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
1207614008 12713 丁洋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

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

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

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
1.中国
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

其基本内容是:
(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

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

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

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

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

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国家财政政策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就中国的财政政策来看,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降低了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g、t上升或tr下降,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2.美国
(1)大幅退税一次刺激消费和投资。

2008年初,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此法案中的退税额高达1680亿美元。

通过退税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

Tr下降,AD曲线向右移动。

(2)提高银行存款保险限额。

自2008年10月起至2009年12月31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及全国信用社股份保险基金为单个帐户存款保险提高了额度,从10万元美元提至25万美元。

为银行存款储户提供存款保险,主要是为了预防储户因为对银行丧失信心而提取存款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正常运行的信誉破产问题。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
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美国政府的政策可以使得人们不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提取存款,从而产生多倍递减的效应,如果人们存款减少,在存款准备金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所用于投资的资金就会减少,在投资乘数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就会多倍减少。

会使得金融危机的危害更大。

所以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人们增加活期存款,银行存款的多倍派生存款增加,可用于投资资金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3)减债及帮助借款者重组债务。

2007年底以来,布什签署了《抵押贷款债务减免法》,此法案要求银行部分抵押贷款来缓和次贷危机的紧张局面;公布了一项能够使至少30万房主减轻偿债负担的放贷解困计划;组建“希望联盟”,以一个私营机构的身份来帮助64万个次贷借款者重新安排债务。

这是和中国相区别的地方,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美国减债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从而起到促进消费需求的作用,减缓金融危机的危害。

(4)对濒临破产的公司进行并购及资助。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财政政策中,美国政府不仅仅采取了针对经济体系的政策,同时也大力救助经济实体以稳定市场。

美联储组织摩根大通银行来接管宣告破产的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并提供290亿美元的融资来支持这一并购。

二、财政政策效果
虽然财政政策的运用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更多的是瞄准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偏重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

1.有效拉动消费
2.有助于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08 年上半年,全国有近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倒闭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随着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及信贷控制的放宽,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3.带动地方经济积极响应
4. 有利于社会公平
5.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6. 降低对外依存度
中国与美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虽然都采取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但是由于危机的根源和国情不同,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与实施方面,中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学者归纳为政策中心、政策力度和政策出发点等方面的差异。

(一)财政重心不同
美国在危机初期侧重于货币政策,且试图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扩散,美国在“流动性陷阱”中越陷越深,美国开始将重心转移至财政政策。

美国的财政政策主要用刺激国内需求,对国内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而其中对内需的刺激主要通过减税进行。

中国在应对措施中财政政策占主导地位。

不论是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还是税收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调整,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且主要侧重于刺激投资和扩大出口,从而恢复市场经济的稳定,带动国名经济的持续的发展。

(二)财政力度不同
美国是危机的发源地,因此力度大大高于中国。

中国是在美国开始转嫁危机时才开始采取相关政策应对,同时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尚未对外开放,所以中国受到危机的影响程度有。

(三)政策出发点不同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人们将投入市场和存入银行的钱回收,会导致市场资金流通不足。

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消费减少,国民经济衰退。

所以美国需要积极拉动内需,大力投放基础货币,增加市场流动性,从而激活市场,缓解危机。

中国的危机是由实体经济蔓延到金融体系的。

中国的国名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架马车带动,目前内需已近接近饱和,中国所面临的是外需严重萎缩,进出口大幅下降,进而内需不足,投资消费减少,引起市场上流通性过剩的通货膨胀。

如果中国和美国采取同样的措施,就会使得资本市场泡沫进一步加剧。

所以中国应该采取适合本国经济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政府引导下的财政投资,而不是增加基础货币。

三、总结
中国和美国的政策既有相似点,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只有g、t上升或tr下降,才会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增加国民经济,虽然国情不同,两国遵循的基本经济学理论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