 最近,随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XX年度院士增选工作的启动,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此次增选 工作是XX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与增选相关的改革举措如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 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中 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同时推出,十分引人注目, 表明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迈出了可喜一步。但 改革的最终效果如何?对此不少人还有疑虑,需要进行理性分析。 我国现行院士制度源于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制度,院士增选的有关制度也源于学部委员增选制度。其中, 关于候选人推荐的两种渠道,即始自1980年的学部委员首次民主选举。除学部委员(院士)提名推荐外,另一渠 道即由中科院所属分院和研究机构、中央部委所属研究 院和研究所(包括国防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中国科协所属各学会等推荐本系统、本地区、本单 位的有关候选人。这是鉴于当时正常的学术交流难以进行、科技界各单位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等情况而采取 的措施。但这个权宜之计被长期沿用,不仅背离院士增

选的同行评议精神,而且为一些部门、机构、行业等干 扰院士增选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最为社会所诟病。 近20年来,通过实施资深院士制度(1998年)、提高新增院士的得票准入门槛(XX年)和推行院士年轻化等措施,院士制度已有很大改进。而此次推出举措之多可谓 前所未有,是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 一次。应该说,这些改革举措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回应了人们对院士制度的诟病。比如,在推荐渠道上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 门推荐,仅保留属于同行评议的中国科协所属专业学会 推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界之外的干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虽然涉及的候选人 较少,但直接回应了日益严重的院士官本位问题;至于两院分别出台被推荐人行为守则和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罚 办法,则表明要认真解决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 院士增选工作的影响。这些无疑都是亮点,值得肯定。 不过,在肯定院士增选制度改革的同时,社会上也 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之所以存在 这种担忧,主要是因为这些举措能否根治院士头衔利益 化的顽疾还有待观察。 本来,院士主要是一种学术荣誉称号,院士制度赋 予院士的权力极为有限。但是,由于在科技经费分配、

“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

“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 甲方:XX松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乙方: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丙方: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省科学技术协会审查并批准通过,同意XX松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秉承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精诚合作的原则,切实解决企业战略发展和新产品研发中遇到的难题与瓶颈,为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第一条:甲、乙、丙三方同意共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周远院士工作站,合作期限3年;甲方聘请丙方担任“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合作院士,聘期为3年,聘期届满三方另行协商续聘事宜; 第二条:丙方同意并接受甲方的聘请,作为甲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合作院士,在受聘期内甲方应向丙方支付相应报酬,具体数额由甲、丙双方商定。 第三条:甲、乙双方合作的技术领域由甲、乙双方商定。第四条:合作期间,甲方每年向乙方支付10万元作为乙方院士工作站团队的合作经费和咨询费。合作期间,双方联合申请获得的经费分配,双方另行约定。 第五条:在合作期内,联合研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甲方

征得乙方(或乙方合作团队)同意后,甲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乙方(或乙方合作团队)项目成果或知识产权的受让优先权。 第六条:在合作期内,乙方在上述第三条技术领域范围内研发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获得甲方合作和必要协作的权利。 第七条:甲、乙双方若有具体项目合作研发(含委托研发、联合研发等),则在平等协商、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另行签订研发合同和协议。 第八条:在合作期内,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并征得丙方同意后,可邀请丙方(或乙方合作团队)赴甲方进行项目指导、行业或技术前沿发展咨询、科研成果评定、专题技术培训等活动。 第九条:本合作协议书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XX松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签字(或授权签字): 日期:年月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1992年12月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16日、1996年11月6日、1998年12月14日、 2000年9月29日、2002年12月19日、2004年10月18日、 2006年11月2日、2008年11月6日、2010年9月25日、 2012年12月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做好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增选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 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第三条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推荐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四条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以下简称学部主席团)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 第五条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下同)一般

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六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其推荐、评审、选举的程序和办法适用本细则,但第二章第十二条除外。 第七条院士增选工作分为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学部评审及选举等阶段。 第八条资深院士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学部的评审与 选举。 第九条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第二章 推荐和确定院士候选人 第十条推荐院士候选人包括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 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第十一条院士推荐候选人 (一)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二)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完整版)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

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浙江鑫光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公司人才基地,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保持公司在国内外的技术领先地位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创建国家一流的竹制品科技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公司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以下简称院士工作站)。 第二条为切实做好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和运作,促进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进站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对我公司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根据浙江省和丽水市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院士工作站接受浙江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浙江省科技厅的具体业务指导,省科技厅是院士工作站的主管部门,院士工作站接受其动态管理和评估。第四条院士工作站领导机构为公司院士工作站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及技术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公司的战略发展方案,制订引进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总体规划与政策,审批科研课题方向、经费筹措及使用等重大问题,监督和检查院士工作站的运作情况,听取院士工作站的年度工作汇报。 第五条院士工作站的办事机构为公司院士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由企业技术中心统一管理,设专职人员负责工作站的具体事务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设立工作站学术秘书,负责协调院士工作站各项任务的实现。 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执行领导小组决议,提出实施意见和办法;征集公司及其子公司各部门对院士工作站研发项目的建立和意见;向有关部门和相关部门送审院士工作站研发人员的申请材料和相关手续,协助解决进站院士及研发人员的生活安排等问题;负责院士工作站常务事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协调院士工作站与产学研合作院校之间的关系;向上级院士工作站管理机构请示和汇报工作。 管理办公室同时还要制定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机制与计划,在工作站不定期举办国内外技术交流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工作站讲学或授课,不定期参加相

创新团队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已成为国际化的潮流和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凝聚优秀人才,打造优势创新团队。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已把建设创新团队作为人才工作的新亮点,加大措施,积极推进。 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科技大会上明确要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为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省直8个部门抽调24名同志组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课题组,由4名厅级领导干部带队,分别到我省29所高等院校、11家科研院所、20家企业进行了集中调研,调查统计了600个科研团队,并对国内外创新团队作了了解。 一、我省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 近几年,我省在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就整体而言,这项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自发的探索。从创新团队形成发展的情况看,有些属于长期积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通过政策引导,有计划组建的。我省最早明确提出“创新团队”概念的是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这两所大学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意见》和《优秀中青年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目前,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涌现出一定数量的创新团队,并有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晶体材料团队,中国海洋大学可持续海水养殖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正式列入国家支持计划。总结分析比较成功的创新团队,普遍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一)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团队能否做出创新性贡献,根本在于其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是否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海信集团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自2001年成立ASIC研发团队,坚定不移攻关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技术,历时五年成功开发了“信芯”媒体处理芯片,打破了中国彩电年产7500万台竟无一片“中国芯”的历史。省农科院小麦创新团队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把育种目标确定为改良与高产优质同步提高,围绕小麦品种创新,数十年潜心研究,先后育成了济南、济麦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占全省70%以上。文登整骨医院锁定骨伤专科,凝聚团队力量,进行精深研究,先后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3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等团队都是经过十几年的学术积累,在某个研究方向达到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 (二)有核心领军人物。优秀的领军人物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我省高校157个创新团队,有86个是围绕学术带头人组建的。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由彭实戈院士领衔,中国海洋大学可持续海水养殖团队由长江学者麦康森、宋微波领军,山东中医药大学藏象研究团队以泰山学者乔明琦为核心。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多数也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的。省医科院实施126人才建设工程,遴选出7名在国际上同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以带头人凝聚创新人才群体。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通过引进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化学形态委员会中国代表和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联络员王小如,从厦门大学整建制地引进了一个完全具备紧跟国际学科前沿能力的创新团队。 (三)有一个创新人才群体。创新团队既要有核心领军人物,也要有结构层次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中国海洋大学规定,创新团队要有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科学思维活跃、优势互补的学术梯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基因组团队,为促进学科交叉发展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实行“6+6”模式,由6名国内专家与6名海外专家以合作伙伴形式开展创新研究,组成目标聚焦、机制新颖、内外结合、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青岛软件控股公司从国内外聘请信息控制、机械、橡胶等专业20多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创建了行业技术交流人才俱乐部,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 (四)有基本的科研创新平台。良好的创新平台是科研团队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目前,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11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09个。这些创新平台成为各类创新团队的主要载体。山东大学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组建了17个创新团队。省科学院打破研究所、实验室界限,形成学科联合的科研平台,组建了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简介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简介 党中央要求中国科学科院、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自主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多做贡献。成立“院士工作站”是中国科协的一个创举,是搞好院、地合作的一种新形式,系科协牵头,政府推动,多名院士实质性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企业院士工作站工作内容主要有: (一)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二)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三)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四)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 目前全国各地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开展了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工作,有的省市经省委、省政府下发文件出台了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有的联合科技厅、财政厅出台制定科研扶持奖励办法等。 “院士工作站”创造了很多经验,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聚集高端人才,支持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借用院士及其科研团队这个“外脑”,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院士工作站这种形式,将地方企业的需求和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紧密地结合起来,会产生巨大社会财富、形成强大社会生产力成为可能。 二、发挥院士知识专长,为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一方面,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服务;另一方面,院士们也找到了施展才智,为国民经济多做贡献的广阔平台。

三、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氛围。 当前,我国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院士工作站”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是搞好“产学研”三结合的一种非常好的组织形式。 四、为企业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创造条件。 通过“院士工作站”这一互动形式,企业派出了许多年轻的技术骨干与院士交流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对人才的提高和培养是很重要的。有些企业通过“工作站”院士的牵线搭桥,向高校甚至国外输送了研究生,也是为企业培养高端人才的一种好的途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