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熔炼工艺参数及操作要领

熔炼工艺参数及操作要领

熔炼工艺一、工艺流程图
二、相关参数及操作要领
(一)灌铝前准备工作
1、灌铝流槽必须提前半小时吊至待灌铝熔炼炉前,并摆放到位,进行预热。

2、灌铝流槽每天使用的情况下,其氧化皮可不用去除;若停产或检修,则必须去除氧化皮;在下次使用前刷上一层滑石粉,以防过度粘铝。

3、所用熔炼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浸入铝液部分均应刷上滑石粉,并烘干预热,待用。

(二)灌铝
1、灌铝吊抬包时,要由专人负责指挥行车工。

2、各班组均指定专人负责灌铝时的操作,同时指定一人协助控制抬包的方向,确保抬包的稳定性,以保证铝水顺利灌入熔炼炉内。

3、灌铝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灌铝速度,以减少铝的氧化。

(三)熔炼
1、合金的加入
(1)复化锭或铝锭的加入
由于公司生产直接使用电解铝液,铝液温度较高,一般在800℃以上,因此需要添加复化锭或铝锭降温;添加量根据所灌铝液重量而定。

添加方法是将需加的复化锭或铝锭搬到炉口预热使之干燥后,用专用工具把复化锭或铝锭轻轻推入铝液中,以防止铝液飞溅伤人。

其中复化锭的成分要记录清楚,并计算在所配的合金内。

(2)铝-锰中间合金的加入
为了使合金成分更加均匀、稳定,锰要以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加入时温度为750℃。

根据铝液及所加铝锭、复化锭的重量计算、称量所需的铝-锰中间合金。

加入方法是将需加的铝-锰中间合金搬到炉口预热使之干燥后,用专用工具把铝-锰中间合金轻轻推入铝液中,以防止铝液飞溅伤人。

同时作好记录。

(3)铝-铬中间合金的加入
由于铬和铝的共晶点较高,故在添加铬元素时,以铝-铬中间合金方式加入,加入时温度为750℃。

根据铝液及所加铝锭、复化锭的重量计算、称量所需的铝-铬中间合金。

加入方法是将需加的铝-铬中间合金搬到炉口预热使之干燥后,用专用工具把铝-铬中间合金轻轻推入铝液中,以防止铝液飞溅伤人。

同时作好记录。

(4)镁锭的加入
镁锭主要作用是调整铝合金中镁元素含量;其加入量以作业指导书为准。

加镁时,铝液温度控制在700~720℃,镁锭务必使用压镁器压入铝液中,并在铝液表面下缓慢移动;、严禁镁锭在铝液表面,以防止其氧化燃烧,造成铝合金化学成份的不合格。

镁锭添加完成后,充分搅拌,使镁元素充分扩散;均匀分布后即可准备打渣。

2、精炼
精炼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铝液中以氢气为主的气体,同时也具有去除微轻杂质的作用,另外,铝水中含有少量的钠,会产生“钠脆”现象,因而要用除钠剂除钠。

根据实际情况,每炉合金液精炼四次,精炼温度控制在720~730℃之间。

精炼方法是将精炼剂和除钠剂放进喷粉器内锁好,通过氮气或氩气的压力,将其压入铝液中。

精炼时,精炼管接触炉底,并缓慢移动,尽量不起大波浪;同时要求不留死角。

气压为0.1Mpa左右。

第一次精炼:加完铝锭或复化锭、铝-锰中间合金、铝-铬中间合金静置15分钟后开始精炼,使用氮气1瓶,精炼剂、除钠剂各2kg,精炼时间为20~30分钟,其中精炼剂和除钠剂须在20分钟左右喷完。

精炼完后马上打渣,打完渣静置10分钟左右即可加镁。

第二次精炼:加完镁静置30分钟开始精练,使用氩气半瓶,精炼剂、除钠剂各1 kg,精炼时间为15~20分钟,其中精炼剂和除钠剂须在15分钟左右喷完。

精炼完后马上打渣,打完渣静置30分钟左右即可进行第三次精炼。

第三次精练:与第二次相同。

第四次精练:根据样品的分析结果,调整好成分,待到另外一炉铝水放完之前的1小时开始精炼,使用氩气1瓶,精炼剂2kg,精炼时间为20~30分钟,其中精炼剂须在20分钟左右喷完。

精炼完后马上打渣,打渣完后马上撒上覆盖剂,待放铝水。

3、打渣
打渣剂的作用是将铝渣(溶剂、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铝液分离,减少渣中金属含量。

扒渣时,工具要刷上一层滑石粉,并充分预热,然后将远处和边角的铝渣扒到炉门口,再将渣扒到炉门坎上稍滤一下,减少渣中带入的铝液,动作要平稳,使铝液不起波浪,以减少铝液氧化。

打渣时先扒少量铝渣到锅上,并摊开铺满锅底,然后在渣上均匀的撒上1 kg打渣剂,再迅速地把炉内剩下的渣扒到锅内,并快速炒动使铝渣(溶剂、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铝液分离,最后将渣扒出锅外,尽量将渣的含铝量控制到最少。

4、覆盖
使用覆盖剂,主要作用防止铝液氧化和吸氢,同时还具有排氢作用。

覆盖剂的用量以覆盖住铝液面,使之形成一层连续的覆盖层为准,以达到保护的铝液作用,根据公司现有熔炼炉的大小,每次覆盖剂加入量为1㎏。

第四次精炼后马上将袋装覆盖剂轻轻抛入炉里,让其自动扩散流动即可。

(四)保温放铝
精炼完成并覆盖剂后,调整温度在700-720℃之间,静置30分钟后可放铝水。

如遇牵引岗位故障需等待超过5小时,则增加精练一次(同第四次精炼)。

放铝水的起止时间由专人记录,铝水不能放完,每炉留100~200kg,不见炉底为准。

流槽内安装一只温度计,随时监测,保持流槽内温度在690~700℃;若未到温,应调控温箱加热,直至达到温度后,方可放铝。

否则可能引起流槽内铝液冻结。

流槽口处要通入氩气精炼,用量为20小时/瓶。

(五)牵引炉保温及液面保持
牵引炉内铝液温度控制在670~680℃之间,每1小时测温一次,并调整烧嘴火焰大小,从而保持温度稳定。

牵引炉内铝液面的稳定直接决定牵引铝杆的稳定性,因而,必须控制铝液的流量,使之均匀加入牵引炉内,从而达到牵引炉内铝液流入和流出形成平衡。

正常生产后,应控制第二道流口铝液流量,使铝液连续,均匀地流入牵引炉内。

1、保持牵引炉铝水温度670~680℃,每隔1小时测温一次,并由专人记录。

2、按工艺要求加覆盖剂。

3、每隔两小时在石棉孔周围勾渣一次,钳口砖底部没有大的沉淀时不用勾渣。

4、每7天清渣一次,临时清渣由车间主管视具体情况定夺,当温度保持不了670℃或表面起较大面积白色渣块时,应及时清渣。

清渣时间一般安排在剪线刚结束之时。

5、每次清渣开始到清渣结束后20min内牵引出来的铝杆要剪掉废弃重熔。

三、注意事项
四、操作人员并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具。

五、吊装铝液前,必须检查天车的运行头部,并试运行;出现故障要及时通知检修部门检修,并上报生产部,以做好铝液运送工作。

六、吊装铝液时,非操作人员严禁呆在吊装厂房里。

七、吊装铝液时,必须由专人指挥天车工,并负责操作灌铝。

八、熔炼炉和牵引炉点火必须按《煤气炉安全操作规范》操作。

九、所有操作工具接触铝液部门必须刷上滑石粉,并烘干预热。

十、面对熔炼炉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戴面罩。

十一、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控放铝口,防止漏铝。

十二、不准在操作台上取暖、休息。

十三、牵引时,必须随时监控牵引炉内铝液温度和烧咀燃烧状况。

十四、放铝口周围必须备有足够量的防漏铝材料,如硅酸铝纤维棉、耐火泥,红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