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印度泰姬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印度泰姬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泰姬陵作为全世界最美 丽的陵墓,它是爱的见 证。
泰姬陵的建造背后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阿姬曼·芭奴入宫19年, 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最宠爱的妃子。他们两人形影相随,足 迹遍布疆场。但不幸的的是在跟随沙贾汗南征的一场战争中,阿 姬曼·芭奴因难产而死。爱妃的死让皇帝一夜白头、伤心欲绝的 他决定不惜代价,为她建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
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 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 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 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泰姬陵精美的细节
泰姬陵精美的细节
泰姬陵精美的细节
陵墓的本体是每边56.7m的 正方形而抹去4角
塔的细部
台基四角耸立着 40.6m高的圆塔
陵墓一旁的清真寺
清真大理石基座上,游客穿过 甬道、水池,从大门一直走到 陵墓后,要想拾阶而上,必须 先脱鞋,以示尊敬,即使外国 政要也不例外。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 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 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外形端庄宏伟,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 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 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 穹隆:伊斯兰建筑尽管散布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必以穹隆而夸示。穹 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 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纹样: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纹样 的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继承了波斯的 传统;植物纹样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
初入建筑
正面第一道门不大,用赭红色砂石建造
第二道门
大门呈长方形,内有伊斯兰的 穹顶,除两侧邦克楼式的尖塔 外,顶部排列的一层小塔显得 活泼可爱。
红砂岩上浮雕都很精美,伊 斯兰教反对崇拜偶像,因此 雕刻和绘画多以花草图案为 主,给人一种韵律美的印象
陵墓主体
主体建筑呈八角形, 中央是半球型的圆 顶,整座主体都以 沙·贾汗最喜欢的 白色大理石所建, 而在白色的大理石 上则镶满了各种颜 色的宝石,拼缀成 一些美丽的花纹与 图案。
亚穆纳河畔难找到打地基的坚 实土地,所以得往下挖,直至 挖到质地坚硬的干土,他们想 出了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法,他 们挖掘深井,水平要低于地下 水位,然后往里填满石头和水 泥。
建筑师在此基础上建造石柱,再用 巨型拱桥把石柱连接起来,结果是 一座稳固的石山,支撑起建筑的地 基,保证泰姬陵永远不受亚穆纳河 畔的侵蚀,它永久的屹立于此,见 证永恒的爱情!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泰姬陵在阳光下变幻 出奇异的色彩. 晨曦中,略带粉红的泰姬陵犹如晨起梳妆 的少妇,娇柔无比. 中午时分,在烈日的照射下,她通体晶莹 剔透,圣洁一如那不涉尘世的圣女. 傍晚斜阳下,是泰姬陵一天中最妩媚的时 刻,落日的余晖把她映照得金碧辉煌,如盛妆 的皇后一般.白色的泰姬陵会随着时间从灰黄、 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 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
泰姬·玛哈尔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 明朗的形象。 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 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透。 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 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 诚朴坦率。 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
胡马雍陵墓和泰姬陵
胡马雍陵墓
是莫卧儿王朝 第二代皇帝胡 马雍的陵墓, 也是伊斯兰教 与印度教建筑 风格的典型结 合。
泰姬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居于中轴线末端。 胡马雍陵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 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 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
泰姬陵于1631年(另一资料:1632年)开始动工,历时11年,每天 动用2万印度知名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 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这导致莫卧尔王 朝的衰落。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 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 但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 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 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 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
进入泰姬陵第二道门的玄机
在没穿过这个门之前在外面看泰姬陵, 越往前会泰姬陵会越小,越往后会越 大,这样做的原因是,当你你离开泰 姬陵的时候,有种泰姬陵跟着你走的 感觉,预示着泰姬陵一直在你心中。
2006年春节期间,一名韶关市摄影爱好 者在印度进行摄影创作活动。在拍摄泰姬陵 时,它突然发现,平静的水面上,泰姬陵的 倒影呈现出一个戴着王冠的少女形象,这一 发现可能成为提供破解印度古老文明历史之 谜的又一个佐证。
建筑物美丽的剪影
猜一猜
这个建筑物 你认识吗?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 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 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 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 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 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 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 为“完美建筑”。是伊斯兰 教建筑中的代表作,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会伤到陵墓主体 而且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
镜头拍照的话,就会发生形变,人眼就如同一个广角镜
头,如果塔柱本身是直的,可能形变得更厉害。所以我 们看到照片中的塔柱都好像是直的。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 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 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 泰姬陵建筑集中了印度、中东、波斯的建筑艺术特点, 整个布局完美、和谐,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泰姬陵成为世界著名建筑不但是取材,而且做工精细。 充分利用了几何原理和对称原理。并且在不同的时候都有不 同的景色,十分美丽。其背后的故事也相当让人感动,算是 代表爱情的伟大建筑。穹窿、开孔、纹样无一不体现出印度 建筑的特色!
夏伊辛达
其名字夏伊辛达是“永生的国王”的意思
夏伊辛达位 于乌兹别克 斯坦东北部, 是中亚最著 名的陵墓之 一。夏伊辛 达由三组结 构组成,通 过四个拱形 的通道连接。
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 王陵墓之一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戈尔
四个塔柱为什么是斜的?
人眼和照片上看上去是正的 是当地震的时候,四个塔柱不会 在建造这座陵殿的时候,为了让这个建筑物看起来比较 往内倒,而是往外倒,这样就不 大,让柱子看起来更加直,所以就把泰姬陵周围四根塔 柱往外倾斜,这样子在远处正面看泰姬陵的时候,特别 是从正常行走方向在水池位置看的时候,这四根柱子就 会更直,但如果这四根塔柱建造的时候就是直的话,那 么在看的时候就会有种向内倾斜的感觉,当拿一个广角
泰姬陵是印度古代建筑 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 物古迹中,它足以与万里长 城、金字塔媲美,美轮美奂 的泰姬陵不仅是斑斓多彩的 印度古代文明和绚丽文化的 缩影,其蕴藏的那段爱情故 事也令人久久回味。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评 选标准C (I) 被列入《世界 遗产目录》2007年7月7日, 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泰姬· 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善。 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
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 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 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 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 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为死者而 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 息。
泰姬陵是一个长方形,长576 米,宽293米,总面积为17万平方 米。四周被一道红砂石墙围绕。 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 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 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 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 座尖塔,高达40米,是专供穆斯 林登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 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 相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 整。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 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 泉水池。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 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 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泰 姬陵无论构思还是布局都是一个 完美无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 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 势宏伟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