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8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2003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11.(2分,各1分)(1)慢;(2)看。
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2004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0分)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4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答案】12.(4分,各2分)(1)D (2)B。
13.(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14.(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2005年(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答案:7、⑴:移动⑵离开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2006年(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答案】(四)(12分)7.(4分,每空2分)(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 8.(2分)B 9.(3分)“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3分;只抄一半,2分;抄“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分 10.(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2007年(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暴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注释)①罝(ju)捕兽的网. ②鲍鱼:这里指用盐渍腌的鱼. ③奉:供奉. ④愈:(病)好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2)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____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四)(12分)7.(4分)(1)离开(2)原因 8.(2分)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2008年(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4分)【答案】7.(4分)(1)还,归还(2分) (2)往,到……去(2分)8.(2分)D 9.(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10.(4分)仁厚(2分)诚实(2分)2009年福安居盛家园,蓄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偌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当做,是)(2)竟复具.一德(具备具有)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善良___有爱心__乐于助人___。
(3分)2010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觅一近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顾炎武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力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答案】12.(1)日常居家在家时(2)其实13.A14.《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15.豁达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