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如 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 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10)一冕 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处所。 动词,认为 动词,用 动词,率领 复音虚词 有用…… 方式 复音虚词 把…… 作为 复音虚词 认为 复音虚词 因此
((1101())古得《人鱼信秉腹陵烛中君夜书窃游,符,固救赵良以有》怪)以矣也。。((《《陈春涉夜世宴家从》桃)花源序》)名副词词,,原通因“已”
二“以”
词性
能力。
一、解释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连词,表并列关系
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连词,表顺承,“就”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递进,“并且”
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5.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连词,表假设,“如果” 连词,表修饰
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
助词,无译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史记》) (6)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8)以为妙绝。(《口技》) (9)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因果关系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促织》
代词,“你的”,通“尔”
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复音虚词“而已” 罢了。
一而
词性


代词 助词
用法
意义
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可不译
表示承接

表示假设
如果
表示转折
但是
表示因果
因而
表示递进
并且,而且
第二人称
你,你的
表示语气、情态、提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 “已而(后来)”“俄而(不久)”“而已(罢 了)”“而后(这以后)”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 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 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 英杰而(11)。
介词
连词
用法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方法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或处所 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承接 表示目的 表示因果
意义 “用”“拿”“凭借”“按照”“凭借…… 身份”
因为 在 又 可不译 就 来 因为
助词 动词 副词
和方位时间词连用 表示动作 通“已”
“以上”“以来” “认为”“率领”“用” 已经
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 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例句,掌握“而”“以”“其”“之”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2)能够推断出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3)通过练习,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4)学习中能够联系前后知识,并自主形成知识体系。 (5)通过对语段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究
能力。 (6)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7)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
介词,“凭借”
(3)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介词,“照”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介词,“凭借…… 身份 ”
(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介词,“在”
(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因为”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10)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1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推断方法:
• 语法分析法: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其大概 含义。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
• 固定结构:复音词。
一、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⑴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 “用”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齐市六中 王红娇
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该考点的命题特点是: 1.从出题特点看,去年考过今年尽量回避。版本的不同, 致使各个学校原则上可以选用不同的版本,无法再像过去一 样多用课文内的例句加选文中的例句;而且,现在的考查也 更重视能力的考查。 2.从答题的角度来看,多选择一些虚词用法没有争议的例 句作为题目,区分度相对高一些。 3.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选择题(意义和用 法)、文言文翻译。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 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 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