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材料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办学情况汇报一、学校基本情况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教职工人数141人,在籍学生人数2202人,在校学生1788人,共有31个教学班, 现开设有电子电器(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学前教育(幼教)、服装、园艺、养殖、高铁乘务等七大专业,是目前湘西州规模最大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之一。

学校曾先后荣获“省文明卫生单位”、“省优秀职业学校”、“州中职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州能力考试先进单位”、“州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州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县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6月成功跻身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行列。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迅速主动出击,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校积极行动,主动出击,通过招生宣传、新闻媒体等途径,全面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同时,按照要求,不折不扣,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

近五年,共按时足额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495.56万元,免学费501.58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资金420.5万元,发放校内助学金20余万元,建立健全了政府、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二)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以政府支持、学校自筹、项目推进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余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全面改造了教学楼、办公楼,实习实训楼及运动场等硬件基础设施,按标准建成了计算机教室、电子电工室、钢琴室、形体训练室、电动平车室、制冷空调室等30余个功能室,并给每位专业教师配备了一台教学笔记本电脑;组建了挖机培训基地、三元百亩种植基地、红岩养殖基地及常德汽车实习基地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

同步推进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了百米校园文化墙,修建了400米长的沿河风光带景观围墙,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基石满足了学校师生正常的教学实训、学习工作的需要。

另外,2014年10月18日,投资1000万元的省职业能力基础建设工程又在学交正式破土动工,将新建1栋学生食堂和2栋教学大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后我校办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三)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完善了常规管理制度。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制定完善了《教师年末考核细则》、《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规章制度,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

二是加强了对口升学工作。

成立了对口升学部,抽调了10余名有技术、会教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效。

学校对口升学停办十年后,终于在2014年首次高考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全校对口升学参考人数66人,上线人数64人,其中,本一上线(湖南农大)1人,本二上线6人,专科上线57人。

三是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

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技能教学比武,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配合安监、扶贫、交运等部门,及时开展了各类社会培训,五年来,共培训人员1.5万余人次。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代表湘西州中职组参赛,荣获二奖2个,三等奖3个的好成绩,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有特长、升学有方向、实践有技能、就业有市场”的育人新局面。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了师德修养。

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项目,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教师培训,并实施了按培训汇报课的满意率的有百分比报销培训费用的新举措,保证了培训质量,推进了队伍专业化成长。

2010年至今,先后有300余人次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0余人次到云南、山东潍坊、杜郎口等地区考察学习课改经验,开阔了教研视野,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学校从县域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等行业人员中,聘请了40余名社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充实了队伍力量,激发工作热情。

(五)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招生就业创业。

一是注重招生宣传。

通过印《招生简章》、发宣传光盘、办技能竞赛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社会认识了解职业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

自2010年来,我校招生人数增加了1500余人,招生总数稳居全县第一,正在形成与县内普通高中(高级中学、皇仓中学)争抢优质生源的强劲态势。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

曾先后与民族织锦厂等本地企业和北京商鲲高铁乘务学校、广州比亚迪、深圳普联等沿海大型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实行了订单式培养。

三是扩大就业渠道。

在继续稳固国内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拓境外就业市场。

2014年3月11日,我校被湘西州商务局正式批准并挂牌为“湘西州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实现了我校毕业生出国就业,赚钱致富的梦想;同时县政府在我校设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每年专门拨付20万元作为学生创业基金,扩大了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六)创新载体,日趋优化发展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德育工作环境。

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开学初,用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及时学习了《中学生行为规范》,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行为训练和矫正,使新生尽快步入了全新的学习生活状态。

学期中,每天早上组织开展了“四晨活动”(师生晨跑、集中晨训、升学班晨读、就业班晨练),每天晚上组织学生收看“四级新闻”(中央新闻、湖南新闻、湘西新闻、龙山新闻),并将每周三定为“德育活动辅导日”,广泛开展了“六育活动”(即诚信、养成育、礼仪、感恩、安全、理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导、心里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就业引导,每月定期为学生进行免费理发,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丰富职业文化。

组建了特色种植、土家织锦、电器维修、计算机维护、礼仪服务、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10多个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深入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师生学会讲一些土家话,跳一支土家舞,唱一首土家歌,织一段土家织锦,懂一门土家乐器),并将课间操实行“两舞轮换”(土家族摆手舞和现代校园集体舞轮换),传承土家文化,增添学校活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高认可;同时在校园内精心打造了一条百米传统文化长廊,内容涵盖为德育篇、励志篇、廉政篇等模块,并将其作为学校语文学科必学内容之一,将每一条校园道路都设计了一个带有职教文化特色的名称,如“工学交替路”、“校企合作路”、“电子电器路”、“微机网络路”、“学前教育路”等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职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优化内部管理环境。

创新内部管理载体,全面推行精细管理。

办公室、功能室管理推行了“五个一”工程;学生寝室管理提出了“五线一面”的内务整理标准;控流保生管理完善了“六项”控辍制度,并在工学交替期间,创造性的开展“三个一”管理活动。

即班主任、德育辅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联系一次,及时弄清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班主任到实习企业看望学生一次;给每个学生带上一份老师亲手烹制出的家乡土特产、慰问品,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学生家长一致称赞。

2014年3月,学校创新管理工作在全州中职教育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州推广;2014年10月,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在武陵山职教专业实训基地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职业教育不被看好。

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其主要原因,各级部门、各行各业没有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和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二)实训设备急需添置。

学校实训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虽有计算机、电子电工、学前教育等实训室,但实训设备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训任务,更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专业教师极为紧缺。

今秋,学校高一计划招生800人,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需专业教师20余人,计算机、电子专业教师可以在县域内调剂,但是其他专业,尤其是服装、汽修等专业教师无从调剂,使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四)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县域各初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所淡化,学校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五)资源整合亟待推进。

目前,我县共有5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招生各自为阵等问题和现象较为普遍,与吉首市、永顺县、泸溪县和来凤县等周边地区相比,我校职业教育明显存在着教学资源分散,基础设施滞后,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学校建设和发展。

(六)招生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好,众观吉首、长沙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招生经费已达到每人1500元,甚至3000元,是我校的3至5倍。

受此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生源校教师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私自向外地输送学生,已对学校招生工作形成了不利态势。

三、今后打算1、围绕“一个中心”。

以迎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确保“申示”顺利验收。

2、抓好“两个基地”。

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抓好华塘挖机培训学校和三元园艺养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基本教学需要。

3、建好“两个专业”。

以新型专业建设为重点,积极与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好“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商务与营销”专业,计划招生150人,2015年8月正式开班。

4、搞好招生就业。

以招生就业为重点,加大招生宣传,提高招生质量,确保今年秋季招生突破700人;同时,强化就业指导,跟踪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努力实现阳光、体面、对口就业。

5、规范教学常规。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全面实现常规管理“普教化”。

6、抓好对口升学。

以对口升学为重点,力争2015年高考取得新突破,实现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20人,单招及专科上线率达70%以上。

7、加强德育管理。

以强化德育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五个一”活动(即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普通话,学一项特长,精一门技能,懂一门乐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8、改善办学条件。

以职业能力基础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

9、加强安全工作。

确保无安全事故,师生无犯罪、无重大违纪。

10、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学习型校园,保持“和谐、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几点建议1.建议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尽快建成龙凤职业技术学校和购置相应专业实训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