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最适宜儿童身心的发展,也最适宜儿童心理成长。

并且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活跃课堂气氛,并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领会知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价值游戏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8-01
游戏是幼儿自发性的一种活动,由幼儿自由选择,带有正面的喜乐感情。

事实上,游戏更多是一种幼儿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

与此同时,游戏还是幼儿发展自己的大脑和肌肉,发现自我能力的方法。

幼儿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年龄特征,才使得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如此重要。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1.游戏能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

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
的身体健康发展。

2.游戏能开发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观察力,促使幼儿手脑灵活在构建游戏游戏中,幼儿能直接触摸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幼儿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促进空间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及技能的开发。

“猜猜我是谁”、“迷宫游戏”等许多游戏都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智力。

而幼儿在从事玩沙、构建游戏、绘拼图等需要小肌肉活动的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促使幼儿感觉、知觉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中,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并可以不断地更换身份等。

这种游戏的假象性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极大的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过家家”、幼儿通过换位想象去体验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及一家人的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感受。

3.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与情绪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相互学习,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

儿童通过游戏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获得交往经验,达到高于以前的交往水平,获得“最近发展区”,再在这一新的发展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而不断获得交往经验,促进他们的交往水平。

如在“小医院”的游戏中,大家都抱着娃娃等“医生”看病,刚开始时,扮演“医生”的琳琳认真地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可
一会儿后,琳琳不想玩就自己走开了,其他小朋友很生气,认为这个“医生”很不负责任。

游戏结束后,老师适时地组织小朋友们讨论:“宝宝生病了,可是医院里医生不在”、“不负责任行吗?”、“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办?”小朋友七嘴八舌,一致认为没有责任心是不行的、作为医生要坚守岗位。

这样,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履行职责,培养了责任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4.游戏能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的支柱,积累感性经验,为语言表达打下基础,而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幼儿彼此之间交谈机会较多,因为大多数游戏不是孩子独自一人玩,而需要一定的合作与交流。

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孩子都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量办法,因此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更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回忆并描述,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表达出来,表达意愿都很活跃,不但增强了记忆力也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敢于与同伴交往并且大胆想象,从而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挖掘、分析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使幼儿的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培养,所以我们就要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并且使活动室环境布置与有关自信心的主题结合,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

在游戏活动中,
我们应注意尽量运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积极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

例如我设计的游戏:《沙池上“平衡木”》沙池壁的宽跟平衡木一样,孩子们并且不用像走平衡木那样担心害怕。

能力强的孩子走的速度快些,而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不断尝试,孩子们掉下“平衡木”再重新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即使是平衡力控制不了,歪扭着身子跳进了沙池他们也乐呵呵的,并满怀信心从沙池里再上“平衡木”。

我们还可以在“平衡木”上“开飞机”、学小鸟飞、学老公公、老奶奶走、等,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体力,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越来越结实,在这里孩子们找到成功的体验,愉悦心情,增强自信心。

6.游戏是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其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意愿,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互相分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离不开幼儿的相互合作,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游戏对于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接力赛的游戏中,有的小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要赶紧接棒,抓紧时间赛跑。

于是,我就对他们进行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这样,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活动目的,同时也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
和合作与竞争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感,并及时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许,从而让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自愿与他人合作。

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玩游戏是小朋友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意愿,加上在游戏的世界中是没有对与错之分,故能让孩子随意去想像、去尝试,老师亦应持以下的态度: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鼓励孩子有探索的勇气。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创设良好宽松的游戏环境,秉持游戏指导的情感取向,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实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