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资料】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精选资料】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终审稿)一、考试目标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

它旨在检测高中历史教学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落实情况,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达到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目标作出基础性判断,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应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善于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试卷的构建应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发展,具备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不同视角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命题依据湖南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试题符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选用的情境素材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文字表述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

依据高中历史必修模块命题,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注重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

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3.客观性原则。

试题具有普适性,紧扣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试题难易适度,难度系数为0.8--0.85,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为1:1。

4.公平性原则。

考虑我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考试面向全体学生。

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充分保证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5.友好性原则。

卷面设计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选材、用词、排版等方面给予考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

四、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要求(一)考试能力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理解:领会历史概念、现象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简单应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历史问题,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简述、说明、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是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最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实际,贴近时代,以正确的观点方法,评价、比较、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要求历史必修Ⅱ历史必修Ⅲ五、考试方式、时量和分值六、试卷结构1.题型占分比例选择题50分,材料解析题38分,探究题12分2.内容占分比例三个必修模块约各占1/3。

3.试题难度比例全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0.85之间。

七、题型示例(一)选择题【例1】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战役的识记能力,意在要求学生掌握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本题能力层级为识记,预估难度系数为0.95。

答案:C。

【例2】2007年2月22日,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35年前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他所讲的“破冰之旅”是指A.尼克松访华 B.基辛格访华 C.乒乓外交 D.中美建交解析:本题是用一段材料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选择题,意在要求学生抓住材料中的“2007年”和“35年前”两个时间概念,了解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能力层级为理解,预估难度系数为0.90。

答案:A。

【例3】下列作品属于实现主义绘画作品的是....解析:本题是运用图片资料考查近代美术成就的选择题,意在要求学生了解四幅图片分别是四个画派的代表作,考查识记鉴别能力, 本题能力层级为识记,预估难度系数为0.90。

答案:A。

【例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和归纳,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意在要求学生区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解决本题时只要排除④即可, 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本题能力层级为识记,预估难度系数为0.90。

答案:A【例5】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本题利用表格数据来考查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意在要求学生能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检测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预估难度系数为0.75。

答案:D。

(二)材料解析【例6】阅读下列材料:(16分)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代烽燧遗址上发现了一片古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因此,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的公元105年早了一个半世纪。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经科技史专家潘吉星教授的研究和分析化验,确认此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

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

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前179-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请回答:有人说东汉蔡伦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题目引入材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东汉蔡伦发明了植物纤维纸”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综合应用题,难度系数0.75。

参考答案:以上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我国已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3分)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2分)这比蔡伦造纸早了二三百年(1分)。

东汉蔡伦虽然不是纸的最早发明者,但他改进造纸技术,(2分)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2分)降低了纸的成本,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2分)纸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分)【例7】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

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意在要求学生通过跨国公司和贸易自由化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等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原因。

本题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预估难度系数为0.75。

答案:(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3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2分)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分)(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2分)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3分)(三).探究(12分)【例8】某学校一堂高中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述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穿什么”;丙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请根据该班三位同学的看法,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判断一下,他们的说法分别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3分)(2)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9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主张的了解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