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aid实验报告

raid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7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报告日期: 2013-1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目录【实验环境】 (1)【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实验步骤】 (3)(1)创建RAID 0 (5)Raid0的速度测试 (9)创建RAID 1 (10)Raid1的使用 (13)Raid1的速度测试 (14)Raid1故障测试: (16)创建RAID 5 (19)Raid5的使用 (21)Raid5的速度测试 (22)RAID5故障测试 (24)Raid阵列速度的说明。

(31)【实验思考】 (32)Raid0+1 (32)查看raid (33)速度测试 (34)Raid0+5 (34)查看Raid0+5信息 (35)Raid0+5速度测试 (36)实验体会 (36)【实验环境】Linux虚拟机【实验内容】创建RAID 0和RAID 1创建RAID 5并测试其有效性【实验原理】一、Linux下的RAIDLinux系统在安装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RAID。

在使用当中,利用一些工具,可以实现比Windows还要强大得多的功能,比如RAID 0+1和RAID 0+5。

在Linux 下既可以对整块硬盘做RAID,也可以对其某一个分区做RAID。

Linux下常用来做软RAID的工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mdadm,另一个是raidtools。

在本实验中我选用了mdadm。

在Linux下利用mdadm为非启动盘做软RAID比较简单。

在实验步骤中,分别给出了Linux下RAID 0、RAID 1和RAID 5的制作过程。

RAID0:RAID0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没有数据冗余,RAID0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RAID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整个数据。

因此RAID0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1:RAID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RAID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中读取数据。

RAID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

当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5:RAID5没有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于所有磁盘上。

在RAID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

RAID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随机读写的数据。

RAID3与RAID5相比,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

而对于RAID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可进行并行操作。

在RAID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二、mdadm说明(一)mdadm的7种主要操作方式(1)create创建一个带超级块的磁盘阵列。

(2)assemble将之前建立的磁盘阵列变为活跃的(active)。

(3)build用于创建没有超级块的磁盘阵列。

(4)manage用于对在一个磁盘阵列上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做一些操作,如添加(add)、移除(remove)和使失败(fail),还包括以下功能:run/stop/readonly/readwrite。

(5)misc用于对单个设备的操作,它们可能是磁盘阵列的几部分,所以是零超级块,检测可能是适当的。

它们可能是md阵列,因此run,stop,rw,ro,detail这些操作也是可以的。

(6)monitor查看磁盘阵列并显示改变。

(7)grow允许改变一个磁盘阵列的关键属性,比如大小,设备数量等。

(二)create/build常用操作create/build常用操作如下表所示。

参数或选项说明--add或-a 添加或热添加磁盘--fail或-f 将RAID中的磁盘标记为已坏--remove或-r 从RAID中移除磁盘(注意:只有先将磁盘标识为已坏,才能移除) --set-faulty --fail功能相同--run或-R 开始运行一个已创建的阵列--stop或-S 停止运行一个阵列,释放它所有的磁盘资源--readonly或-o 标记阵列为只读--readwrite或-w 标记阵列为可读写--zero-supterblock 从一个设备中去掉MD超级块--raid-disks 创建RAID时需要用到的硬盘或分区数--spare-disks 创建RAID时作用侯补的硬盘或分区数,当组RAID的硬盘或分区出现问题被取下时,被设定为修补的硬盘或分区会自动补缺。

三、mdadm命令示例(1)利用sdb1,sdc1,sdd1创建一个RAID 1名为md0,其中sdb1和sdd1是组成md0的磁盘,sdc1是md0的备份盘,如果sdb1或sdd1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将sdc1顶替该磁盘,使md0重归于完整。

具体命令如图所示。

(2)停止md0的运行,并释放它的所有资源:mdadm --stop /dev/md0。

(3)查看md0详情:mdadm --detail /dev/md0。

(4)将md0中的sdb1标记为已坏:mdadm /dev/md0 --fail /dev/sdb1。

(5)将sdb1移除出md0: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b1。

(三)mdadm配置文件为了保证在每次重启系统时,RAID都能正常运行,需要创建或修改/etc/mdadm.conf文件,将RAID的信息写入文件的最下方。

写入信息包括RAID用到的硬盘和组成方式,上面示例的配置文件写法如图2.5.5-2所示。

【实验步骤】一、添加磁盘进入Linux虚拟机界面,点击“虚拟机硬盘设置”。

然后以相同的方式添加七块硬盘。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添加硬盘的路径并设置磁盘大小442G(学号),如图所示,然后单击“下一步”直到完成。

相同方法,共添加七块虚拟硬盘。

完成后如下图:六块硬盘添加完成后,点击“开启此虚拟机”,进入Linux系统。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关闭虚拟机。

(1)创建RAID 0(1)Raid的搭建用到mdadm命令,因此我们先获取权限。

终端输入 sudo su 。

然后在控制台中输入命令:fdisk -l,查看当前系统硬盘情况。

观察各盘大小。

发现显示为47.2G ,和我们创建时的44G有点差别。

(2)为了用起来方便,我们采用sdb和sdc来创建RAID0。

首先对sdb和sdc格式化为创建raid的磁盘格式。

终端输入:fdisk /dev/sdb输入n进行选择。

输入t选择格式fd,不要忘记w保存。

对sdc同样操作。

格式。

(3)在控制台中输入命令:mdadm -C -v /dev/md127 -l0 -n2 /dev/sdb1/dev/sdc1如图所示。

Raid建立完成后会自动启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操作。

(4)输入命令mdadm -D /dev/md0查看 RAID0 的信息。

如下图:(5)输入命令:cat /proc/mdstat查看目前磁盘阵列的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Raid0的使用(1)输入:fdisk -l /dev/md127,查看/dev/md127 设备是否存在,以及它的容量,它应该接近sdb和sdc两块硬盘大小之和,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md127大小为94.5GB(2)创建文件系统。

输入mkfs.ext3 /dev/md127(3):挂载文件系统并使用输入命令:mkdir /softraid0mount /dev/md127 /softraid0df –l /dev/md127(4):RAID 的自动挂载,输入命令:gedit /etc/fstab 编辑文件,在下面加入:/dev/md127 /softraid0 ext3 defaults 0 0这样系统重新启动后会自动将/dev/md127 挂接到 /softraid0 目录下!Raid0的速度测试1.采用hdparm测试。

输入命令:hdparm -tT /dev/md127 经过多次测试,硬盘的读取效率稳定在540MB/sec左右,硬盘快取的读取效率稳定在2550M/sec左右。

2.采用系统自带的软件测试。

注:方法1和方法2测试的数据不一样。

RAID0的随机读取性能:很好RAID0的随机写入性能:很好RAID0的持续读取性能:很好RAID0的持续写入性能:很好RAID0的优点:最快的读写性能,如果每块硬盘拥有独立的控制器性能将会更好。

RAID0的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大部分的控制器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所以效能并不好。

创建RAID 11.格式化磁盘sdd,sde。

2.在终端中输入命令:mdadm -C -v /dev/md126 -l1 -n2 /dev/sdd1 /dev/sde1。

如图所示。

3.输入命令mdadm -D /dev/md126查看 RAID1 的信息。

如下图:4.输入命令:cat /proc/mdstat查看目前磁盘阵列的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以RAID阵列有一个冗余组数据同步的初始化过程(resync)。

Raid1的使用(1)输入:fdisk -l /dev/md126,查看/dev/md126 设备是否存在,以及它的容量,它应该接近一块硬盘大小,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md126大小为47.2GB(2)创建文件系统。

输入mkfs.ext3 /dev/md126(3):挂载文件系统并使用输入命令:mkdir /softraid1 ; mount /dev/md126 /softraid1df –l /dev/md126 将raid1挂载到softraid1文件夹下(4):RAID 的自动挂载。

输入命令gedit /etc/fstab 编辑文件,在下面加入:/dev/md126 /softraid1 ext3 defaults 0 0这样系统重新启动后会自动将/dev/md126 挂接到 /softraid1 目录下!Raid1的速度测试1.命令测试输入命令hdparm –tT /dev/md126 经过多次测试,速度稳定在500MB/sec左右。

2.软件测试RAID1的随机读取性能:好RAID1的随机写入性能:好RAID1的持续读取性能:一般RAID1的持续写入性能:好RAID1的优点:数据高可靠性,易于实现,设计简单。

RAID1的缺点:比RAID0相比速度较慢,特别是写入速度,另外就是我们仅仅能使用一半的硬盘容量。

Raid1故障测试:首先我们在raid1挂载的盘里面写入一个测试文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