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黄河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形状、流经的省区
和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3、了解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4、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利用图片和视频,由学生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探究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黄河、善待自然之情,进一步树立和谐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人们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水患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听,有一种声音在吟唱:在中华的大地上,有一位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她就是 --- 黄河
【展示课题】黄河
【师】今天就让我们组队一起去黄河一探究竟吧!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我们本次的探险任务清单。
(多媒体呈现)
【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黄河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而来吗?带着这个问题我
们开启第一篇章的学习。
【自主学习】
任务一:探源母亲河
(阅读课本P51 前两段)思考: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并观察它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字?
2.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干湿地区?
参考P52 页地图,完成下面问题:
1.在右图中标注黄河上中游分界(河口),
中下游分界(桃花峪)
2.大致标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置.
3.(参考25 页图2.2)找到并标出黄河流经的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彩笔勾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记忆:汾河、渭水、湟水、洮河
(学生指图展示学习成果)
【师】一路走来,我们听到了当地许多人民对黄河的赞美。
黄河自古以来被称作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她到底对我们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任务二:感恩母亲河
观看视频并根据图文信息归纳母亲河的贡献:
1.灌溉,塑造平原
2.丰富的水能资源
3.丰富的旅游资源
4.中华民族发祥地
【师】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也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甚至有人称她为“害河”,让我们继续前行,探寻一下其中的原因!
【合作探究】
任务三:忧患母亲河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黄河忧患:
(1)上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自然?人为?)
【角色扮演】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从而引出黄河的泥沙来自
哪一河段呢?
(2)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3)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手势演示】同学们,请放下手中的笔,伸出你的双手,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模拟一下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归纳概括】
【师】一路走来,我们感慨颇多,看着我们的母亲河饱受折磨,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呢?
任务四:保卫母亲河
阅读课本53 页第三段并观看凌汛和水土流失的相关视频后进行归纳:
【师】生活中,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环境影响人类生存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
人类的发展与保护环境不是矛盾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也祝愿我们的母亲河越来越好。
【课堂小结】
【我的课堂收获】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的提示,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思考、讨论基础上在学案相应内容中完成自己对本节课知识框图的绘制,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本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也便于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检测】
挑选你中意的气球,并回答其对应的问题
1、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
A.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2.下图中既是地上河又有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A 甲河段
B 乙河
段 C 丙河段 D 丁河段
3.读下图,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域无结冰期
B.① 河段水流平缓
C.② 河段有凌汛现象
D.③ 河段为地上河
4.黄河中游流经高原,大量泥沙汇入。
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或地下)河”。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
(植树种草或开垦耕地),减少水土流失。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临淄因位于淄河河畔而得名。
淄河,是咱们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咱们临淄人民的母亲河。
但是,现在我们的母亲河也“病”了,请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实地走访,并撰写
一份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有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帮帮她?
附:黄河(导学案)
一、自学目标
1、记住黄河的概况。
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记住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二、自学重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治理。
三、自主学习
任务一探源母亲河(阅读课本P51 前两段)
1)黄河发源于高原山脉,曲折向流,注入海,呈巨大的字型。
2)黄河主要流经(干湿地区的)、、。
任务二参考P52 页地图,完成下面问题:
1. 在图中标注黄河上中游分界(河口),中下游分界(桃花峪)
2. 大致标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置.
3.(参考25 页图2.2)找到并标出黄河流经的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 彩笔勾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记忆:汾(fén)河、渭水、湟水、洮[táo]河
任务三感恩母亲河
1. 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平原平原,
下游还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2.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之利。
黄河的贡献(P51) 3. 黄河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
的。
4.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5. 拥有壮丽的景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合作探究
任务四忧患母亲河
(阅读53 页前两段以及55 页图文资料分析出黄河有哪些忧患?原因?)
黄河忧患:(1)上游草场退化,严重。
原因(自然?人为?)(2)中游多泥沙,严重。
,黄土高原土层,植被破坏
严重,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3)下游形成“”易决口泛滥。
原因: 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水流速携带的泥沙
沉积下来,是河床逐渐,成为“”。
任务五保卫母亲河
治理措施(53页第三段及54 页阅读材料):
上游,
中游,
下游
治理黄河根本措施是:
五、我的课堂收获
根据课堂小结的提示,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思考、讨论基础上完成自己对本节课知识框图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