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人气数:445 评论数:2 收藏数:0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2009-09-18 10:24:58 星期五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干部?干部就是从广义上讲拥有一个以上下属的人,相当于英语中的Manager,我们通俗一点的说的管理者。
因此,组织的命运好坏与否,都掌握在这些干部的手中。
干部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仍然停留在“想不想干”的问题上。
工作中时常存在不想干的思想,总认为公司或别人都不对,都对不起他,该抓的工作不抓。
上级领导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领导追紧的工作,支差应付。
领导说的工作没有去做,不但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反而给领导提出很多没有做的理由。
总之是态度不端正。
这样的干部,应该立即撤职。
不管他的才能多么高,其它方面多么优秀,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创造效益的干部不是干部,不能做干部。
什么时间态度端正了,才有可能从新做干部。
第二层次,“会不会干”的干部。
这一类的干部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他们很想干,就是存在会不会干的问题。
一些干部,不懂科学管理,盲目凭着热情干,经常事倍功半,甚至存着“好心”办坏事。
出发点好,工作也很努力,就是不是办不好就是办错。
这一类干部需要在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对于有提升空间和具备可塑性的干部,要给予学习的机会,作为领导要培养他的管理素质和技能。
培养他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认真倾听前辈或者有经验干部的教诲,能够从自己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
对于因年龄、思想等不能够提升的干部,给予一个合适的退路或者换岗让他回到适合他的岗位上去。
第三层次,“想干、会干、拼命干”的干部。
这些干部的表现:一是能够严格管理,敢于为工作得罪人,企业利益第一。
如果个人利益第一,把不得罪人建立在“得罪”工作上,就是谁都好,打分都一样或者差不多,为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讲原则。
经常的表现说是为了公司着想才怎么样,就是没有站到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甚至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就是把企业的利润放到了一边。
这样的干部是要撤职的;二是科学管理,推行目标体系管理,把绩效管理抓到位,以绩效论英雄,能够坚持闭路循环原则、目标比较原则、奖勤罚懒原则和优化原则,高速持续的改善工作;三是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惟,敢于突破闲人的碎语。
有些部门管理或者后勤辅助人员膨胀到了砍掉一半还多的地步,就是不能系统思考问题的表现,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是自主工作,拼命工作,把能够想到的工作都想到,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利用有效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
这样的干部,是一个企业的宝贝,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经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