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1 简述1.1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药用或作制剂基质及赋形剂使用的酯类物质的检验。

1.2 本法只记述检验脂肪与脂肪油特定的检查项目,各具体品种标准中涉及到的一般物理常数测定,照药典规定方法进行,在此不再详述。

2 仪器与试剂2.1 仪器与用具离心机(3000r/min)、砂浴锅。

2.2 试药与试液均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8001、8002要求。

3 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品有液体状态,也有固体状态的。

固体供试品需经熔化后才能进行有关项目的测定;液体供试品也常因硬脂酸的析出而发生浑浊,因而供试品在测定前应先进行适当处理。

浑浊液体供试品的前处理估算测定所需用的供试品量,取略多于测定用量的供试品,置干燥烧杯中,于50℃水浴中加热使其完全熔化成澄清液体;加热后如仍显浑浊,可离心沉降或用干燥的保温滤器滤过使澄清。

将得到的澄清液体搅匀,趁其尚未凝固,用附有滴管的称量瓶或附有玻勺的称量杯,分别称取下述各项检验所需的供试品。

固体供试品的前处理取略多于测定需用量的供试品,切碎,置干燥烧杯中,在不高于该品种熔点l0℃的温度下熔化后,离心沉降或滤过,再依法称取。

4 测定法4.1 相对密度的测定取经过前处理的供试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测定。

4.2 折光率的测定取经过前处理的供试品,照折光率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测定。

4.3 熔点的测定取经过前处理并重新凝固后的供试品,照熔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第二法侧定。

4.4 脂肪酸凝点的测定测定脂肪酸的凝点,必须先将脂肪或脂肪油水解,除去多元醇,提取千燥的脂肪酸后方能进行测定。

4.4.1 脂肪酸的提取取经过前处理的供试品50g与20%(g/g)氢氧化钾的甘油溶液75g,同置于800ml烧杯中,加热至150℃并不断搅拌15分钟,使皂化,放冷至约100℃时,加入新沸的水500m1,充分搅拌成均匀溶液状,静置至泡沫大部分消失时,缓缓加大硫酸溶液(1→4)50ml,缓缓加热并轻轻搅动使均匀,静置至脂肪酸明显分离为一透明层。

趁热将上层脂肪酸移人另一烧杯中,再以新沸的水充分搅拌洗涤数次,至洗涤液滴入甲基橙指示液显黄色时,趁热将上层澄清的脂肪酸转移到干燥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5ml,搅拌均匀,以小火加热至无小气泡逸出,即得干燥的脂肪酸,备测定凝点使用。

4.4.2 凝点的测定取上法提取的干燥脂肪酸,照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测定。

4.5 酸值的测定酸值系指中和1g的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中含有的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测定时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4.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由于不同的脂肪或脂肪油中所含游离酸量的差别很大,酸值数相距悬殊。

为便于掌握滴定液消耗量不致过多或过少,称取供试品时应按供试品酸值数大小的不同等级,照药典的取样量表,精密称取供试品,置于干燥的250m1锥形瓶中,加乙醇-乙醚(1:1)混合液[临用前加酚酞指示液1.0m1,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调至微显粉红色]50ml,振摇使完全溶解。

如不易溶解,可缓缓加热回流使溶解,放冷。

4.5.2 乙醇-乙醚(1:1)混合液的制备取乙醇与乙醚各25ml,置100m1具塞锥形瓶中,振摇混匀,临用前先加酚酞指示液1ml,摇匀,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适量,调至微显粉红色。

4.5.3 滴定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s不退,读取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容积(ml)。

4.5.4 计算以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为A,供试品的取样量(g)为W,照下式计算,即得。

供试品的酸值=5.61 AW在上式中,如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l/L)的浓度不恰为0.1000mol/L时,应乘以F值;5.61为每l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5.5 附注测定酸值小于10的油脂时,溶解供试品所用的醇醚混合液中的乙醇宜改用无水乙醇,防止供试品溶液可能出现的析出问题。

4.6 皂化值的测定皂化值系指中和并皂化1g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中所含有的游离酸类酯类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重量(mg)。

4.6.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其重量(g)约相当于250/供试品的最大皂化值],置干燥的250m1锥形瓶中,用移液管精密加入乙醇制氢氧比钾滴定液(0.5mol/L)25ml,连接回流冷凝管,于水浴上加热至微沸并回流30ml,然后用乙醇10m1冲洗冷凝管内壁及接口下部,加入酚酞指示液lml,摇匀。

4.6.2 滴定立即用盐酸滴定液(0.5 mol/L)滴定皂化剩余的氢氧化钾,至溶液的粉红色刚消褪,加热至沸,如溶液又出现粉红色,再继续滴定至粉红色刚消褪,读取消耗的盐酸滴定液的容积(ml)。

4.6.3 空白试验用上述同一移液管精密量取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25ml,如以上操作,滴定至粉红色刚消退,读取消耗的盐酸滴定液的容积(ml)。

4.6.4 计算以供试品溶液消耗的盐酸滴定液(0.5mol/L)容积(ml)为A,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的容积(ml)为B,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即得。

供试品的皂化值= ()28.05 B AW-⨯在上式中,如所用盐酸滴定液(0.5mol/L)的浓度不恰为0.5000mol/L时,(B-A)的数值应乘以F值。

28.05为每lml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7 羟值的测定羟值系指每1g脂肪或脂肪油中含有的羟基,经用下法酰化后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4.7.1 酰化剂的配制称取对甲苯磺酸14.4g,置干燥的5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醋酸乙酯360ml,振摇使溶解,缓缓加入醋酐120ml摇匀,密塞,放置3日后备用。

4.7.2 供试品的取样与酰化除另有规定外,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取样量表,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置干燥的2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酰化剂5ml,用吡啶少许湿润瓶塞,稍拧紧,轻轻摇动至完全溶解,置50±1℃水浴中加热25min (每隔10分钟轻轻摇动),放冷,加吡啶—水(3:5)20ml,5分钟后加甲酚红—麝香酚蓝混合指示液8~10滴,轻轻摇匀。

4.7.3 滴定上述经过酰化的供试品液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显灰蓝色或蓝色,读取消耗滴定液的容积(m1)。

4.7.4 空白试验精密量取酰化剂5m1按上述操作并滴定,读取消耗滴定液的容积(ml)。

4.7.5 计算以供试品消耗的滴定液容积(ml)数为A,空白试验消耗的滴定液容积(ml)数为B,供试品的酸值为D,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即得。

供试品的羟值=()56.1B ADW-⨯+在上式中,如所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的浓度不恰为1.000mol/L时,(B—A)的数值应乘以F值。

4.8 碘值的测定碘值系指每100g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当充分卤化时所需的碘量(g)。

4.8.1 溴化碘溶液的制备称取研细的碘13.0g置干燥的具塞玻璃瓶中,加冰醋酸1000ml,微加热使碘完全溶解;另用吸管插入法量取溴2.5ml(或于通风橱中用架盘天平称取7.8g),加入上述碘液中,摇匀即得。

为了确定加碘量是否合适,应于加溴前精密量取碘液2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容积(ml);并于加溴摇匀后,再精密量取20ml,加新制的碘化钾试液10ml,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的容积(ml)应略小于加溴前的2倍.溴化碘溶液保存在干燥容器内,密塞,存放于暗处.。

4.8.2 供试品的测定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其重量(g)约相当于25/供试品的最大碘值],置干燥的250ml碘瓶中,加氯仿10ml溶解后,精密加入溴化钾溶液25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30分钟,加入新制的碘化钾试液10ml与水100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剩余的碘,滴定时注意充分振摇,待混合液由棕色变成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数(m1)。

4.8.3 空白实验取氯仿10ml置干燥的250ml碘瓶中,如上述步骤自“精密加入溴化碘溶液25ml”起,依法操作并滴定,读取消耗的滴定液容积(m1)数。

4.8.4 计算供试品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1)为A,以空白试验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为B,以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即得。

供试品的碘值= () 1.269 B AW-⨯在上式中,如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不恰为0.1000mol/L时,(B—A)的数值应乘以F值。

4.9 过氧化值的测定过氧化值系指每1000g供试品中含有的其氧化能力与一定量的氧相当的过氧化物量。

4.9.1 供试品的滴定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5g,置250ml碘瓶中,加三氯甲烷-冰醋酸(2:3)30ml,振摇溶解后,加入碘化钾试液0.5ml准确振摇萃取l分钟,然后加水3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滴定时,注意缓慢加大滴定液,并充分振摇直至黄色几乎消失,加淀粉指示液5ml,继续滴定,并充分振摇,待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的容积(ml)数。

4.9.2 空白试验取三氯甲烷-冰醋酸(2:3)30ml,置250m1碘瓶中,如上述步骤自“加入碘化钾试液0.5ml”起,依法操作并滴定,读取消耗的滴定液容积(ml)数,该数值不得过0.1ml。

4.9.3 计算以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的容积(mI)为A,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的容积(m1)为B,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过氧化值:供试品的过氧化值= 10()A BW-在上式中,如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的浓度不恰为0.01mol/L 时,(A—B)的数值应乘以F值。

4.10 加热试验取供试品约50m1,置烧杯中,在砂浴上加热,控制升温速率为每分钟升温10℃,升温至280℃,观察供试品的颜色和其他性状的变化。

4.11 杂质精密称取未经前处理的供试品约20g,加石油醚(沸程60—90℃)20ml,搅拌便溶解,用干燥至恒重的垂熔玻璃坩埚滤过(如溶液不易滤过时,可适当添加石油醚),用石油醚冲洗残渣及滤器,待溶剂挥尽后,于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增加的重量即为该供试品所含杂质的重量,计算百分比率。

4.12 水分与挥发物取未经前处理的供试品约5g,置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重后,将瓶盖半开启在105℃的烘箱中干燥40min,取出时,须将瓶盖好,置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重量;再于105℃烘箱内干燥20min,置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重量;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0.001g,如遇重量增加的情况,则以增重前一次的重量为恒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