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题原创:我国中秋节月饼

中考题原创:我国中秋节月饼

【中考题原创】
我国中秋节月饼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背景资料】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知识链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中考题原创】
1.中秋节吃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某品牌月饼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白砂糖B.小麦粉C.鲜鸡蛋D.奶油
2.某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粉”。

下列物质属于“双吸粉”的是()
A.活性炭粉B.铁粉C.生石灰D.氯化钙
3.中秋月饼食品包装袋中的“双吸剂”用于防潮和抗氧化,双吸剂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可能是()
A.铜B.碳C.铁D.硫
4.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一次,小明在食用盒装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的粉末,几天后,看到灰黑色粉末变得有些发红.原保鲜剂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B.铝粉C.氧化铜粉末D.还原性铁粉
5.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C.碘酒可作医学上的消毒剂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B.工业上炼铁利用的是CO的可燃性
C.制月饼用到的鸡蛋和面粉都属于混合物
D.遭遇火灾时,不要慌张,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火灾区域
7.某同学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

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
⑤Fe2O3、C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D.④⑤
8.在中秋节,人们有食用月饼的习俗。

⑴月饼营养成分表中的“钠”是指(填“元素”“分子”“原子”或“单质”)。

⑵月饼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属于(填“有机”或“无机”)物。

⑶下列制月饼的原料,属于糖类的是(填序号)。

A.面粉B.植物油C.鸡蛋
9.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⑴龙舟龙头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⑵中秋节我们喜欢吃柚子,汁多味美,齿颊生津。

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它与活性炭具有同样的性质性;
⑶最近在大家在网上热议“舌尖上的宁都”,作为宁都人都知道一道名菜“三杯鸡”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分。

10.“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燃放鞭炮时,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能闻到粽香艾草味是因为;
⑶中秋节—观花赏月。

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1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天南地北的华人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⑴在制月饼时会在面粉中加入发酵粉:小苏打,在焙制月饼时需高温加热。

而小苏打热稳定性差,试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月饼包装袋中有一包还原铁粉,是“双吸剂”,吸收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12.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猜想二: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猜想三:灰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⑴你认为猜想(填序号)正确,其理由是。

13.某同学看到月饼包装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
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Fe2O3。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⑴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

⑵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⑶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接而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

①;
②该溶液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CaCO3
和Fe2O3。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参考答案
1~7.C、B、C、D、A、B、C。

8.⑴元素;⑵有机;⑶A。

9.⑴物理;⑵吸附;⑶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0.⑴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S+O2SO2;⑵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⑶肉松。

11.⑴2NaHCO3Na2CO3+H2O+CO2↑;⑵H2O、CO2。

12.⑴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为作为“脱氧剂”,它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能与空气中的O2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物质。

⑵①用一块磁铁接近(或接触);该脱氧剂中灰黑色物质大部分是铁粉;
②红色物质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加NaOH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脱氧剂中的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13.【实验探究】稀盐酸;Fe;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⑴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⑵CaO;CaO+H2O=Ca(OH)2 ;
⑶Na2CO3+Ca(OH)2=CaCO3↓+2Na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