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力学复习资料
7.地层导压系数的物意义?
导压系数为储层渗透率与流体粘度、储层孔隙度和储层总压缩系数的商,它反映的是地层压力在储层中传播的快慢程度(包括了对流传播和弹性传播两部分)
8.什么是折算压力?其公式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公式: 实质:代表该点流体所具有的总的机械能
多孔介质:由固体物质组成的骨架和由骨架分隔成大量密集成群的微小空隙构成的介质。 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真实速度:渗流量与渗流截面的孔隙面积之比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产量递减率:指单位时间内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量(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11.简述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的区别与联系。P45-109
答:稳定试井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量出各个工作制度下的压力及产量等资料,以便弄清油井的生产能力,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以及反求地层的有关参数,如地层渗透率等。
不稳定试井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储层静态和动态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油井以某一产量进行生产(或生产一定时间后关井)测得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联系是二者均是通过测得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9.油藏的驱动方式:重力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
10.渗流速度和真实渗流速度定义。
给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岩石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 真实速度:流体通过单位孔道面积的体积流量
1.造成油井不完善性的原因有哪些,通常描述不完善性的方法有哪几种。
6. 刚性水压驱动油藏中,某油井的油层厚度10m,渗透率为1μm2,地下原油粘度10mPa.s,原油体积系数1.2,地面原油密度0.85g/cm3,地层压力10MPa,油井半径10cm,油井供油面积0.3km2,为使油井日产原油为40t,井底压力为多少MPa?
解:由刚性水压驱动产量公式(径向稳定渗流)计算。
稳定流:任一点的运动要素(如流速、压强、密度等)不随流程、时间等发生变化的流动
不稳定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如果任一截面上的流动状况(流速、压强、重度、成分等)都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动;反之,流动各量随着时间而改变,就称为不稳定流动
不稳定早期:压降漏斗没有传到边界之前的弹性第一阶段
拟稳定流期:在弹性第二阶段,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从井壁到边界整个地层范围内各点压力逐渐趋于一致
多孔介质:由固体物质组成的骨架和由骨架分隔成大量密集成群的微小空隙构成的介质。
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渗流场:由等压线和流线组成的图形(正交网络)
势:岩石性质、流体性质及压力的函数
等势线:流场中,流速势取同一数值的各点的连线
等压线: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采油指数:油井日产油量除以井底压力差,所得的商
弹性驱动第一相:
导压系数:表示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不稳定渗流时,压力变化传递快慢的一个参数,单位是cm2/s,导压系数用希腊字母c表示,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除以流体粘度μ与综合压缩系数Ct乘积μCt所得的商。即c=K/(μCt)。
压降漏斗:平面径向流在地层压力分布,从整个地层来看,地层各点压力值的大小将由此对数曲线绕油井井轴旋转一周所构成的曲面,该曲面的形状像漏斗
答:主要是由于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及近井地带渗透率发生变化引起流线及渗流面积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渗流阻力变化,油井不完善根据完井方式可分为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性质不完善和双重不完善。描述不完善的方法有:折算半径法、附加阻力法及完善指数法。
2.水驱油藏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有哪些,若改善其效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
(1)W(z)= ln(z-a)- ln(z+a)+C=
lnr1/r2+ C1+i [ (θ1-θ2)+C2]
所以Ф(x.y)= ln r1/r2+ C1 ,ψ(xy)= (θ1-θ2)+C2
(2) V=│ │= | - |= | |=
Q=
2、刚性水压驱动油藏中,某油井的油层厚度lOm,渗透率为1 u m2,地下原油粘度lOmPa.s,
将地面产量转换为地下产量:Q(m3/s)=B*106*Q(t/d)/ρ*86400
=1.2*106*40/0.8*86400=775.2(cm3/s)
由油井供油面积=πRe2得:Re=(0.3*1010/3.14)1/2≈310(m)
由平面径向流公式Q=2πkh(Pe-Pw)/μlnRe/Rw得:
775.2=2*3.14*1*10*102(10*10-Pw)/10ln310*102/10
答:主要有毛管力、重力和油水粘度差。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一定措施改变岩石湿润性和缩小油水粘度差,来达到提高水驱油效果。
饱和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等于或低于饱和压力的油藏
未饱和油藏:原始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油藏
原始地层压力:油田还没有投入开发,在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综合压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岩石体积在降低单位压力时,由于空隙收缩和液体膨胀共排挤出来的液体体积
求得:Pw=90*10-1=9MPa
油层压力(地层压力):作用在岩石孔隙内流体(油气水)上的压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线性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渗流速度小,流动服从达西定律,渗流速度和压力梯度之间呈线性关系,这种流动称为线性渗流。
渗流速度:多孔介质中,流体通过整个岩层横截面积的流动速度叫做渗流速度;或渗流速度代表单位横截面积通过的比流量。渗流速度等于连续流体真实速度与孔隙度的乘积。
原油体积系数l.2,地面原油密度0.8g/cm3,地层压力IOMPa,井底压力7.5MPa,油井半径lOcm,油井供油面积O.3km2,求该井日产原油为多少吨?
解:
由 (1/B) 得
=2×3.14×1×10×(10-7.5)/10×Ln(3.09×104/10) ×1.2
=
1. 重力水压驱动油藏,地层厚度10米,渗透率0.5μm2,地下原油粘度9mPa·s,原油体积系数1.2,地面原油重度0.8,供给边缘压力10Mpa,井底压力8 MPa, 供给半径309米,油井半径10厘米,求油井产量(吨/日)。
9.简述封闭弹性驱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变化规律。
答:在这种情况下,当开井生产时,断层内各点的压降曲线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压力波传到边界之前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一阶段,传到边界之后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二阶段。
压力传播的第一阶段:从井底开始的压力降落曲线逐渐扩大和加深,此时油井的生产仅靠压降漏斗以内地层的弹性能量作为驱油动力,在压降漏斗边缘以外地区的液体,因为没有压差作用而不流动。但在压力波传播的第二阶段,由于边界是封闭的,无外来能量供给,故压力传到B0点后,边界B0处的压力就要不断下降。在开始时边缘上压力下降的幅度比井壁及地层内各点要小些,即B0B1<A0A1;B1B2<A1A2;。。。。。。,随着时间的增加,从井壁到边界各点压降幅度逐渐趋于一致。这就是说,当井的产量不变,渗流阻力不变(释放能量的区域已固定)时,则地层内弹性能量的释放也相对稳定下来,这种状态称为“拟稳定状态”。直到地层内各点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弹性开采阶段始告结束。
解:Q= =868.3 cm3/s , G=50(吨/日)
2. 弹性驱动油藏中某油井以400cm3/s(地下值)生产,问油井生产30天后,距井500米处的一口停产井的压力降落为多少?已知油层导压系数æ为25000cm2/s,地下原油粘度9mPa·s,地层厚度10米,渗透率0.25(µm2).
解:P0-P(r.t)= [-Ei(- )] =4.66(at)=0.466(MPa)
表皮系数:把这个附加压力降无因次化,即得到无因次附加压力降,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1、距离直线断层a处有一口生产井,其单位地层厚度的产量为q。要求:l、 写出该平面
渗流场的复势、势函数和流函数。2、 求渗流场中任意一点的渗流速度。
解:根据镜像反映法使之转化为无限大地层等产量一源一汇。
试井:为了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研究储层参数及储层动态而对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
稳定试井:逐步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如气举井改变其注气量,自喷井改变油嘴直径,抽油井改变冲程和冲数),在每一工作制度下测出井底压力,油气水产量,含砂量和油气比。
不稳定试井:在油气井关井停产后,引起油气层压力重新分布的这个不稳定过程中,测得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资料,根据曲线形状来分析油气层性质求得油气层各种资料
原始地层压力:油田还没有投入开发,在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井间干扰:同一油层上的油井或注水井开井时,某一口油井或注水井改变工作制度,对相邻油井或注水井的压力、产量或注水量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叫井间干扰
水动力学完善井(简称完善井):污染系数等于零的油层为完善井
不完善井:既没有钻穿单一油层的全部厚度,钻开部分又采用射孔或贯眼等方法完成的井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不完善井:井底结构或井底附近地区油层性质与完善井不同的井统
折算压力: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作用,这个等效半径称为折算半径。
10.简述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及能够解决的问题。
答:不稳定试井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储层静态和动态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油井以某一产量进行生产(或生产一定时间后关井)测得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资料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