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资料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资料

即一级侵蚀区和二级侵蚀区。对于某些范围较 大的侵蚀区,因侵蚀情况出现某些较明显的区 域分异,则按侵蚀类型的组合不同,再分为第 三级区(亚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土壤北 黄 长西 西 南
蚀 融 北 方 土 江南 南 方
区 区 黑 土 高 上诸 岩 红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为: (1)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2)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分 布状况、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原则、依据及分 区结果。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风力侵 蚀
冻融侵
蚀我国土壤侵蚀现状:
水力侵蚀
荒漠化治理
黄土高原治理
南方红壤地区
(1)侵蚀产沙机理与运移规律;风沙草原区土地 退化机理与利用模式、承载力其及预警体系;
(2)保护性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荒漠及绿 洲植被生态演变及恢复技术;
(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草库仑建设与防风固沙型牧业制 度改革途径与技术;沙地表土固结技术等
(4)风蚀与水蚀交错区交互作用内在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 措施研究
2、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 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 基础。
三、分区的任务
就是要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 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 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 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 差异性,提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 蚀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Ⅲ
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 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主要是 一些山地丘陵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 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 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 等地区。面积约有179.4万km2。
第二节 分区概述
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Ⅰ)
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 本相似。
4、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 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五、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 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且由于各地自然 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 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 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在不继续破 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的可能性。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四、分区原则
土壤侵蚀分区总的要求:是要反映出不同区域 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即不同类型区之间 要有较大差别。而要求同一区内自然条件、土 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则基本相同。
因此,分区时要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和相对一致 性的总原则进行分区,具体分区原则为:
1、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 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2个二级类 型区:
1、冰川侵蚀区(Ⅱ1)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阿尔金山, 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宁静山等山脉中,许 多山峰高耸在雪线(海拔4000~6000m)以上,终年冰 雪皑皑,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现代冰川,一般长3~ 5km,也有长达20~26km的,最长的超过35km。冰 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 冰川槽谷。在雪线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 成一些冰碛堆积物及冰碛湖。
南方喀斯特地区
第一节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一、概念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
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 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国 家、省、地区)进行分区。
它是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 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目的意义
1、了解掌握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的特征, 包括:土壤侵蚀的类型、成因、强度、 影响因素、危害性等。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
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所起的主导作用及
上述分区原则,我国可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
区,即: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中国3大土壤 侵蚀类型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是依据土壤侵蚀 营力、类型、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 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一般采用两级分区。
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风蚀 沙丘区(Ⅰ3)
本区包括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是要发生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地区,沙漠 化发展受河流变迁的影响,并与风力作用下沙 丘前移和过度樵采、放牧及山前平原植被有关, 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生态平衡破坏以后, 自我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风力侵蚀区>>目前研究重点
土 石 原 游地 溶 壤
区 山 区 及区 区 区

Ⅲ1
Ⅲ2
Ⅲ3
Ⅲ4
Ⅲ5
Ⅲ6
Ⅱ Ⅰ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荒漠化治理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 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和高山的地区,其中 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 。
风力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两个区和青海、宁夏、 甘肃、陕西、山西、辽宁、河北等省的部分地 方。土地过度开垦和草场超载放牧,植被覆盖 度低,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发生,生态十 分脆弱。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3个二级类型区
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Ⅰ1) 本区系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以 豫东为主)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而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