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析美国政治制度

例析美国政治制度

政治文明史教学中应深究政治制度概念
——以两道高考题为例解析美国政治制度
纪效华2009年全国文综卷I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美利坚合众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明文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拥有世袭的头衔和特权、从而否定封建专制制度,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

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19题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从题目信息“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可说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所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最突出特点应该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

联系华盛顿城的规划者朗方的设计意图——利用自然元素衬托人工建筑的构想,使整座城市呈放射状的三角鼎立之势,三条轴线与三个顶角象征着这个国家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

朗方曾说:“首都区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必须想到要给子孙后代一个伟大的思想,这就是爱国主义的思想。


在这两道题的选项中涉及了美国的精神理念、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

如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平等主义是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针对宗教束缚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等级制度而提出的号召人民反封建的口号和思想武器,共和主义和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则是资产阶级对即将建立的未来政权的设想;在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把这些原则和理念不断发展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联邦制等一些具体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新是政治制度的创新,其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

美国首创了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联邦制:是对美国的国家结构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的,不属于政体的范畴。

民主制、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最早的民主制起源于雅典。

在雅典的民主制下,凡重要的事情都由城邦公民投票、依票数多少作出决定,甚至采用抽签的办法产生领导人。

这种什么事都大伙说了算的直接民主,不仅不能保证贤人智者充分发挥其治国的智慧与才能,而且还常常成为错误决策和走极端路线的根源。

共和制起源于古代罗马,罗马人认为,君主制、贵族制、希腊式民主制都不能代表社会整体,因此创立了共和制,其特点是:国家由几个分离的机构即执政官(两个或一个君主)、元老院(贵族代表)、公民大会(城邦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共同治理、彼此牵制,以达到君主、贵族和平民三者之间的平衡。

民主共和制: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普遍实行国家权力机构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而且各机构之间互不相属的政权组织形式。

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总统制:是指总统既担任国家的元首又担任政府的首脑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通常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与议会是相互独立的,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只向总统负责,不向议会负责。

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议
会也不能用不信任票迫使总统辞职。

总统虽然可以对重大问题进行个人决策,但是议会最后通过的议案,总统必须执行。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是共和制,宪法的导言明确把“人民”作为政府的权力基础,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二是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思想。

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

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第一条第一款),行政权属于总统(第二条第一款),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第三条第一款)。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宪法还规定了行政、司法、立法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使三个部门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宪法地位不仅是平行的,没有规定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而且制衡原则更强调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需要其他机关的协助;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通过这些安排,实现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三是总统制,1787年宪法创立了总统制,它与以英国为代表的内阁制一道,成为国家政权组织的主要形式。

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第二条第二款),并享有广泛的立法倡议权和重要的立法否决权,是执政党的当然领袖。

1787年的制宪会议摒弃了已在英国形成的内阁制,创立总统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国力微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制宪者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以抵御危机。

四是联邦制,根据1787年宪法,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确定以联邦取代邦联,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1787年的美国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所以1787年宪法把欧洲启蒙思想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联邦制和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根据麦迪逊、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等主要联邦党人制宪者对美国宪法的结构和思想、联邦制的设计、联邦政府的功能及权力制衡的说明,认为采用共和政体能医治政府最易发生的弊病、能够控制党争、能够有效的管理国家等等。

所谓医治政府最易发生的弊病,就是能有效的防止专制,因此美国既非民主最大化的国度,亦非自由绝对化的天堂。

它的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是多维度的制衡与博弈,这种制衡与博弈发生在民主与自由、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使政府具有及时而强大的纠错能力,从而不断推动文明的脚步前行。

理解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我们再返回头来分析2009年和2011年的这两道涉及了美国政治制度的高考题就容易多了,这两道高考试题对我们历史教学的启示是:
(1)加强概念教学: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多处隐含着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认识的考查,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区分相似、相近的历史概念,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历史事件,从容应对高考中出现的概念类相关知识的考查题目。

(2)服务现实:政治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共存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于我们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教育教学要尽可能地服务于社会现实,选择一些对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有裨益的历史知识来学习与研究,努力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联系时代需求、贴近社会现实。

(3)培养人文精神: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通过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精神、独立自主的意识、民主自由的思想、平等共和的理念。

既是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之一,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我们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