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风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风

冀教版语文第二册《风》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风》一课是冀教版第二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第二、三单元属于:“珍爱生命、崇尚自然、人与环境的融融和谐,关爱万物共有的家园”文化主题,但两个单元角度不同:第二单元侧重于大自然本身的美好,第三单元侧重于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大自然。

《风》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风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也没有见过。

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风的到来。

作者通过向我们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见,向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去留心才能观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风也是如此。

该诗语言简洁明快,读来亲切、自然。

在教学时,主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首诗歌共有三节,结构相似,主要借助外界事物的变化说明风的存在。

第一节:颤动的树叶告诉我们风来了。

第二节:泛波的河水告诉我们风在哪儿。

第三节:点头的鲜花告诉我们风的存在。

三节并列从各个角度形象地交待风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做到笔顺正确。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4. 依照课文续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识字与写字,让孩子们感受成功,喜欢汉
字。

2.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多种
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
乐中学。

3. “寻找风娃娃”续写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风的特
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重难点分析: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做到笔顺正确。

教学中,倡导独立识字,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感受诗的意境。

四、学情分析:
1、从识字认字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
的识字方法,如:听读认字,看拼音认字、请教老师或同学认字等,但是存在学生课上在一定的识字氛围里掌握的较快,课后又很快忘记的现象。

2、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探究的意识,但小组合作学习
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基本上能做到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但不能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合作、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达到自学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
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识字与写字,让孩子们感受成功,喜欢汉
字。

2.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

多种
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
乐中学。

3. “寻找风娃娃”续写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风的特
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面:看不见,摸不着。

稻子见它弯腰,柳条儿它舞蹈,气球见它就逃跑。

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然后出示课文中插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从女孩的头发、围巾、小草的样子、树木的样子等引出藏在生活的
各个角落的新朋友《风》,
设计理念: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抓住风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

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对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读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唱读、不指读、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

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书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对圈出的字词多次再现,为识字做好铺垫。


三、理解课文,激发想象。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演一演,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是树木,风来了,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用手摆动)风走了,又怎样?(从而让学生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树木会摇。

)通过这样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无形的风的存在,充分了解风的特性,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认读生字。

首先让学生画出本课会认的生字、词语,再自学、对学,
然后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对于个别字教师重点指导读音、记忆方法(形声字记忆;归类记忆;熟字加偏旁记忆或去偏旁记忆、换偏旁记忆、猜谜语等)如比较记忆:禾—和、换偏旁记忆:村-过、熟字加偏旁:少+氵(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 鼓励孩子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们去学,相信他们能学会。

五、当堂检测:正确认读词语和生字,检查学生掌握的效果。

六、课外拓展。

寻找风娃娃
让学生课下到室外仔细观察,从哪里知道风来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去留心才能观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风也是如此。

通过“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为续写诗歌做准备。

第二课时流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6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

2、在写字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本学习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

一、学习生字
复习本课会认识的10个生字,导入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让学生巩固会认识的生字,砸实基础。

)观察6个字书写的课件,(让学生了解生字的笔顺及占格位置),如:谁:左中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主”。

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不要把字写得太宽、太散。

过:半包围结构,先写“寸”,再写“辶”,要托住“寸”。

点:新出现的部首“灬”(四点底),书写时四点底占位要宽,能托住上面的部件。

说、沙、和:均为左右结构,但“说”、“沙”书写时要求左窄右宽,“和”是左右各半。

然后让学生描红,进行书写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纠正双姿。

小组互评,自我修正,书写规范的给与表扬。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并在写字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续编诗歌
通过学生课下观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续编诗歌。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要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_____ 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

(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韵味的基础上,联系生
活,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化课文主题。

)
三、当堂检测
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检测。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我会按原文填空:
()也()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树叶()的时候,
()知道风在唱歌了。

2、巧手连线
跳波但没点说过
纹舞头明去是有
3、连一连
树叶沙沙响风在游戏
树木点头风在唱歌
河水起波纹风在跳舞
总之,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