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技术方案. (4)1 前言. (4)2. 需求分析. (4)2.1 工程概况. (4)2.2 应用需求分析. (5)2.3 信息点需求. (6)2.4 配线间的划分及设置. (6)2.5 系统的设计目标\ . (7)3. 系统方案设计. (8)3.1 设计标准及规范. (8)3.2 设计原则. (8)3.3 系统概述. (9)3.4 优化说明. (9)3.5 系统结构详述. (9)3.5.1 工作区子系统 (10)3.5.2 水平区子系统 (10)3.5.3 垂直干线子系统. (11)3.5.4 管理间子系统. (11)3.5.5 设备间子系统. (13)3.5.6 建筑群子系统. (14)3.6 系统升级的考虑. (15)3.7 系统设计的特点. (15)4. 管线设计及相关要求. (15)4.1 水平区子系统的布线. (15)4.2 弱电竖井的布线. (17)4.3 设备间的布线. (17)4.4 设备间电源线布放. (18)5. 综合布线工程实施及验收. (18)5.1 工程实施步骤. (18)5.2 工程实施进度管理. (18)5.3 施工工期计划表:. (19)5.4 验收标准. (20)5.5 竣工验收条例. (21)5.5.1 工程交接验收 (21)5.5.2 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 (21)6. 质量保证及培训. (24)6.1 工程质量保证 (24)6.2 培训. (24)7.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清单. (25)第二章、防雷接地. (27)1. 设计依据及原则. (27)1.1 设计依据. (27)1.2 设计原则. (27)2. 雷电的入侵和危害. (28)3. 防雷防浪涌及接地系统. (28)3.1 电源系统防雷 (29)3.2 通讯线路雷电防护. (30)3.3 机房内部防雷辅助措施. (30)3.4 接地系统. (30)3.4.1 机房独立接地要求 (30)3.4.2 机房接地系统 (31)4. 产品性能介绍. (31)5. 验收标准. (32)第三章、施工组织设计. (33)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33)1.1 岗位素质要求、分工及职责. (34)1.2 工作流程 (35)2. 人员、工具配备情况. (36)2.1 项目组人员. (37)2.2 施工机械设备. (37)3.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37)3.1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37)3.2 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38)3.2.1 剔槽预埋施工部分. (38)3.2.2 穿接校线施工部份. (39)3.2.3 设备安装部分. (39)3.2.4 调试初验部分 (40)3.3 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安排 (40)4.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41)4.1 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 (41)4.1.1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42)4.1.2 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42)4.2 质量控制中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42)4.3 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43)4.4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43)5.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3)5.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43)5.2 安全防范重点. (44)5.3 安全措施. (44)5.3.1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44)5.3.2 保证施工安全实施. (44)5.3.3 文明施工措施. (46)第一章、技术方案丄、八、-1 前言本设计方案按照最新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和《》(GB/T50312-2007),并根据建筑楼层的分布情况,围绕用户的应用需求,从综合布线的重要性、长远性、可扩展性以及所采用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特点而设计。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及各智能子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力求把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成一个可靠、开放、高带宽、可扩展、并满足未来发展的布线系统。

本着‘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及先进、开放与标准化的原则,结合新闻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推荐使用超 5 类 6 类解决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本方案功能主要以满足计算机网络通信、语音通信、各弱电系统的联网通信及网络视频传输为主,不包含各智能子系统(如监控报警系统、会议系统、一卡通系统)本身所需的布线;各智能子系统的布线用专用电缆敷设。

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客户需求分析、开放式布线系统方案设计等部分。

方案设计中详细描述了该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设计细节,包括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布线路由、器件选型、材料清单和系统检测等部分。

服务中论述了工程的品质保证和我方所要提供的培训及工程文档等等服务。

2. 需求分析2.1 工程概况xx 教学楼共 xx 层,建筑长米,宽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信息中心机房设在xx楼,是整个大楼的语音/数据中心。

依据实地勘察:大楼信息点总数为 xx 点,采用超 5 类布线系统。

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其设计的重点是:以中心机房为核心,将办公楼的各楼层配线架用光缆和大对数电缆与中心机房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系统具备稳定可靠、高速率、标准、开放、灵活、适用、可扩展的性能特点,从而满足新办公楼不同形式的应用要求。

2.2 应用需求分析作为信息传输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支持现在以及未来语音、数据、视频会议、控制等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为新闻采集、编辑、传送、出版等系列工作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奠定基础。

根据阿坝师专实验楼 B 座的应用需求,我们对目前及将来智能化的应用作以下分析:1. 总体需求◊满足主干1000Mbps水平1000Mbps交换到桌面的网络传输要求;◊主干光纤的配置冗余备份,满足将来扩展的需要;◊信息点功能可随需要灵活调整;◊兼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网络设备;2. 功能需求:本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当能满足下述通信需要:◊电话;◊计算机网络;◊具备实现BAS、CAS OAS SCS等系统网络集成的条件;◊具备实现视频传输的条件;◊其他符合布线标准的信号、数据传输;3. 性能需求:有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网络吞吐率、网络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度、资源利用率、可靠性、性能 /价格比等;◊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语音点和数据点使用不同的传输介质,即使用 3 类双绞线作为语音点数据传输,以实现语音、数据相互备份的需要;◊对于网络主干,数据通信介质全部使用光纤,语音通信主干使用大对数电缆;光缆和大对数电缆均留有余量;◊支持目前水平1000M主干1000M的网络应用,及未来扩展的需要;4. 环境需求:主要指地理分布,用户数量及其位置,用户之间的距离,用户群的组织特点,还有特殊的限制(如电缆等介质的布线是否有禁区)等;本工程中,布线主要在室内,在工地现场勘测时没有发现有特殊限制等。

5. 其他子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对网络系统提出的要求;6. 设计约束:遵守其他标准,各行业的特点对网络的特殊要求,投资对布线设计的影响等。

2.3 信息点需求依据 xx 学校的实际的需求:大楼各办公室的语音点和数据点已作了明确的数量要求,设计时按方案要求将信息点合理分布至各房间合适位置。

详细信息点统计见下表:信息点位统计表序号楼层楼层功能说明数据点语音点合计楼层配线间备注1 一层 962 二层535 MD配线间设在二层机房,既是楼层配线间,也是主配线间。

3 三层 424 四层 935 五层 1026 总计 868在本方案中,我们共配置了 868个信息点;其中 6个语音点, 862个数据点。

语音点和数据点互为备份,预留信息点 *15%。

2.4 配线间的划分及设置如上表所示,在水平信息点数量及点位确定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的长宽尺寸及信息点线缆长度< 90米的要求,对配线间作出如下配置:FD1楼层配线间一设在一楼弱电井的 202室,负责管理1层、2层、3层的信息点;MD总配线间—设在2楼,负责管理3层、4层、5层的信息点,及整个大楼的主干光缆、主干电缆;MD配线架既是主配线架,也是楼层配线架,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汇集中心。

2.5 系统的设计目标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对一次性施工的要求较高,为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先进性、适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适应未来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我们选用了高品质的 AMP布线产品。

综合目前各布线厂家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我们推荐使用AMP超 5类布线产品可以很好地保证xx学校目前和将来的应用需求,易于网络升级,避免系统在短期内步入技术落后的淘汰周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我们的设计目标:◊选择先进、高品质的综合布线产品,以高的性能指标、好的工艺性能确保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满足智能化系统应用的要求;◊使用光纤作为系统主干,冗余配置,提高系统宽带并防止电磁干扰,适应未来发展;◊主干光缆可支持IGbps以上的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水平超 5类电缆可支持100Mbps以上的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星型的拓扑结构,支持各种形式的网络应用;◊为办公楼提供全方位的应用平台,支持办公网络设备、各种采编设备及保安设备等的系统集成;◊以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各智能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为各弱电系统集成提供传输通道;◊具有开放式的结构,能与众多厂家的产品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能完全满足现在以及今后在语音、数据及影像通信方面的需求,能将语音、数据与影像等方面的通信融于一体,可应用于各种局域网络(LAN);能适应将来网络结构的更改或设备的扩充;3. 系统方案设计3.1 设计标准及规范本设计方案所采用的标准、构局思路、计算依据、施工规范及验收遵循以下标准或规范:1) 《ISO/IEC11801 用户建筑通用布线标准》2) 《EIA/TIA568A, EIA/TIA568B》3)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4)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3.2 设计原则1)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第一前提,适当超前,统一规划;2) 先进性:选择的产品要技术领先期长、产品丰富,价格适中;具有大容量、高速率,能适应多媒体应用需求,及将来发展的应用。

3) 可扩展性:布线系统不但要能满足现阶段的业务需求,还要满足将来业务增长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4) 便于升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系统的设计要便于升级。

5) 高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因此选择的系统产品要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6)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并应是今后的发展主流;7) 开放性:能容纳不同厂家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8) 安全性:具有保证信息不被窃、不丢失的机制;9) 实用性:系统拓扑结构必须要满足 xx 学校的各种应用要求;10) 设计、施工、运营与服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工作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