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8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8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

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中国历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思想有所继承。

如汉宣帝时期规定,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死刑以外的不负刑事责任。

后来的律法多以此为蓝本。

这体现了古代中国() A. 法律缺乏公平正义 B.没有依法办案C.宗法观念影响法律 D.缺乏法制观念3.3.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

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

这表明当时()A.两人都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 B.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 D.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4.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材料反映出()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 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 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5.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A.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6.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土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 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7)A.巩固了封建统治 B. 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C. 严重摧残了人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8.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9.宋代民户买卖田地、房屋、牲畜、车船等,凭契约赴官府纳税加盖官印,称为印税;另收牙契税,否则即是无效的白契。

宋代官府这样的征税方式()A.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B.既扩大税源又提供了合法保障C.便利了部分民众的偷税漏税 D.体现了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支持10.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11.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不幸李氏(李贽)于晚明专制政府恶化之时,上则权臣逆阉专国,下则科举道学坏才。

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作者认为,李贽的思想()A.已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B.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D.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12.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

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

这些做法()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13. 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

他认为当时中国知分子的差距在于()A.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 B.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C.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D.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14.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15.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6.敦刻尔克撤退指二战初期34万英法军队在德军包围下撤退到英国的奇迹。

1938年武汉沦陷后,在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指挥下,大批来自全国的航空、兵器及轻重工业的机器设备被紧急抢运入川,建立起了大后方军工和民用的工业区。

这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其准确含义在于这一壮举()A.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B.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布局C.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 D.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17.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

这表明当时()A.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C.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18.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

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

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19.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20.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2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

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

这反映出当时()A.公民言论相对自由 B.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C.喜剧题材比较狭窄 D.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22.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 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23.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24. 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

这反映了英国()A.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 B.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C.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

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

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

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材料二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

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

如1 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

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 1181年)等。

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3分)(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1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启蒙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6.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