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YYS-ZY-072)乙醇(无水)C2H5OH 46.1Ethanol absolute1.别名无水酒精,绝对酒精,Alcohol absolute, Alcohol anhydrous, Ethyl alcohol, Ethylhydroxide, Crain alcohol, Spirit of wine2.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
GB3.2类32061,UN No.1170;IMDG CODE 3219、3337-1页,3.2类。
3.规格工业级,含量≥99.5%;试剂级(GB678—78)含量≥优级纯、分析纯99.5%,化学纯99.0%。
4.用途溶剂、清洗剂、分析试剂。
5.物化性质无色有酒味的澄清液体。
相对密度0.7893。
熔点—117.3℃。
沸点78.5℃。
折射率1.3611。
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6.39×106Pa(20C)。
蒸气相对密度1.6。
极易从空气吸收水分。
能与水、醚、苯类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6.危险特征易燃。
闪点13℃。
自燃点363℃。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3%~19%。
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
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裂危险。
微毒。
小鼠经口LD50:8.5g/kg;小鼠皮下LD50:3.2g/kg;小鼠静脉LD50:2.0~2.8g/kg;大鼠经口LD50:10.8g/kg;大鼠皮下LD50:5~6g/kg;大鼠静脉LD50:1.8~4.2g/kg;狗经口LD50:5.5~6.6g/kg。
本品为麻醉剂,开始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使之麻痹。
长期受较大剂量作用时,可使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消化器官等发生严重器质性疾病。
对眼睛黏膜有轻微刺激作用。
乙醇可使皮肤发干,也有发生破裂现象。
7.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二氧化碳、雾状水、干粉、1211或抗醇泡沫灭火;用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驱散蒸气,赶走逸出液体,使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保护施救、堵漏人员。
急救:应使吸入蒸气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清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误服须大量饮水,严重者须就医诊治。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1)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或铁桶、不锈钢桶、铝桶装。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明火,避免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隔离储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目容器受损;炎热季节早晚运输。
泄漏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被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体和驱散蒸气;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正磷酸H3PO498.0Phosphoric scid1.别名磷酸,一缩原磷酸,缩原磷酸,ortho-Phosphoricacid。
2.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
GB8.1类81501。
UN No.1805; IMDG CODE 8204页,8.1类。
3.规格工业级(GB2091—92)含量85%,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含量75%,分优级品、一等品、合格品。
4.用途磷酸盐及浓缩磷酸盐的原料,金属表面处理(防锈加工)、电解研磨及化学研磨,清凉饮料、酿造制品、精制糖、油脂、医药的制造等。
5.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柱状结晶或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
吸湿性强。
相对密度1.834(18℃)。
熔点41.5℃。
在213℃下失去1/2分子水而成焦磷酸,300℃左右可变成偏磷酸。
蒸气压3.8Pa(20℃)。
85%磷酸的相对密度1.685(25℃)。
凝固点21.1℃。
沸点158℃。
粘度0.047Pa·s。
溶于水、醇和醚。
6.危险特性不燃。
但遇金属会瓜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强腐蚀性,但较硫酸、盐酸、硝酸为弱。
特别是磷酸烟雾对眼黏膜、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支气管炎。
高浓度磷酸本身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作用,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灼伤。
大鼠经口LC50:1530mg/kg;家兔皮肤LC50:2740mg/kg7.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水灭火,并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急救: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立即脱去衣物,用大量大冲洗皮肤和眼睛,如有灼伤送医院救治;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方法:(1)类,塑料听或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处;严禁与碱类、有毒物品及其他易腐蚀品共储混运;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耐酸防护用品。
泄漏处理:对泄漏物处理须戴防毒面具与耐酸防护用品;污染地面上洒碳酸钠,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亚硫酸氢钠NaHSO3104.1Sodium bisulfite1.别名重亚硫酸钠,酸性亚硫酸钠,酸式亚硫钠,重硫氧,Sodium hydrigen sulfite, Sodium acid sulfite2.规格工业级,含量≥一级38%,二级34%;试剂级(HG3—1291—80)含量,58.5%~65.0%。
SO23.用途漂白剂,媒染剂,蔬菜脱水剂和保存剂,照相还原剂,医药,电镀及造纸等助漂净剂。
4.物化性质白色块状结晶或粉末。
在空气中会产生二氧化硫。
具有二氧化硫臭味。
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氧化。
有较强的还原性。
相对密度 1.48。
加热分解。
易溶于水。
微溶于醇。
其他参见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
5.危险特性不燃。
受热分解并有腐蚀性。
有毒。
误服会中毒,蒸气刺激眼睛和黏膜。
液体能腐蚀眼睛、皮肤和黏膜。
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6.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灭火。
急救: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也用水冲洗。
误服立即漱口,送医院救治。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方法:(1)类。
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与碱类、酸类和其他腐蚀品隔离储运。
露置空气中易分解变质,不宜久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过氧化氢H2O234.0Hydrogen peroxide1.别名双氧水2.危规分类及编号氧化剂。
过氧化氢(含量﹥60%,特许的)GB5.1类51001。
UN No.2015;IMDG CODE5152页,5.1类。
副危险8类。
过氧化氢(含量8%~20%)GB5.1类51001。
UN No.2984;IMDG CODE 5150页,5.1类。
过氧化氢(含量小于8%)不属本法规规定。
3.规格军用级(过氧化氢浓度)(80±0.5)%;式业级(GB1616—88)分27.5%、35%、和50%。
27.5%(过氧化氢含量)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27.5%(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93%;35%(过氧化氢含量)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35.0%,(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97%,合格品均≥50%,(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97%,合格品93%。
4.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发色剂。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
5.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相对密度 1.4426(25℃)。
冰点—0.4℃。
沸点150.2℃。
折射率 1.4067(25℃),饱和蒸气压206.6Pa(20℃)。
临界温度459℃。
临界压力21683.6kPa。
过氧化氢与水互溶,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
溶于醇类、乙二醇、吡啶、乙酸酯、酸类和酮。
不溶于石油醚、煤油、汽油、四氯乙碳、三氯甲烷、甲苯、苯乙烯,浓度高于65%的过氧化氢溶液结冰时体积收缩,不会破坏容器。
它是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
它本身不能燃烧,但它分解时放出的氧能强烈地助燃。
遇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时也可被还原。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会后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火源或热量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作用。
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
因此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
6.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是不燃的,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可导致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4±0.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也能发生分解。
其分解速度在65℃时每周约1%;在100℃时每天约2%,在140℃时发生迅速分解并爆炸。
它的爆炸极限为26%~100%,74%以上的过氧化氢,其上限可达26%,遇电火花会发生气相爆炸。
但实际它的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于它与有机物反应或由于杂质催化分解而发生爆炸。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的混合物是敏感的,在冲击和热量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它与可氧化物混合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杂质污染可大大加速它的分解。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炭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黏膜和皮肤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过氧化氢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吸收和吞入等途径引起中毒。
但是,它的蒸气压小,挥发性低,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较小,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故吞入的可能也很小。
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烧伤。
使局部皮肤的毛发发白(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产生刺痛、瘙痒。
由于量、时间、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
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表皮起泡、手掌、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末梢神经丰富,疼痛更为剧烈,难以忍受,患者常因此坐立不安,情绪急燥,不易入眠。
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
蒸气刺激眼睛,脱离接触后症状迅速消失;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坏死和浑浊,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7.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其他容量。
若发生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
急救: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淡。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
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送医院急救。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氧化剂和腐蚀品。
包装方法:(Ⅰ)(Ⅱ)类。
存放60%以上的过氧化氢用纯铝(含铝99.6%以上)、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刷成容器(严格清洗和钝化),严禁铁、铁锈或尘土等杂质进入(应带有防尘过滤器的排气孔)。
20%~60%的过氧化氢储存于聚乙烯桶或纯铝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