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件施工方案(圆管涵)

首件施工方案(圆管涵)

圆管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济鱼高速公路LQSG-3标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 50-20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济徐高速公路工程标准化手册》;(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2、编制原则为保证本合同段圆管涵首件工程顺利完成,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圆管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以便指导后续施工,同时使每道施工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工程施工的优质性和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济南至徐州高速公路济宁至鱼台(鲁苏界)段第三合同段路线位于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嘉祥县金屯镇、市中区喻屯镇境内,标段起点位于济宁市市中区阎寺村西、机场连接线北,与第二标段终点桩号K63+760相接,途径阎寺、缺屯、西李庄、姜庄、茹庄、孙庄、东燕庄、苦水张、王庄、孟营、任庄,终点位于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任庄北、G105南,与四标段起点桩号K72+050相接。

全长8.29公里。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该段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主线路段设计时速120km/h,路基宽度28m。

全标段圆管涵共12座,孔径及孔数均为1-φ1.5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共计涵长457.3m。

本次首件工程选取主线K66+378.5处,1-φ1.5m的圆管涵,涵轴线与线路中心成85°夹角,涵长38.66m,主要工程量包括2m正管节18个,,0.5 m正管节3个,1.16m斜管节2个;C20混凝土基础31.56m3,C20混凝土帽石0.35m3,砂砾垫层10.63 m3,M7.5浆砌片石洞口铺砌2.97 m3,M7.5浆砌片石隔水墙3.52 m3,C20混凝土翼墙基础3.79 m3,C25混凝土八字翼墙墙身9.32 m3,C20混凝土端墙基础1.26 m3,C25混凝土端墙墙身2.36 m3,结构挖方95 m3,地基承载力不低于95kpa。

三、首件施工目的通过首件工程施工和质量状况、工艺细节分析,找出施工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编制施工总结经审批后作为标准指导后续批量施工。

首件施工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首件确定现场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和各种检测仪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并确定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施工工艺。

四、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计划安排一个桥涵施工队进行此圆管涵的施工作业,共计19人;投入一台挖掘机用于基坑开挖;施工用电在施工区域设置315KW变压器及相关配套电路,现场配备一台70kw发电机,可以满足现场施工用电需求;圆管涵统一在有资质的厂家统一采购,预制厂家生产资质已上报审批。

各机械设备通过施工便道可顺利进入现场。

目前涵洞所在位置清表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计划于2014年4月21日开工,于2014年5月21日完成。

现场主要人员和机械配置表①施工人员见下表:表1②管理人员配备见下表:表2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件1、测量放样测量工程师依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准确放出基础中心点及边线的定位点的轴线坐标,确定圆管涵中心线的位置,利用水准仪测出进出口高程。

按照平面断面尺寸确定涵洞位置、高程无误。

同时放线后反复核对夹角方向。

用白灰撒出基坑开挖线,结合实测数据计算出开挖深度、宽度、长度,以上所用数据须反复核算,直至准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核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基坑开挖(1)基坑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

为避免基地扰动而减弱其承载力,基坑开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保留10~20cm,在基础施工前由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检测项目见下表:基坑开挖检测项目表4面尺寸四周每边增设50cm工作面,此次地址情况为粘质土,按1:0.33放坡开挖。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坑口筑土埂引水。

当地下水位高出基底标高时,基坑底要设置排水沟、集水井,井的边宽为60~80cm,深度为80~100cm,但排水沟、集水井设在基坑内基础范围以外,用水泵将水抽出。

开挖出的土须堆在基坑外不小于1.5m,高度不高于1.5m。

基坑坑壁坡度表5(1)在软基上修筑管涵,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固方案。

(2)机械开挖时避免超挖,如超挖将松动部分人工清除,超挖部分禁止回填虚土,回填时必须按照规范施工要求进行回填,所需材料及工艺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4、基底检测基础开挖完成后由项目部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及基底的尺寸及标高的检测,地基承载力采用轻型触探仪测定,自检后报相关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垫层施工基底承载力等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根据要求铺垫砂砾垫层做为密实的材料层,用平板振动夯机压实、找平,为管基模板作业提供工作平台。

6、管基砼施工基础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的板面平整,接缝处严密且不漏浆,使用前将模板表面平整、干净,涂刷脱模剂。

用方木或钢管支撑加固。

砼浇筑前由技术人员自检模板及其位置、加固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进行砼浇筑,要严格控制涵底的流水面高程。

混凝土在项目部拌合站集中拌合,项目部拌合站配置了2台HLS120型砼搅拌机,目前拌合站建设已完成,各计量仪器已标定,现场混凝土所需各种材料已进场并外委试验合格,具备混凝土拌合条件。

圆管涵基础砼分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部分,并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砼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两层砼的施工接缝在第一层砼强度达到2.5Mpa时用人工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

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施工过程中由试验人员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施工。

砼浇筑连续进行,振捣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要求充分、密实,直至砼不再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泛浆为止;提出振动棒的动作要缓慢,并注意避免碰撞模板。

基础施工时按设计图纸在管节接缝处预留沉降缝,涵长范围内设沉降缝5道,其宽度为3cm,沉降缝处两端面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砼浇筑完成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定时洒水养护。

待基础砼达到2.5Mpa后拆模,拆模时注意保护基础砼边角,禁止用撬棍等工具损坏砼表面。

拆模后养护不少于7天。

7、管节预制及安装(1)圆管涵的管节在有资质的厂家统一采购,管节预制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管节的堆放、吊装、运输符合桥梁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所选管节预制场的规模、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用,管节生产时派工程技术人员常驻厂家,严格控制管节的质量。

钢筋笼的加工和安装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石子、水、外加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实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

对预制完成的管节均用钢尺量测尺寸,并进行编号。

管节预制质量要求如下表。

管节预制实测项目表6节底面要铺稻草或砂垫层,边围用木块楔紧,用稻草护边,并用绳索捆绑固定,避免产生碰撞;用吊带吊装,吊装时要保持管节平稳、受力均匀,缓慢起落。

存放管节场地要求平整、压实。

(4)涵管安装:涵管安装在管基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

安装时用吊带吊装管节,以避免碰撞,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贴于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坡度敷设,保证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

调整管节时要注意保护边角,严禁损坏管节。

管节垫稳坐实,管道内保持清洁,不得遗留有泥土等杂物。

管节的长度严格控制,严禁用加大管节连接处的长度来满足涵长。

(5)涵管接缝:涵管接缝宽度1-1.5cm,接口平直,用沥青麻絮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1:3的水泥砂浆做成15cm宽的弧形抹带。

沉降缝处处理是在沥青麻絮塞好后用两层15cm宽的浸透沥青的麻布包缠接缝部位,然后用直径2cm的麻绳在接缝处绕缝一周,再在上面包裹两层15cm宽的浸透沥青的麻布,麻布用8#铅丝绑扎。

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一致。

(6)圆管涵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

管座及涵管安装实测项目表7八字墙、端墙、帽石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的板面平整,接缝处严密且不漏浆,使用前将模板表面平整、干净,涂刷脱模剂。

用方木或钢管支撑加固。

砼浇筑前由技术人员自检模板及其位置、加固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进行砼浇筑。

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施工过程中由试验人员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施工。

砼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控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振捣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要求充分、密实,直至砼不再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泛浆为止;提出振动棒的动作要缓慢,并注意避免碰撞模板。

9、洞口铺砌(1)片石:由试验室选定合适的石料场,并控制质量,确保进场石料密实、坚固与耐久,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

表面不能含有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以免妨碍正常粘结和有损外露面外观。

(2)砂浆:砌筑砂浆现场拌和,水泥垫高覆盖保存;砂采用中粗砂,最大粒径不大于5mm,砂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由试验室给定,勾缝采用强度为M10砂浆。

(3)砌体施工:为了方便施工和保证圬工质量,砌体施工时先排水然后按几何尺寸挂线砌筑,禁止在水中直接砌筑。

(4)砂浆根据配合比在现场机械拌和,拌和时间为3~5min,随拌随用,已离析、泌水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不允许使用人工拌和。

砂浆不允许直接放于地上,放置到铁板上。

(5)铺砌的石块应相互咬接,砌缝砂浆应饱满,砌缝宽度宜为40~70mm。

铺砌应紧密、稳定、表面平顺,但不得用小于石块塞垫或找平。

(6)浆砌砌体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天,养护期间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10、防水层施工圆管涵施工完毕,将圆管涵外侧清扫干净,涂刷两层沥青。

沥青熬制及铺设质量要求如下:熬制用的铁锅或铁桶配备有顶盖,以便在沥青飞溅或着火时,用以覆盖。

熬制处设在工地下风方向,与一般工作人员、料堆、房屋等保持一定距离,锅内沥青不得超过锅容积的2/3。

熬制中不断搅拌至全部为液态为止。

溶化后的沥青继续加温至175℃(不得超过190℃)。

熬好的沥青在小铁桶中送至工点使用。

使用时的热沥青温度不宜低于150℃。

涂敷工作宜在干燥温暖(温度不低于+5℃)的天气进行。

10、涵洞涵身两侧回填涵洞完成后,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回填。

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填土的每侧长度应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采用5%的灰土或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填筑时涵身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每层厚度15cm。

管节两侧夯填土的密实度为96%。

涵洞顶部的填土高度必须大于0.5m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使涵洞承受偏压。

涵背回填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涵身两侧回填。

涵洞总体实测项目表8六、雨季施工措施1、施工时及时查询天气情况,并将气象信息每天传达到基层,便于提前做好非正常天气条件下的施工安排和防护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