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几年,娱乐圈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
他们拥有众多粉丝,但他们偏柔美的长相与打扮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家娘”。
也有人表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男子气概来定义他们,对他们的批评都源于“性别刻板印象”。
对以上争议,你有何看法?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看“娘”与“不娘”
肖诗怡
《道德经》有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千世界,“有”与“无”之间,有人看到了对立,有人看到了统一,前者叫真实,后者叫智慧。
那么,“娘”与“不娘”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大智慧呢?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的“小鲜肉热”广受热议,有人认为“小鲜肉”画眼影、描眉线、染头发是“娘”的象征,并且改用梁启超先生的话为“少年娘则国娘”;但是“小鲜肉”的粉丝却认为其美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是保守向开放观念转变的表现,所以不应该被称为“娘”、“没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从绿装绿帽到如
今的便衣便服,从“硬汉”到“鲜肉”,大众的审美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这从如今的“鲜肉热”现象可略知一二。
诚然,将“小鲜肉”群体说成“娘”是一种偏激的说法,但是在反驳这类说法的同时是否也应正视反思自己?人常言;“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作为拥有巨大粉丝群体的“小鲜肉”们,外形上乘自是不在话下,可是其内涵又表现在哪里呢?倘若他们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表,那么人们为什么不能用“娘”等蕴含蔑视意味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呢?所以说,想要反驳外界冠以的“娘”,首先需得提高自己的内涵,让内涵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丘吉尔说:“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
”历史上,有许多男子在我们看来都是属于偏“阴柔”、“娘”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批评他们,因为他们身上仍有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放在今天估计也会被狠狠批评一番,但他留给世人的不是“优美”而是“壮美”;嵇康“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是一个公认的美男子,但在临刑前颜色不变,慷慨就义,在死亡面前,比名士还名士;梅兰芳一颦一笑“比女人还女人”,但在家国大义面前,却蓄须明志,比男人还男人……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这些人虽“阴柔”、“娘”,但在生死大义面前,却拥有着那些自诩为“真男人”所不能比拟的“男子气魄”,纵使他们如今已然身死,但他们所具有的这种气魄,直到现在仍被我们敬佩并推崇着,这样的人如何能被称为“娘”呢?所以说,那些说“娘”的人是否也应反
思:是不是只看到了其光鲜亮丽的外形,而忘了其皮相下所具有的内涵?
“娘”与“不娘”,前者是真实,后者是智慧,我们追求着真实,更向往着智慧。
在我看来,与其紧抓娘与不娘的问题不放,倒不如重视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涵养自己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待这个问题,将内涵涵养好了,比提防“鲜肉”所带来的影响更重要。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属于任务驱动作文,也是时评类作文。
本题由材料和任务两部分组成,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本题所给材料说的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小鲜肉”现象,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材料中列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反对派,关键词是“娘炮”“男女不分”“带坏小孩”;另一种是宽容派,关键词是“风格与追求”“性别刻板印象”。
反对派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些“小鲜肉”的穿着打扮过于“阴柔”,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男子汉”的认识,担心他们会影响社会风气,尤其是对小孩产生不良影响。
宽容派则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风格,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观点来定义现在的这些“小鲜肉”。
考生写作中可以选择上述两个观点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作文的立意,也可以综合两方的观点,谈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如宽容“小鲜肉”们的穿着打扮,而
反对精神的“娘化”等。
立意角度参考:
1.反对的角度:
①男性阴柔,缺少阳刚,影响社会风气;②追究另类,扭曲人性;③商业入侵艺术,审美变审丑;④扭曲的偶像,带坏孩子。
等等。
2.宽容赞成的角度:
①美无性别,人人可求;②懂得欣赏,尊重个性;③学会宽容,改变理念;④世界多元,追求不同,享受各异;等等。
3.辩证地看待“小鲜肉”现象
①血性阳刚,无关容貌;②品德高尚,无关颜值;③外表可阴柔,个性要阳刚;等等。
素材:
1.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排斥面目清秀的男性,潘安、宋玉、卫玠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2.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旦角,舞台上千娇百媚,生活中也带有阴柔之美,但他面对日本侵略者时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胆量,丝毫不缺少阳刚之气。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当时身在香港的梅兰芳与妻子商量后,决心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他对友人说:“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
3. 汪精卫外表英武挺拔、相貌堂堂的,当年曾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的诗句,想来是多么豪气
干云,然而后来却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沦为遗臭万年的卖国汉奸。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
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
如此题可围绕“外表可阴柔,个性要阳刚”这一中心论点,先分析“小鲜肉”的阴柔是在外表还是在内心;然后举例论证,外表的阴柔不能代表内在的阳刚;再进一步分析,论证血性阳刚与容貌无关,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
此类作文写作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
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
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