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力学性能总结

金属力学性能总结

第一章 材料的拉伸性能1、对拉伸试件有什么基本要求?为什么?答:1、实验条件光滑试件 室温大气介质 单向单调拉伸载荷2、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圆柱试件:l 0=5d 0或l 0=10d 0板状试件:l 0=5.650A 或11.30A原因:为了比较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延性,要求试样的几何相似,l 0/0A 要为一常数。

其中A 0为试件的初始横截面积。

2、为什么拉伸试验又称为静拉伸试验?拉伸试验可以测定哪些力学性能?答:拉伸加载速率较低,s MPa dt d /10~1/=σ,故称静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的力学性能为:弹性模量E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ψ3、试件的尺寸对测定材料的断面收缩率是否有影响?为什么?如何测定板材的断面收缩率? 答:断面收缩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与试件的几何形状无关。

测定板材的断面收缩率的方法:断面收缩率ψ=(a 0b 0-a 1b 1)/ a 0b 04、试画出示意图说明: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区别?高塑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又有何区别?答:1、左图近似为一直线,只有弹性变形阶段,没有塑性变形阶段,在弹性变形阶段断裂,说明是脆性材料。

右图为弯钩形曲线,既有弹性变形阶段,又有塑性变形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断裂,说明是塑性材料。

2、左图曲线有弹性变形阶段与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没有颈缩现象,曲线在最高点处中断,即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断裂,且塑性变形量小,说明是低塑性材料。

右图曲线有弹性变形阶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颈缩后的局集塑性变形阶段,曲线在经过最高点后向下延伸一段再中断,即在颈缩后的局集塑性变形阶段断裂,且塑性变形量大,说明是高塑性材料。

5、能否由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来判断材料的属性:脆性材料、低塑性材料、高塑性材料?答: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ψδ>ψ,无局集塑性变形,为低塑性材料。

δ=ψ,只发生弹性变形,为脆性材料。

δ<ψ,有局集塑性变形,为高塑性材料。

6、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b 点的物理意义?试说明b 点前后试样变形和强化的特点? 答: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b 点的纵坐标代表抗拉强度,定义为试件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

b 点之前,试样的塑性变形是均匀的:哪里有变形,哪里就强化,难于再继续变形,变形便转移到别处,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就达到均匀变形的效果。

b 点之后,试样的塑性变形集中在颈缩区附近:由于形变强化跟不上变形的发展,于是从均匀变形转为集中变形,导致形成颈缩。

7、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用哪两个指标表征? 脆性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答:两个指标表征:弹性模量和脆性断裂强度。

使用原则:脆性材料抗拉断裂强度低,抗压断裂强度高,在工程中多被用于承受压缩载荷的构件。

8、试画出连续塑性变形强化和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两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屈服强度?答:左图为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右图为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

对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屈服强度为产生0.2%残余伸长率时的应力。

对非连续塑性变形强化材料,屈服强度为屈服平台的下屈服点(右图B 点)对应的应力。

9、 何谓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何谓真应力和真应变?两者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答:工程应力是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σ=P/A 0)。

工程应变是总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e=(l-l 0)/l 0)。

真应力是载荷除以瞬时截面积(S =P/A )。

真应变是瞬时伸长率的积分(⎰==ll l l l dl 00ln ε)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两者之间定量关系:)1(100e A A A P A P S +=-=⋅==σψσ )1ln(ln 00e l l l dl ll +===⎰ε 10、 拉伸图、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有什么区别?答:拉伸图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但坐标物理含义不同,单位也不同。

拉伸图横坐标为伸长量(单位mm ),纵坐标为载荷(单位N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横坐标为工程应力(单位MPa ),纵坐标为工程应变(单位无)。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坐标单位相同,但坐标物理含义不同。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在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左上方。

11、现有do=10mm 的圆棒长试样和短试样各一根,测得其延伸率d10与d5均为25%,问长试件和短试件的塑性是否一样?答:不一样。

长试件塑性好。

因为对同一材料105δδ>。

补充1. 工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弹性变形)。

2. 工程构件在生产过程中要(降低)材料的塑性,(降低)材料的强度。

3. 工程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材料的塑性,(提高)材料的强度。

4. 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抗拉强度值会(不变 ),延伸率会(越低),断面收缩率会(不变)ψ 通常满足关系:第二章 金属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1、名词解释: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环答:弹性后效:加载卸载时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弹性滞后环: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线2、什么是条件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试画图并叙述两种力学性能的求解方法。

答:书16页3、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与原子间作用力和距离有关,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

金属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有:1、溶质元素:溶质原子可改变原子间作用力,进而影响弹性模量,但影响不大。

2、温度:温度升高,原子间距增大,原子间结合力减弱,弹性模量下降。

3、加载速率:弹性变形速率与声速相当,加载速率一般远小于声速,故基本不影响弹性模量。

4、冷变形:弹性模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影响不大。

5、热处理:弹性模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金属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4、试述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答:内因:1、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屈服现象来源于位错的运动,位错运动阻力是由金属原子本性及晶格类型决定的。

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界与亚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一般晶粒越小,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障碍数越多,屈服强度越大。

3、溶质元素: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应力场,使位错运动受阻,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

4、第二相:弥散型和聚合型第二相都可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屈服强度。

外因:1、温度: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

2、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增大,屈服强度增高。

3、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越低。

5、若室温下纯铁的晶粒大小为16个/mm 2时,σs =100MN/m 2;而当晶粒大小为4096个/mm2时,σs =250MN/m 2;试求晶粒大小为256个/mm 2时σs 的值。

答:根据Hall-petch 公式:5.0-+=D k s i s σσ。

变换后得:25.0ρσσk i s +=。

(注:σs σi 单位为MN/m 2,ρ单位为个/mm 2,k 为系数。

)100=σi +k160.25250=σi +k40960.25 得σi =50,k=25当ρ=256时,150256255025.025.0=⨯+=+=ρσσk i s故当晶粒大小为256个/mm 2时σs 的值为150 MN/m 26、什么是包申格效应,这一现象有何实用意义?哪些金属与合金在什么情况下最易出现这些现象?如何防治和消除?答:包申格效应:产生了少量塑性变形的材料,再同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升高;反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实用意义:经微量冷变形的材料,如使用时的受力方向与原变形方向相反,应考虑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的降低。

加工过程中,使材料交替承受反向应力,以降低材料的变形抗 力。

材料经微量预应变后,疲劳极限降低。

补充:1. 材料的弹性常数是(E,G,ν)。

2. 影响弹性模量最基本的原因是(原子半径)。

3. 机床底座常用铸铁制造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内耗大,模量大)。

4. 当合金中晶粒愈细小时,其(强度提高 ,韧性提高,耐热性降低,塑性提高 )。

5.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是(非同时性,非均匀性,协调性)。

6. 位错增殖理论可用于解释(屈服现象)。

7. 细晶强化是非常好的强化方法,但不适用于(高温)。

第三章 其他静加载下的力学性能1、名词解释:应力状态柔度系数答:应力状态柔度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τmax 与最大正应力σmax 之比,记为α,max max /στα=。

α(拉伸)﹤α(扭转)﹤α(压缩)2、如何根据实际应用条件来选择恰当的试验方法(单向拉伸、扭转、弯曲,压缩和剪切试验)衡量材料的性能? (了解)答:扭转试验的特点及应用:(1)扭转时应力状态的柔度系数较大,能测定拉伸时表现为脆性的材料。

(2)能测定高塑性材料的变形抗力和变形能力。

(3)能区分材料的断裂方式。

(4)检验表面质量。

(5)研究有关初始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的问题。

3、能否根据扭转试验中试样的断口特征分析引起开裂的力的特征?答:切断断口:断口与轴线垂直,断裂是由最大切应力造成的,说明切断强度较低。

正断断口:断口与轴线呈45°,断裂是由最大正应力造成的,说明正断强度较低。

木纹状断口:说明轴向切断抗力比横向的低。

4、哪些材料适合进行抗弯试验?抗弯试验的加载形式有哪两种?各有何优缺点?答:抗弯试验适合于测定铸铁、硬质合金、陶瓷等脆性与低塑性材料的强度和显示塑性的差别。

抗弯试验的加载形式:1、三点弯曲优点:方法简单。

缺点:试件总在最大弯距附近处断裂,不能反映材料的缺陷。

2、四点弯曲优点:试件通常在两加载点之间具有组织缺陷处断裂,能较好的反映材料的性质,实验结果也较精确。

缺点:操作复杂,必须注意加载的均衡。

5、为什么拉伸试验时所得的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下,而压缩试验时正好相反?答:条件应力是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σ=P/A 0)。

真实应力是载荷除以瞬时截面积(S =P/A )。

拉伸试验时,A 0> A ,故σ <S ,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下。

压缩试验时,A 0< A ,故σ >S ,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之上。

6、材料为灰铸铁,其试样直径d=30mm ,原标距长度h 。

=45mm 。

在压缩试验时,当试样承受到485kN 压力时发生破坏,试验后长度h=40mm 。

试求其抗压强度和相对收缩率。

答:抗压强度MPa A P bc bc 686)230(48500020=⋅==πσ 相对收缩率%1.1145404500=-=-=h h h ck ε 第四章 硬度1、硬度试验有哪些特点?答: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造成表面损伤小,基本属于无损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