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幸福感是人人追求人人向往的,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因此,对于幸福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对于幸福感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的核心意思都是一致的。

所谓的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标准是具有主观的、跨情境的一致性的,而且是一种总体的和综合的评价。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的实现是主观幸福感的本质。

目标指的是个体行为的内部目标状态,目标影响着个体的情绪、行为,影响着主观愿望的实现。

个体追求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是否成功,都影响着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

但真正能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条件就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必须与个体的内在动机或需要一致。

其次是人格理论,该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主观的一种体验,这种主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主观幸福感。

还有学者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 2 。

这一理论强调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想法相比较,这个过程为社会比较。

向下比较通常会增加人的幸福感,而向上比较会减少人的幸福感。

社会比较可能通过人格使社会地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对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的还有适应理论,适应理论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以现在和过去做比较,如果现在比过去更好则会感到幸福。

目前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幸福感指数量表、国际大学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牛津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等。

本研究主要使用David Watson的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简称PANAS。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测量工具的不足,与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有所不同,会存在研究不全面的问题。

(2)研究类型狭窄,大多都是进行问卷或理论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心理学研究缺少全面性生活满意度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满意程度的研究。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对生活满意的程度是
不一样的。

从20 世纪 60 年代起,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有研究表明,价值观可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关系。

关于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会用到《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简明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BMSLSS)等。

社会赞许性的英文是social desirability (SD),通常也会被翻译成社会期望性或者社会期许性。

社会赞许性(SD)被广泛理解为个人倾向于否认社会不良特征和行为,并承认社会期望的特征和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对自己的观点或者行为呈现反对的倾向时,个体呈现逃避的状态,当他人对自己的观点十分赞同认可时,个体呈现接受状态。

社会赞许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格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其维度结构、社会赞许性是一种特质还是一种反应偏向等关键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

一部分心理学家将社会赞许性看作一个人格特质.在分析了社会赞许性文献,研究者得出结论,社会赞许性是和大五人格特质息息相关的。

社会赞许性同时具有人格特质和项目特质两种性质,当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征时,社会赞许性经常被称为“社会认可的需要”,当被看作是一种项目特征时,它被称为“期望特质”。

社会赞许能够直观的提升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自2000年起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主题,严标斌等人在2006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在他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程度与文化背景有关。

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有研究者发现老年人群体中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赞许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2015年在王娟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社会赞许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程度.同时,在段建华2016年的一份研究中发现了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赞许之间的相关。

研究表明社会赞许性能够调节亲社会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其中高社会赞许使得亲社会行为预测主观幸福感的能力提高。

越努力越幸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句子,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在他人的评论中长大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加关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人们会在社会生活中伪装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好。

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也是心理学较为关注的一个内容,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对于这两方面的研究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水平,进而增加社会效率。

然而关于主观幸福感或
者生活满意度和社会赞许的相关研究却是寥寥无几。

主观幸福感到底和生活满意度,社会赞许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它能像其他积极心理品质那样对个体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起到作用吗?基于目前的现实状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社会赞许相关性。

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社会赞许的研究增添新的研究内容,期望能对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