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范文大学生情商教育面对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
高校重视和加强情商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普遍流行。
在“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传统观念中,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
可是事实上,许多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者业绩平平,而智商一般者往往成绩斐然。
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统计,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也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合格的人才不仅指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更应是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人。
情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情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简要地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
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情商现状,重点谈一下大学生人际关系这一方面的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于独生子女家庭,加之我国教育应试机制的存在,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大都是重智商轻情商,以至大学生在入学后出现很多与情商有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诸如入学后对大学新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人际关系紧张;错误的评估自己;遇到挫折后不能很好的面对;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易激动等方面。
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其中,同学关系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的人大致有两类:一是过分求全,处处忍让。
这种人一味迁就别人,别人对的他接受,别人不对的他也接受。
有了意见也不肯提,怕伤了和气,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别人“报复”自己。
看起来这种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其实内心里多有压抑。
如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的人则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少言寡语、不爱与人交往、退缩,或者出现少数极端不理智的行为,如伤害他人、自杀等。
另一种是过分维护自己,对别人缺少宽容,以自我为中心,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这种人在群体中不容易被接纳,常常不受人欢迎,是群体孤立的对象。
过分的忍让对身心健康不利,过分的自我中心不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xx年6月8日凌晨2时许,兰州某高校一年级女生宿舍内传出女生凄惨的求救声和恐慌的尖叫声,女大学生李琴持刀疯狂地向还处于睡梦中的同学王慧砍去,王慧当即被砍得不省人事,鲜血洒满了床单,同学刘燕爬起来救助血泊中的王慧,也被精神失控的李琴挥刀将刘燕乱刀砍伤,一时间宿舍内充满了恐怖的血腥味,其余女同学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拔打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所幸120及时赶到,两名伤者被分别送往医院急救,李琴被刑警带走被暂时刑拘。
小矛盾引来大仇恨。
李琴和王慧同处一个宿舍但却相处不到一块,在事发前两人就为一些琐事经常争吵,两人的矛盾还曾向系上反映过,系上也曾找她们进行过协调,但无济于事。
李琴性格内向孤僻,使同学们无法和她勾通。
就在前一段时间李琴竟然在同学的杯子里喷过氧乙酸,在防非典时期,学校禁止学生回家,结果李琴偷偷跑回家被学校发现,学校给李琴给了处分。
李琴长期蓄积在内心的私愤都发泄在了王慧身上。
分析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诣在增强其心理健康,从而建立和谐、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大学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策略:谦虚谨慎,摆正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
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
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
“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热情大方,主动开放。
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
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
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心理互换与相容。
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
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
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
当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等。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
在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越来越多;亲友间的深挚互爱。
你会过得充实愉快,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对培养学生情商的几点认识摘要:情商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它和智商一样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消极情感,营造良好的心境;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情商;以及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关键词:情商情绪挫折意志很多人说,现在的学生,对生活、对同伴好像越来越冷漠了。
对人对事都不善于从热心、从怜悯、从关怀的角度去思考。
于是,大学生向珍稀动物泼硫酸、中小学生遇见残疾人不是帮助而是发出讥笑,甚而出现了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学生每天都埋头于书本之中,严重缺乏与人的交流,缺乏情感的沟通。
他自己们唯一能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就是当成绩高出对手时那短暂的得意和自豪,并一步步强化着他的价值取向。
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的情感因素就这样被“理直气壮”的忽略了。
他们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爱心”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情商教育是我们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与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针对我们过去教育的弊端提出的。
情商属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是个人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
实践证明,一切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虽然其智商不一定很高,但其情商却一定不低。
贝多芬失聪以后,对于音乐创作来说,智商无疑是降到了最低点,但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靠乐感和直觉,呕心沥血,成就了激昂悲怆、全人类为之俯仰共鸣的《英雄交响曲》。
个头矮小的邓亚萍连续夺得了120余个冠军,包括奥运会、世锦赛在内的世界冠军近20个,在世界乓坛创造了常胜将军的奇迹。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五次给她颁奖。
邓亚萍面对一切对手均虎视眈眈,方寸不乱,所表现出的是她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功,超越自我,向自我宣战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这便是情商永恒的魅力之所在。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质享有的丰富,虽然使得青少年的身体成长和生理发育表现出明显的提前趋势,但由于他们从小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练,也无须承担多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滞后和欠缺,使得有些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在存在着任性、孤僻、脆弱、多动等性格特征,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也与他们作为新世纪建设者的身份不相适应。
“心病还须心来医”,情感教育和情商培养是防止学生“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失谐的良方情商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 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品质要素。
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
智力落后,并不一定就无所作为。
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商外,其所拥有的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压力调试技巧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功要素。
而这些成功要素基本上都属于情商的范畴。
许多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他们由于具有较好的情商,所以情绪控制常常遵循这样的规律:满足求知需要(例如好的学习效果)产生愉悦之类的正情绪;反过来,正情绪又激励更旺盛的求知欲(例如更高的学习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而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例如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产生忧伤、沮丧之类的负情绪时,他们往往能够马上遏制住负情绪并使之向正情绪方面转化,再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对青少年情商的教育培养,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
在这方面,唱重头戏的责无旁贷的应是学校。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全面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
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需要。
我个人认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质量。
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