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作业

语言学概论作业

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国际音标是以()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方括号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3、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和()四个要素,汉语的声调是由于()的变化形成的。

4、人类发音器官分()、()和()三大部分,()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5、音素可分为()和()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

6、元音的音质是由()、()和()三个方面决定的,例如[A]是(、、)音。

7、辅音的发音是由()和()决定的。

例如[p]是(、、
、)音。

8、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9、音位变体可分为()和()两类,例如,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素就是()。

10、音位可以分为()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区别特征条件变体自由变体语流音变
第三次作业
三、分析题
1、分析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A ɑ a y p b d tʻɤɻʂɕʦʨ
2、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

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④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⑦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⑧舌尖中浊鼻音⑨舌根清擦音⑩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3、分析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
k ——kʻi ——y u ——o
s ——ɕʑ——ʂy ——u
4、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5、分析下列音节结构并说明其类型。

ai tan ʨʻiaŋʨyɛpʻiŋ
四、问答题
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举例说明。

3、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音位、音素的关系?
5、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现象
7、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五、论述题试比较汉语普通话中[ A ɑ a ɛ ]所能出现的各种语音环境,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
中只用一个字母代表它们?
音位变体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Allophones)。

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其在特定语音环境中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指需要一定的语言条件才会出现的音位变体,又叫“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指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又叫“习惯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区别特征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区别特征:这一想法是雅各布逊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的,目的是找出一套音系的对照或对比特征,以概括语音的某些方面。

比较重要的区别特征有:【辅音】、【响音】、【鼻音】、【带声】等。

【辅音】特征可以区分辅音和元音,即所有辅音都是【+辅音】,所有元音都是【-辅音】。

【响音】特征是用来区分所谓“阻塞音”(塞音、擦音、塞擦音)和响音(其他辅音和元音),即阻塞音是【-响音】,响音是【+响音】。

【鼻音】和【带声】是用来区分鼻音和带声音的特征。

这些特征都是二分特征,可以区分出两种情况:有该特征和没有该特征的。

二分特征有两个值,分别记为+和-。

发音部位的特征又分为四个值。

在当代音系学中,共有二十个左右的特征用于把语音从不同角度分类。

作用: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如:/p/音位,按部位是双唇聚合群/p p' m/的成员;按发音方法是不送气塞音聚合群/p t k/的成员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音素)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国际音标是以(拉丁字母)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方括号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3.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四个要素,汉语的声调,就是由于(音高)的变化形成的。

4.人类发音器官分(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共鸣腔)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5.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是否(受阻)。

6.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例如〔A〕是(舌面央)(中)(低元音)。

7.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的。

例如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8.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位)。

9.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自由变体)两类,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就是(自由变体)。

10. 汉语音节可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韵头)韵腹和(韵尾)。

11.“四呼”是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2.人们在说话时,常常把[ toufu] (豆腐)说成[touf] ,这音变现象叫做(脱落)。

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5.区别特征: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

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第一,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要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第二,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第三,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同化: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
等。

异化: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近的音连在一起,又难免使语音成了囫囵的一串而难以分辨,所以其中一个要做出改变,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异化”。

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 →[melitε:r]
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位置: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

如:大的[ta tə]→[ta də];哥哥[kγ k γ]→[kγ gә];妈妈[mA mA]→[mA mә];脑袋[nau tai]→[nau dε](元音、辅音都弱化)
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

(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

如:我们[womәn ]→[wom];豆腐[tou fu]→[touf];意思[yi si]→[yis]
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 -n常脱落。

([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ɑiә]→[kuo kɑә];小孩儿[φiɑu xai]→[φiɑu xar];茶缸儿[tş’ɑ kaŋ]→[tş’ɑ kăә](只留鼻化的痕迹)
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