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2016资料
• 在人工群落中认为因素的影响
(四)小节
• 根据实验观察数据,详细描述所观察植物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特征。
• 举例说明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 以及这些环境因素与群落结构之间的复杂 关系。
• 通过实验你学到了哪些关于植被群落的知 识?
• 你认为如何更能有效的改进群落结构? • 对于人工群落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管理?
• 由于森林群落空间占用很大,不易操作, 因此学习观察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方法时, 常选用灌丛群落或者草本群落来进行。例 如,在观察草本群落时,一般是先在圈定 好的调查样方(地)数量指标。
(三)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1. 植物群落结构描述 描述植物群落结构(此处主要指空间结构)
的基本内容包括: (1)成层现象的明显程度,各层次(及亚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平均:
2. 各层优势种群的确定
• 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 生活力强、决定着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主 要特征,从而也决定着群落组成的那些植 物种类。在实践中有两种判定法:
• (1)目测法:有经验的学者对于某些群落,往往 一眼就可看出哪些种类是优势种。首先,优势种 的个体数量很多,往往超出其他植物种的个体数 量;其次,它们所覆盖的面积(盖度)很大,常 超过群落覆盖总面积的50%以上;再次,其生活 力很强。一般都生长旺盛、繁殖力强。在我国, 群系的名称往往是根据优势种命名的,所以一个 特定群落的名称,其优势种就是群落名称所包含 的植物种名。
• 观察和研究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要知道 各个种的具体分布位置,还可以看出各个 种之间的关系。如结合生境因子的分布还 可获得种的生态习性知识。如果观察和研 究对象是一个多层的群落,它的水平结构 可用各层植冠投射分别表示在一张图上。 对于单个植物种在样方内的分布也可以制 成图解,通常称之为种群分布图解。
农业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 掌握植物群落结构观察的基本方法。 • 学会根据取样调查数据分析植物群落结
构特征 • 了解人工植被群落(人工草地和人工林
地)的布局、管理及其作用。
实验一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二、实验方法和对象
• 调查对象:在当地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开 展调查。
• 实验仪器设备:记录本、铅笔、尺子、测 绳、计算器、钢卷尺等。
实验一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三、调查地点、调查人员和方法 • 调查地点: • 调查人员: • 调查方法:5~8个学生为1组,在已知的群
落类型内随机观察和取样,然后进行统计 和分析
实验一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四、实验内容
地点:
(一) 垂直结构观察: 按植物的生长型,通常可以划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有 的称为层间植物;草本群落的成层现象也很明显 一般分为高草层、中草层和矮草层,有时也可划 分出地被层来
样点植物群落样方计算汇总表 植物名称 密度 相对密度 频度 相对频度
(二)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观察
• 植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类组成和层片组成的不 一致性,致使一些种类分散生长,而另外一些种 类又聚集在一起,因此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小群 落。小群落的出现主要是与生态因子的不均匀性, 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 致,植物本身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动物活动以及 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密切相关的。群落内小群落的 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由 于各小群落总是交错镶嵌出现的,因此这种结构 又被称为镶嵌结构。
• 但有时,特别是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南方,优势种 群往往不止一个,对于这些群落,仅靠目测一时 间还难判定出究竟哪些物种是优势种。对于这些 群落,则需根据下面的定量测定法进行判定了。
• (2)定量测定法:按照群落调查基本方法进行取 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记录表的有关数据 进行各种类的数量特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选择某一典型或者群落的某一典型地段,仔 细观察,区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 层,以及可能存在的层间植物。记录各层的高度, 识别组成各层的主要植物种类的名称及其生活型 等。按下表填写有关信息:
观测单位:
观测人:
观测日期:
群落所在地:
;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m):
层次 层高度(m)
主要种类
数量
的主要种类组成,各层的高度(最高、最 低、平均)、盖度,层外植物情况等。 (2)优势种群的数量特征情况,包括密度、 多度、相对密度以及相对多度等指标。 (3)水平分布中主要小群落及其分布。
2. 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分析
• 重点分析植物群落群落结构复杂性、种类 组成多样性等与当地气候特点(主要是水 热条件)、土壤结构与性质、以及人类活 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A: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 面积
• B: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 植物的个体数)×100
• C:频度(F)=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全部样方 数
• D:相对频度(RF)=(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 物种的总频度)×100
根据汇总结果,在群落中各项指标最大的植物 种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 温室环境控制
温度:加温;降温措施等 光照:遮光和增加光照措施 湿度:与外界通风等 空气:调控 温室环境的自动控制系统
实验二 人工环境调控
• 小结:
• 人工环境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那些?它 们的原理是什么?
• 人工环境控制需要注意甚么问题?
实验三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深入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2)掌握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思路与
方法.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三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实验内容: • 调查分析家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
社会资源状况。 • 提出、设计两套适合当地发展的
生态农业模式。
实验三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实验二 人工环境调控
• 实验目的: 了解温室栽培设施及其环境控制 掌握人工调控环境的原理和措施 • 调查对象:花卉温室 • 调查手段: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相
结合。
实验二 人工环境调控
调查内容:
• 温室大棚常见花卉主要有哪些种类? 它们的生长特性是什么?
• 花卉温室的设施:建筑结构;覆盖 材料等。
实验二 人工环境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