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源——基础支持系统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可再生 资 源 非耗竭性资源
可耗竭性资源
可回收资源 不可回收资源
资 源
不可再 生资源
3.环 境——生命保障系统
(1)环境的定义:在可持续发展中系统中环境要
素仅指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 圈构成的生态环境,它是地球的生命保障系统。 环境系统(生态系统)
相对集中的价值取向、共同认同的文化特征、
比较健全的职能分工。 整合功能:整合个体,形成合力; (2)社会的功能 交流功能:保持交往,发展关系; 导向功能:规范行为,调节秩序; 承启功能:继承传统,开启未来。
(3)社会的特性
组织性:社会是具有独特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的人群相互联系 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 生产性: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生态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3个子系统
人类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5个子系统
2个子系统
1.人
人口的特性
口——智力系统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 人口规模 人口质量 人口结构 人的观念
人口的定义:居住在地球上或某个地区的人的总和
→人口规模vs人口容量
人口要素
2.资
自 然 资 源 社 会 资 源
会的全面进 区际关系、促 步和永续发 展。
缩小区域的差 异。
会发展同资源利用与
环境保护相适应,协 口、资源、环境之间 的关系。
公平。
临的危机、迎接的挑
战、维护的利益是共 同的。因此采取共同 的行动、承担共同的 责任。
进共同的利益、 调经济社会发展同人
2.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种生产
(1)人的生产
基本参量 人口数量 人口生产力 人口素质 物质消费率: 指人类消耗生活资料和生活资源的总量和速度。 消费水平
区域性:任何社会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有明确的区域界限。
动态性:像自然界有自然规律一样,人类社会也有社会规律, 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调节性: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一样具有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还 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觉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角体结构
加强参与
确保凝聚力
商品(包括物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力
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效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 基础性 分配和消费过程。 竞争性 节约性: 财富性
(2)经济的特性
(3)经济的要素
要素 劳动对 生产 象 资料 提供的产品 作用 特点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具有 强烈季节性和地域性;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 产品大多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 价值较低。
目录
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 小结
一、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1)可持续发展定义: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系 统
资源子系统 环境子系统 人口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有生命 人类衣食 粮食、副食品和工 农业 的动植 土地 之源和生 业原料, 物 存之本
厂房、 机器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原材料、燃料和动 设备、 自然物 力; 工业 质资源 工具、 人民物质文防现代 化的根本 保证。 增值、满 足社会公 共需要
环境的特性 可再生性 可修复性 递增性
来源
生态系统的抗干扰性
前提条件
不超过它的自我调节能力 种群受到干扰后回到某种平衡态的倾向 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结构升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承载力的递增性
4.经济——动力支持系统
(1)经济的定义: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社会有选
择地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
(2)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
环境价值
环境承载力
资源生产力:指特定区域环境的资源供 给能力,包括资源的赋存规模和更新能 力; 污染消纳力:指特定区域环境消纳污染 的能力,又称环境自净能力或环境容量, 即对污染物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灾害破坏力:自然灾害对资源生产力和 环境纳污力的损失和抵消。
(2)环境的特性
消耗自然资源 排放废弃物
场地 社会生 服务 活和生 机器 业 设备 产 工具
社会生活 生产服务
产品非实物性 产品不可储存性 生产与消费同时性
5、社会——组织支持系统
(1)社会的定义:在可持续发展系统里,社会特指人类社会,
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各成 员之间联系紧密,具有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
改善竞争 限制生产量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角体结构
金字塔结构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层次结构
三、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发展系统在时间维、空间维、 关系维、要素维、综合维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和性能,是发
展系统自组织和自演化的动力机制。
1.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特性
持续性 “限制”基本 概念要求 时间维原则 体现了代际 关系的协调 区域性 系统 本质特性要求 空间维原则 体现了代内关 系的公平和协 协调性 系统功能 优化要求 关系维原则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 人口、资源、环境、 公平性 “需求”基本 概念要求 要素维原则 政治权利的平 等、资源分配 共同性 系统 整体性要求 综合维原则 基本原则共同; 总体目标共同;
与公平。
要求人类在 地球资源环 境压力面前
调。
要求在不均衡 的地球表层及 其人类社会之
经济和社会等要素组
成的协同系统,为使 该系统达到整体功能 最优,必须使经济社
利用的公平。
代内公平、代 际公平、人地
利益与责任感共同。
不同政治制度下,以 不同的措施和途径满 足不同的需求,但面
实现人类社 间建立良好的
消费入口比 消费出口比
(2)物质的生产
社会生产力:代表生产生活资料的总能力。 基本参量
资源利用率:表示环境中取出的资源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比例。
(3)环境的生产
基 资源生产力 不可再生资源蕴藏量 本 污染消纳力 参 量 灾害破坏力
可再生资源更新率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种生产模型
(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
(二)人地协调共生的机理响应
(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
人地关系形成耗散结构过程,正是靠系统开放而不断 向其内输入低熵能力物质和信息,产生负熵流得以维持。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