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发展史

新闻摄影发展史


后一个阶段:1978—
• 1978年改革开放,此后的30年,我国新闻摄影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 1983年,新华社社长穆青提出“两翼齐飞”的方针,确立了 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世界上几个大通讯社都在 加快自己的图片事业,图片报道的竞争比文字报道还要激烈 ,还要迫切。所以没有丰富的国内国际图片资源,要建设世 界性通讯社是不可能的。他重申: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 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文字报道再多,失效 再快,也不能代替新闻摄影。 • 此后10年间,“两翼齐飞”在我国新闻界得到广泛认同,成 为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快速发展富有创见的理论。这是中国新 闻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摄影对外交流广泛开展,影响 不断扩大。 • 1987年4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次派代表团代表团访问了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基金会,双方达成了互相交流的协议 。 • 1988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国际新闻摄影周”活动。来自 全国的新闻摄影“中坚力量”和美联社、《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的著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进行了业务及学术交流和联 合采访,互相学习。此后,中国记者也不断组团出国交流。 • 我国摄影师从1988年开始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 赛”)奖项,并且逐年递增。据统计,截至2012年的第55届 荷赛,共有27位摄影师的作品获得该项大奖。凭借2008年成 功举办奥运会的“地利”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第52届“荷 赛”有7名中国摄影师获得奖项,获奖人数为“荷赛”举办以 来中国摄影师获奖最多的一次。
• 20年代末期,林泽苍最先把“新闻价值”理论植入新闻摄影 领域,在其著作《增广摄影良友》中指出:“新闻摄影,最 要之点,在于有‘新闻之价值’,若缺此要素,则报馆必弃 之而不用,而摄影者受时间与金钱之损失亦无所取偿矣。 ” 当时拍摄新闻照片,流行摆拍,呆板而僵硬,失去了现场 感,削弱了新闻性。林泽苍认为 “新闻照片最重要之点,则 在其能表现其当时新闻之紧要情形或动作,此即新闻之价值 ,谓之摄取新闻照片之秘诀亦无不可。”也即新闻摄影的要 点是表现新闻的现场动作。当然,新闻价值不仅仅表现在照 片有无“动作”上,还有其含义是否丰富。这些研究丰富了 新闻摄影的内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闻摄影的要点,增强 新闻照片的活力、改善新闻照片的质量,加强了新闻摄影的 理论色彩
在家中看报纸
•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杨绍明摄,在1988年第 32届荷兰新闻摄影比赛(这是世界最著名的新闻摄 出席中共十三大 影比赛,差不多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中 获得系列人物三等奖。虽然是三等奖,却是中国大 陆作品在这个领域零的突破。《退下来以后的邓小 平》系列照片一共4幅,成为了邓小平“打破终身 制”理论的形象注解。
• 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成为一年一度在荷兰首 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被认为是 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见图 2-23)。由于,这一比赛是荷兰人发起并主办,所 以中国摄影界习惯称之为“荷赛奖”。
图2-23 一名阿富汗妇女逃 离自杀式爆炸袭击现场, 2010年第53届世界新闻摄 影比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 等奖,澳大利亚摄影师亚 当弗格森拍摄
新闻摄影发展史
互联网时代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视成了平面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西方,新闻摄影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下坡。 • 1982年9月,以全彩色印刷报纸《今日美国》横空出世为标 志,西方传统大众印刷媒体通过版面的“视觉因素”来争夺 市场,摆出了和电视竞争的架势。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 报刊又掀起了“重新设计”运动,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 的阅读方式。 • 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 信使报》作为全球第一家走上网络的报纸,开创了网络时代 的报业和网络新闻业的新纪元,拉开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序幕 。 • 到1994年底,美国上网的报纸不过几十家,全世界也不超过 100家。但是从1995年户联想走上完全商业化道路之后则有 了迅速发展,到1995年底,互联网上的电子报纸迅速增长到 1000多家。 • 互联网为报纸提供了新的展示空间,也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 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流媒体技术带来的新型幻灯图集、 FLASH、综合运用音视频、图片与文字的新型多媒体文本等 层出不穷。
然而,经过几年的对抗之后,人们发现电视图像取代不了 照片形象,正像电视取代不了报纸、杂志一样。因为平面 照片提供的固定形象远比一闪即逝的电视画面更能给人以 深刻印象。1978年10月,《生活》复刊,标志着新闻摄影 进人应对竞争的新变革发展期。《生活》复刊词中写道: “现代读者,不要说比60年代,就是比70年代初期已大不 一样:他们每天受到通讯卫星上传来的电视画面而且是彩 色的图像的‘轰击’,变得非常老练了;看到的事事物物, 一切均习以为常,毫不觉得稀奇。”“面对这一变化,该 怎么办?一句话,还是有赖于‘图片魅力’;图片的威力 就在使人惊奇,使人受教育,使人欢乐、感动、久久难忘 „„ 必须提供见到的景象更多的图片,必须是使人们要看的、 美丽的、能吸引人和留下深刻印象的。” 与此同时,报刊界在对新闻摄影自身规律与价位的重新研 究之后,采取种种使新闻摄影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方法。 诸如:
• 随着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和各种新闻摄影活动的展开,许多 优秀新闻摄影记者和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脱颖而出,受到了社 会的广泛关注。 • 1987年5月首次开展了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在连续评选 两届后中断了10年,1999年恢复评选。 • 1991年设立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 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开设以来一年一次,新闻摄影是其 中重要一项奖项。 • 1993年开设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每3年举办一次。从三个 方面考察新闻摄影记者的抓拍瞬间、专题报道和理论修养等 综合业务能力。每届优胜奖10名、提名奖10名。 • 2005年举办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 ,CHIPP ),这是由中国举办的重大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一年一届, 正在成长为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声誉日高的新品牌。
邓小平在家中与孙子
打桥牌
1996年获笫39届世 界新闻摄影(WPP) 比赛艺术新闻类单幅 一等奖
山东聊城少儿杂技学校,李 楠摄 山东聊城少儿杂技学校,李楠摄
从剧场回到酒店,陈爱莲病倒了
陈爱莲祈祷演出成功
第二天一早,陈爱莲匆匆赶往下一个城 市,继续她的演出
《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 照,王瑶摄,2000年获世界新 闻摄影比赛(WPP)艺术类系列 一等奖
• 30年来,我国的新闻摄影教育也在不断前进。 • 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等一 批高校开办了摄影干部专修科。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系等高校院系也开办了摄影干部专修科。 •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恢复新闻摄影专业,并开始招 生。1986-1988年又招生了三级,培养了黄文、刘昕、孙京 涛、陈远忠、王瑶等新闻摄影杰出人才。2005年,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学院招收全国首届新闻摄影方向和视觉传播方向的 博士研究生。 • 1987年以来,新闻摄影教材编写不断涌现。
准备登台 60岁的陈爱莲,在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舞 剧中,领街主演16岁的少女林黛玉
演出结束后,陈爱莲为观众签名
重返舞台的陈 爱莲在沙滩上 起舞,仿佛回 到自己的年轻 时代

救援部队用担架将地震幸存者抬出。摄于中国四川北川县,5月14日。杭州日报记者陈 庆港。第52届“荷赛突发新闻单幅一等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79年起连续举办三届“自然、社会、人”摄影艺术展,把 包容广大的人文精神注入镜头,打破了过去意识形态一统天 下的单一模式,人文精神的显现、民主意识的觉醒强烈地体 现在创作实践中,开创了摄影多元化的格局,也唤醒了对摄 影纪实性的认识。1983 年10月27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天 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宣布成立,中国新 闻摄影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大大推动了新 闻摄影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发展,是我国新闻摄影史上的创 举。由此,新闻摄影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国新闻摄影工作 和理论研究进入到改革时期。
• 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视成了平面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西方,新闻摄影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下坡。1982年9月以 全彩印刷报纸《今日美国》的横空出世为标志,西方传统大 众印刷媒体通过版面的“视觉因素”(visual dement)来争夺 市场,摆出和电视竞争的架势。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报 刊又掀起了“重新设计”运动,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 阅读方式。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摄影界拨乱反正,思想得 到极大解放;新闻摄影跨进了一个调整发展阶段。新闻摄影 服务对象由单一为政治服务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生活各个领域,新闻题材也由重大事件拓展到体现新闻热点 的一般性社会事件,新闻焦点也由记录事体拓展到人的内心 、情感和心理的反映。随着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照相机不 仅是“家庭生活”的工具,而且成为很多“发烧友”进行艺 术创作和记录重大事件的工具。面对大变革的中国,摄影者 把更多的镜头对准我们的时代,记录下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 现实生活。
• 2005年9月,中国7家都市 报和搜狐网站宣告成立“中 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这 是我国报纸第一次采用联合 网络媒体的形式进行业务交 流和合作。 • 联盟既重视摄影记者,又重 视图片编辑;既重视创新新 闻摄影报道,又重视报纸版 面视觉要素的创造性运用。
•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努力,中国缺乏对于新闻摄影 理论的全面、系统研究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新闻摄影基 本理论体系已逐步建立起来。 •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组织的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 •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任会长蒋齐生为推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 做出了卓越贡献,出版了《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他》、 《论蒋齐生》 • 一些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出版,蒋铎《抓拍——纪实摄影新闻摄 影的基本方法》、许林《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等等 •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扩展到新闻摄影的审美特征和规律、新 闻摄影的审美价值、新闻摄影审美的特殊性等方面,并试图 推动对于新闻摄影美学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新闻摄影 独特的审美体系,如《摄影美学初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