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三、研究方向1.新型金属及复合材料2.纳米材料与技术3.先进功能材料(光、电、磁等)4.新能源材料5.生物材料6.无机非金属材料7.材料表面工程8.先进材料加工技术9.材料连接与控制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4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8学分。
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理工科总学分≧42学分,必修不少于2学分全英语专业课。
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二、直接攻博生、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六、资格考试为促进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学术训练更加系统和扎实,确保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支撑,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行博士资格考核,实现优胜劣汰。
每年在3月份举行博士资格考核。
考核办法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生资格考核规定》,凡未通过资格考核者,一律不准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或进入博士学位论文期,或退回攻读硕士学位,或终止硕士生学业。
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
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
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
每名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为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而参加的考核次数不超过2次。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或高新技术,或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等,使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鼓励交叉学科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等学术成果,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八、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为学科前沿性研究,具有原创性,对科技发展、国民经济等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应予以详实阐述,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对其开题严格把关。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8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总数的1/3。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学院存档备查。
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报告会,报告会由导师组成员、相关学科专家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组成。
报告会对开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未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报告会成员重新评审。
开题通过者,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
其它相关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某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篇系统完整的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学位论文的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及《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品行优良、身心健康;能系统、深入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能独立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研究方向1.新型金属及复合材料2.纳米材料与技术3.先进功能材料(光、电、磁等)4.新能源材料5.生物材料6.无机非金属材料7.材料表面工程8.先进材料加工技术9.材料连接与控制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以2.5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必修不少于2学分全英语专业课。
五、课程设置附表:建议加修课程清单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研究能力,掌握有关的先进研究方法、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方面作出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复合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在材料学科领域作出具有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等学术成果,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七、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写出文献综述与研究计划,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研究生选题要考虑到对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应具有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做出创造性成果或者得出新见解的可能性。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年来的有关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1/3)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8000字。
开题报告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能体现硕士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及《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Material Engineering(代码:085204)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