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七年十一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 XX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工程编号:报告编写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审核人:项目审定人:总工程师:法人代表:XX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七年十一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一)拟建建筑物概况 (1)(二)勘察依据 (1)(三)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1)(四)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1)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一)场地地形与地貌 (2)(二)气象 (2)(三)地质构造 (2)(四)场地岩土层及其分布特征 (3)(五)场地岩土试验、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3)(六)场地岩土地基承载力、压缩性指标 (4)(七)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情况 (4)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一)地下水类型及水位 (4)(二)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4)(三)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5)四、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一)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5)(二)地震液化判定 (5)(三)建筑场地类别 (5)五、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7)(一)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 (7)(二)特殊性岩土的评价 (7)(三)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7)(四)场地岩土的工程性质评价 (7)六、基础方案评价 (8)(一)天然地基评价 (8)(二)桩基评价 (8)(三)地基均匀性评价 (9)七、基坑工程评价 (9)(一)基坑概况 (9)(二)基坑设计参数 (10)(三)基坑支护方法的建议 (10)(四)地下水控制方法的建议 (10)(五)地下室抗浮评价 (10)(六)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工作的建议 (11)八、结论及建议 (11)九、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意见及回复附表:一、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图:一、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01)二、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02~67)三、钻孔柱状图附件:一、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二、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三、水质简分析报告四、土壤易溶盐分析报告五、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和场地类别评定报告XX流产业园(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一)拟建建筑物概况XX拟在市东西湖区XX区兴建XX产业园(一期)项目,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拟建主要建筑物概况如下表(表1):拟建建筑物的主要工程特点表1本项目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级)。
(二)勘察依据1、根据提供的1:500建筑总平面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016年版);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8、《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14、《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CJJ57-2012);15、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16、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DB42/242-2014);17、《市深厚软土区域市政与建筑工程地面沉降防控技术导则》;1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9、《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三)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及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围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对地震效应作出评价;8、对基坑设计施工进行评价,并提供基坑设计参数;9、对本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拟建建筑物建议合理的基础形式及基础持力层,并提供基础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四)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采用钻孔取芯鉴别、岩土室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等勘探手段和方法进行。
勘探点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沿建筑物角点、轮廓布置,实际完成勘探点206个,实际施工勘探孔间距16.39~27.95m,其中取样孔69孔,勘探点布置及各勘探点数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01)及“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一) ,各勘探点资料收集完成后均根据相应规的要求进行了回填。
本次勘察各勘探点的定位坐标采用的是1954坐标系,勘探点孔口地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勘探点位均由我公司测量人员采用GPS测量仪,依据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测放,测量控制点(BM1点坐标为X=3390213.964,Y=502060.646,H=22.60m,BM2点坐标为X=3396409.971,Y=502383.228,H=22.70m位于平面围以外)。
本次勘察实际完成的钻探、测试、试验工作量详见下表(表2)。
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表2本工程受场地限制,勘察外业工作分两次完成,分别为2017年6月3日~2017年6月16日和2017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20日,勘察报告提交时间为2017年11月30日。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地地形与地貌拟建XX流产业园(一期)项目位于市东西湖区XX区,拟建场地东侧为园区六号路,南侧为园区八号路,西侧为园区五号路,北侧为园区巡场路,巡场路以北为革新大道。
勘察场区原为耕地,局部为水塘,勘察进场前场地已初步整平,仅场地东南侧堆放有大量杂填土,场地东南侧地势具一定起伏,其余地段场地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在22.00~25.51m之间(以勘探点高程计)。
场地地貌单元属汉江冲积一级阶地。
(二)气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秋季晴朗少雨,冬季干旱。
冬夏温差大,历年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达28.8~31.3℃,最高达41.3℃;历年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2.6~4.6℃,极端最低温度为-18.1℃。
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84.5mm,历年来最大降雨量为2107.1mm,最小降雨量为476.4mm (1902年)。
降水集中在4~7四个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60%,其中6月份最高,最大降雨量达669.7mm(1889年),12月份降雨量仅为32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
夏季长江、汉水水位高涨(每年4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防汛时期。
最高洪水位29.73m(吴淞高程系统);冬季长江、汉水水位最低,最低枯水位为8.7m。
地区4-7月份以东南季风为主,其余时间以北风或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八级,最大风速27.9m/s(1956年3月17日)。
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10秒平均最大风速(m/s)为标准,地区为2.5MPa。
(三)地质构造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褶皱,以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市区分布地层有古生界砂岩、页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砾岩、砂岩、页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砾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轴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石炭、二叠、三叠各岩层。
三迭系地层常组成向斜的槽部。
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压扭性断裂。
在南北向主应力支配下,还发育有其它次一级的构造,即北北东及北北西两组扭性断裂。
(四)场地岩土层及其分布特征根据野外钻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原位测试和室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的粘性土、砂土,将场地地层由上至下按时代成因分为5层,按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细分为8个亚层。
各岩土层及其亚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情况描述见下表(表3)。
以上所述各岩土层埋藏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02~67)。
(五)场地岩土试验、原位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采用钻孔取芯鉴别、岩土室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获取场地围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进行了分层统计,结果详见下表(表4~表7)。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4颗粒分析统计表表5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 表6(六)场地岩土地基承载力、压缩性指标依据本次勘察试验成果和《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DB42/242—2014)附录E 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P 查表综合确定的场地岩土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性指标见下表(表8)。
场地岩土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性指标综合建议值 表8(七)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情况根据现场勘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判断,场地无暗浜、暗塘、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地下洞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及水位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赋存于①层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垂直下渗的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大气降水的影响而波动。
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以下 2.70~4.50m ,对应高程为21.21~21.31m 。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下部的砂土中,与汉江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变化幅度受汉江水位涨落影响,年变幅较大,最高时接近地表。
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以下2.50~5.20m ,对应高程为19.49~19.74m 。
(二)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1、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气候及岩土的含水特性等条件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II 类。
勘察时分在K177钻孔采取一件上层滞水水样,在K124钻孔采取一件承压水水样进行水质化学分析,依据该水样分析成果和《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表12.2.2、表12.2.4条规定,作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9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10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122、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勘察时分别于K136、K148钻孔采取两组土样进行了室土壤易溶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