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提升爬坡题_苏教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提升爬坡题_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2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例1】快要开学了,妈妈想给小美买一个文具盒和一个书包,另外还想给弟弟买一辆玩具坦克,她带了100元钱,够吗?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49元25元18元解析:方法一:先算出买书包和文具盒共需多少钱:49+25=74(元),再算出买完这两样东西后还剩的钱数:100-74=26(元),最后用26元与玩具坦克的价格进行比较:26元比玩具坦克的单价多26-18=8(元),所以100元足够了。

方法二:直接求出买书包、文具盒和玩具坦克共需多少钱,然后与100元进行比较,比100元多,则不够买,比100元少,则够买。

49+25+18=92(元),100元>92元,所以100元钱足够买这些东西了。

解答:49+38+18=92(元)答:妈妈带的100元够买书包、文具盒和坦克。

【例2】用26、27、28、2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等式。

解析:仔细观察这四个数,很容易发现中间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首尾两个数相加的和,这样就可以写出26+29-28=27,29+26-27=28,29+26-28=27……一共有8种答案。

解析:26+29-28=27 26+29-27=28 29+26-27=28 29+26-28=2727+28-26=29 28+27-26=29 27+28-29=26 28+27-29=26【例3】一本故事书一共9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了38页,第三天应该从哪一页开始看?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了38页,可以先求出前两天一共看了的页数,因为第三天再看就要从下一页开始看,所以第三天应该从25+38+1=64(页)开始看。

解答:25+38+1=64(页)答:第三天应该从64页开始看。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解析:先看第一步的和是62,个位上7加几得2呢?只有(5)+7=12,和的个位写2向十位进1,所以“3□”的□里填5;十位上3加进位的1得4,4加加几得6呢?4+(2)=6,所以“□7”的□里填2。

再看第二步的和是95,个位上2加几得5呢?2+(3)=5,十位上6加几得9呢?6+(3)=9,所以“□□”是33。

解答: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例1】下面四边形中有5只鸡,怎样在下图中再画一个四边形,把它们彼此隔开?解析:首先要知道有4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

在图中画一个四边形,就要画4条边,4条边把5只鸡隔开,可连接四边形的各边的中点,正好画一个四边形。

解答:【例2】判断:四边形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四边形含义的理解。

四边形不是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只要由四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解答:×【例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个四边形。

解析: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不仅要数单个的四边形,还要数由几个小四边形组合成的大四边形,不要出现了漏数的现象。

我们先数单个的四边形①、②、③、④共有4个;再数由两个四边形组成的大四边形,有①和②组成的1个,③和④组成的1个,共2个;最后数由4个四边形组成的最大的四边形,由①②③④组成的1个,这样共有4+2+1=7(个)四边形。

解答:7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例1】一共有多少只小狗?解析:要求有多少只小狗,可以用加法计算,因为每组都有2只小狗。

共有4组,就是4个2相加,是一道加数相同的加法题,即2+2+2+2=8(只)。

在算式2+2+2+2中加数都是2,所以2叫作相同加数,像这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即2×4=8或4×2=8。

解答:2×4=8(只)答:一共有8只小狗。

【例2】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4,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答;()六二十四相同的数字是6,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答;二五()相同的数字是5,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答。

解答:三四十二3×4=12 4×3=12四六二十四4×6=24 6×4=24二五一十2×5=10 5×2=10【例3】看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横着看上图,每行有6个苹果,有3行,可以看作“3个6”,列出的乘法算式是6×3=18(个);竖着看上图,每列有3个苹果,有6列,可以看作“6个3”,列出的乘法算式是3×6=18(个)。

根据这幅图写出的两道乘法算式,乘数都是6和3,积均是18,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解答:6×3=18 3×6=18 三六十八【例4】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我和我的五个好朋友一起去书店买书,我们每人买了4本。

军军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共有几位同学去买书,根据题意可知,“军军和他的五位同学去买书”,也就是1+5=6(位),每人买4本,用乘法计算,6×4,想:四六二十四,所以6×4=24。

解答:6×4=24(本)答:他们一共买了24本。

【例5】□和○各代表几?解析:将这两个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也就是□×3=18,○×4=12。

想几乘3得18,三六十八,所以□=6;想几乘4得12,三四十二,所以○=3。

解答:□=6 ○=3【例6】计算:1+2+3+4+5=?解析:方法一:1+2=3,3+3=6,6+4=10,10+5=15。

所以和为15。

方法二:先把1和4合起来是5,2和3合起来是5,一共有3个5,3×5=15,所以和是15。

方法三:把3和4合起来是7,把2和5合起来是7,这样有2个7,2×7=14,14再加1等于15。

解答:1+2+3+4+5=15【例7】找规律,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解析:每个图形中都有三个方框,现在只有第一个图形里的三个数都填全了。

仔细观察第一个图形里的三个数:10、2、5,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不难发现:2×5=10。

所以这组图形中的规律是:下面两个方框里的数相乘,积等于上面方框里的数。

根据这一发现看第二个图形,已知下面两个方框里是4和5,要想:四五(),所以□里填20。

第三个图形要想()六二十四,□里填4。

解答: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例1】小猴摘了8个桃子,每2个装一盘,能装几盘?解析:方法一:要求能装几盘,可以通过操作直观得出。

就可以装几盘。

这个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列成除法算式写成8÷2,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先看除法算式中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因为除数是2,想2和几相乘得8,所以用口诀二(四)得八,得出商是8。

因此,8÷2=4。

解答:8÷2=4(盘)答:每2个桃子装一盘,能装4盘。

【例2】有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枝。

解析: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先考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再看是全部分完,还是有剩余,要结合具体情况解决。

根据题意可知,一共有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可以列式为12÷3,想3的乘法口诀,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3=4。

解答:4【例3】有16个苹果,正好是梨的4倍。

怎样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解析: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梨的个数,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算出梨的个数。

已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倍,“四四十六”,所以,有4个梨。

把苹果和梨分别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4个苹果;4个梨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到1个梨。

解答:16÷4=4(个)4÷4=1(个)答: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苹果和1个梨。

【例4】有些一些草莓,个数比10个多,比20个少,分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这些草莓有()个。

解析:要使分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可以想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要相同,也就是对应的乘法算中两个乘数相同。

这样的算式有:1×1,2×2,3×3,4×4,5×5,根据乘法口诀可知,积在10和20之间的只有“4×4”,口诀是“四四十六”,所以草莓的个数是16个。

把16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每份4个,这样就使分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解答:16【例5】小明和5个小伙伴一起去植树,一共种了30棵树,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树?解析:要求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树,需要用植树的棵树÷植树的人数;一共植了30棵树,植树的人数是:1+5=6(人);所以平均每人种了30÷6=5(棵)。

解答:1+5=6(人)30÷6=5(棵)答:平均每人种了5棵树。

【例6】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解析:方法一: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图帮助理解,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是一半,就是8米,再对折以后是8米的一半,也就是4米。

方法二: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计算。

16米的绳子对折以后是把16米平均分成两份,可以列算式16÷2=8(米),再对折以后就是把8米平均分成两份,可以列算式8÷2=4(米)。

方法三: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是把绳子平均分成了两份,再对折,就是把这两份再平均分成两份,就是说把原来的绳子平均分成了4份,可以列算式16÷4=4(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