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儿童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

咿呀学语的阶段这时期的婴儿语言发育处于说话萌芽阶段,开始咿呀学语。

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发出的音调也常变换,听起来更接近正式说话,只是这种发音还没有意义。

这阶段发出的音近似词增多,而且开始能模仿发音,如“灯”、“帽”等。

会正确地叫出“爸爸、妈妈”,看见图画上的人物会叫“妹妹”和“姨”等,大约能说出4—6个字。

还会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如要成人捡掉在地上的玩具时,会发“哎哎”和“嗯嗯”的音。

这时期婴儿理解的字远比说出的多,大约能听懂20个字左右,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他会表演拍手、摇头、再见、欢迎等的婴儿游戏,能把词音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问“灯呢?”,婴儿就会去看灯,但这反应往往同某一盏具体的灯联系起来,其他的灯都不能引起婴儿的反应。

还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鞋、眼、鼻等l—2个部位。

这时期的婴儿虽能模仿发音,而且所发的音开始与一定的具体意义相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极为有限的,这时婴儿的发音也还不确切,不清楚,要靠成人去猜才能懂。

这时婴儿所能听懂的词是很少,如没有物体或动作的伴随,词的指示往往无效。

在这阶段,如认为儿童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说话,则常会造成儿童言语发展的迟缓。

反之,如能注意多和婴儿说话,使儿童每次感知某物体或某动作时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在他们大脑里就会逐步建立起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能力训练(2个月)○模仿面部动作在宝宝情绪很好、很稳定的时候搂抱他,并在他面前经常张口、吐舌或做多种表情,使宝宝逐渐会模仿面部动作或微笑。

○引逗发音发笑用亲切温柔的声音,面对着宝宝,使他能看得见口型,试着对他发单个韵母a(啊) 、o(喔)、u( 呜)、e(鹅)的音,逗着孩子笑一笑,玩一会儿,以刺激他发出声音。

快乐情绪是发音的动力。

在孩子精神愉快状态下,拿一些带响、能动、鲜红色的玩具,边摇晃边逗他玩,或与他说话,或用手胳肢胸脯,他将报以愉快的应答——微笑。

言语能力训练(3个月)○能找声源拿一个拨浪鼓,在距离孩子前方30厘米处摇动,当孩子注意到鼓响时,对孩子说:“宝宝,看拨浪鼓在这儿!”让宝宝的眼睛盯着鼓,张开手想抓鼓。

休息片刻,在宝宝的后方,让他看不到你的脸,拿这个拨浪鼓摇动,稍停一会儿再问:“拨浪鼓在哪里呢?” 再分别将拨浪鼓慢慢移到孩子能看到的左、右方摇动,注意观察宝宝的眼、耳和手的动作,看宝宝对声源方向的反应。

○对声音的回应经常和孩子说话,逗引他发出声音,家长对小儿发出的声音,给予不同的反应。

如亲切和蔼的言语、命令式的声音及激动的喊叫等,并使小儿能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回应。

做过呼名胎教试验的婴儿在有人叫他名字时能回头寻找,并发出拖长的单元音,或连续的两个音,如“啊咕”“啊呜”等,渐渐地能模仿大人的口形发出声音。

语能力训练( 4个月)○咿呀学语要养成与宝宝交谈的习惯,要平时见到什么就对宝宝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

每次吃奶后,可以一边将孩子扶起拍拍后背,一边对他说:“宝宝,吃饱了吗?”“好吃吗?”“香不香?”在换尿布时和他说:“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吧?”。

尽管孩子还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他会和着你的声音,嘴里发出啊、喔、鹅等音来,他在用“前言语期的特殊语言和你交谈”。

没有前言语期的训练就不可能有日后优秀的语言素质。

○学发声拿一个带响的玩具,一边逗他玩,一边喊:“宝宝na(拿)住。

”同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握住玩具,激发小儿能自发地连结两个不同的单音,或者在小儿床上悬挂一个较大的、能发声的塑料娃娃,孩子仰卧在床上,要让他的手脚都能碰到玩具。

要逗引他抓、蹬和发声,注意孩子能否发出m a、n a等的近似音,记录能发出的辅音及时间。

言语能力训练(6个月)○模仿发音家长经常发出各种简单辅音,例如bā-bā、爸—爸、mā-mā、妈—妈,d-d、打—打、n-n、拿—拿、w-w、娃—娃、pāi-pāi、拍—拍等,让小儿模仿发音。

记录宝宝能发辅音的数目,要求在6个月时能发出4~5个辅音。

○听声辩别人物当爸爸回家时妈妈说“爸爸回来了”,宝宝马上朝门的方向转头,看爸爸。

宝宝在父亲怀中听说“妈妈”时马上朝母亲看,并且要母亲抱。

○听声拿玩具能在听到“娃娃”时拿出娃娃,听到“大象”时拿取大象。

形象玩具在此时能促进听力的发展。

○听儿歌做动作让宝宝面对着妈妈坐在妈妈的膝上,拉住小手边念边摇:“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到最后一个字时将手一松,让宝宝身体向后倾斜。

每次都一样,以后凡是念到“也要去”时宝宝会自己将身体按节拍向后倾倒。

言语能力训练(7个月)○用动作表示语言继续训练发音,如叫爸爸、妈妈、拿、打、娃娃、拍拍、高举等,多与他说话,多引他发音,扩大他的语言范围。

继续训练小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小儿用动作来回答,如欢迎、再见、谢谢、虫子飞,以及听儿歌做1~2种动作表演等。

○懂得“不” 妈妈指着热水杯对孩子严肃地说:“烫,不要动!”同时拉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离开物品,或轻轻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动作。

对小孩不该拿的东西要明确地说:“不”,使其懂得“不”的意义。

此外,还要懂得大人的摇头摆手也表示“不”。

○听口令把玩具倒手在玩具倒手的基础上,先给孩子一个玩具,让他用左手拿,再给他一块饼干,告诉他“倒手,倒手”,做对了,亲亲他,并奖励他。

让小儿练习在口语指导下把玩具倒手,学会两手并用。

言语能力训练( 10个月)○模仿发音继续练习模仿发音,扩大范围,应包括人称、物品名称、人的五官及简单的动词等,使小儿在主动会叫“爸爸”、“妈妈”之外,还能说其他几个词,模仿大人说话的最后一个音。

○指图回答问题在父母用图画故事书为宝宝讲故事时,当母亲问“谁在吃萝卜”时,宝宝会指着兔子回答。

又问“小花猫要到哪儿去”,宝宝会指着河边作答。

重述父母为他讲的故事。

当父母在看书看报时,宝宝也会很像样地拿起故事书,咿咿呀呀地自己讲故事。

言语能力训练(11个月)○用一个音表示要求宝宝经常是用一个音表示他的各种意思和要求。

如“妈妈走”的“走”可以代表妈、妈妈走啦、去上街、自己走等意思,要鼓励孩子说出来,并做好翻译员;还要诱导孩子联想、比较,比如:宝宝说“球”时,你可把各种颜色大小的球一个一个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是“ 红球”,那是“绿球”等,或这是“大球”,那是“小球”等。

○背儿歌、念唐诗根据宝宝的兴趣,给宝宝念押韵的儿歌、唐诗,不在乎宝宝记住多少,而在于激起他的兴趣,建立韵律感知觉。

言语能力训练(13个月)○说出来再给这个年龄的小儿已经懂得很多意思,但语言表达仍处于单词句期,习惯用动作表达需要和欲望,如想出去玩,用手指门,想喝饮料用手指冰箱,就是懒得说出来,很多家长采取及时或快速满足的办法,孩子就越来越懒得用语言表达。

家长应当采取“延迟满足”的办法,促使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思,教孩子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并配合点头或摇头动作,坚持“说出来再给”。

○听从吩咐根据宝宝不肯闲着,喜欢做事,好听表扬的特点,每天都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吩咐其做些小事,如“扶奶奶上楼梯”,“给爸爸拿拖鞋来”,“给娃娃洗脸”,“哄娃娃睡觉”等,孩子十分高兴地做各种小事情,因为做好事都会得到“真能干”的夸奖。

○模仿动物叫给宝宝讲“动物音乐会”的故事,让宝宝模仿动物叫,如拿出小猫玩具,发出“喵喵”的叫声;拿出小羊的图画,发出“咩咩”的声音,宝宝听到声音觉得好笑,就会跟着学叫;再学习牛叫“哞哞”,鸡叫“喔喔”……以后凡是拿出玩具或图画,孩子都会很快乐地发出特有的叫声,会大大促进孩子开口说话的兴趣。

言语能力训练(14个月)○指(说)名字在帮助小儿认识自己和家里人的基础上,教孩子学说家庭成员的名字。

先教他一个人名字,反复练习,会说后再教第二个人的名字,接着鼓励孩子区别这些名字。

如:“宝宝把糖拿给××”,“把球送给×××”等。

他做对了,要亲吻他,抱抱他,夸奖他。

○表达在学会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用两个字以上的词组表达。

如妈妈问“到哪儿玩去?”教他回答说“上街玩去”。

○说儿歌押韵最后一个字孩子一面随儿歌做动作时,一面跟着说押韵的一个字。

渐渐大人在念儿歌时故意空出最后一个字,让孩子补上。

○跟着说口令“一、二、三” 在牵着上楼梯时可让孩子说一、二、三,在搭积木时也可以边搭边说一、二、三。

在越障碍游戏时,可说:“一、二、三,翻大山,哎哟翻过大山了。

”○发出生活中的声音如打雷“隆隆”,打铃“玲玲”,拍手“啪啪”,穿高跟鞋走路“咯噔咯噔”等,以丰富孩子听声模仿的能力及听与动作的统合能力。

言语能力训练(15个月)○语言事物联系继续多教小儿学说物名,不断增加小儿的单词量,并引导小儿将物名与动作地点联系起来,如和孩子一起看画片后,告诉他把画片放到盒子里,然后将盒子再放到桌子上面。

○由单词句到电报句 1.5岁以后婴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由原来的单词句(如“妈妈”“爸爸”“电灯”等)逐渐发展到跟大人学舌,但是,语言的句子还不完善,非常简单,被称为电报句。

如“妈妈走”,“走”的含义很多,“爸爸帽”,“帽”的含义也很多,另外往往顺序颠倒,如“两只耳朵有”等。

这时的家长应利用游戏,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并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发展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出他的欲望和要求,大人不要先替孩子说出来。

3成人要用语言来调节儿童的行为,扩大交往,并随时随地把接触到的事物名称、特征告诉孩子,以促进语言快速发展。

○听从指示选择孩子已熟悉的物品,给他一些简单的指示,如“吃饭前,洗洗手”,“喝完奶,擦擦嘴”,训练他能听从指示,做到后要表扬。

如孩子做不到,要带着他去做。

○说名字继续练习说名字。

如家长用提问的方式问宝宝“你叫什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小朋友的名字。

也可以用呼叫的方式喊他的姓名,让他作“有”的回答。

反复练习。

○背诵儿歌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在孩子学会押韵最后一个字的基础上,常常先学会儿歌的三个字的第一句话。

如果最后一句有特殊的动作也较易学会。

言语能力训练(16个月)○双语句为了使小孩能够较准确地使用一些词,要鼓励小孩自己表述,能够多说一些有名词和动词的双语句。

如“宝宝喝水”,“我要”,“我喜欢”等要求语,以及“我不要”,“不喜欢” 等否定语。

并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

○分辨声音给小孩听幼儿磁带,教他分辨火车声、锣鼓声、刮风声、下雨声、流水声、鸟语、动物叫等声音,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及游玩中的所见所闻,让孩子听声说出“下雨”、“刮风”、“ 打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