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 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山水画
游春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子虔
溪山行旅图
“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 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范宽 于是深入自然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 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在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 态变化,创造出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 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 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身临其境。他所画出的崇山峻岭,往 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 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 “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
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 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 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 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 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也就是说 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
请同学们观察国画与西方绘画,并 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 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 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 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 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出现了一些有创新的画家,如陈洪绶、任伯年。
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 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 传神,形神兼备。而《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则把握非常
出色。
韩熙载夜宴图
观赏与思考:
欣赏课本p-48到p-50页的范画,并 思考以下问题: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什 么 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 二:绘画根本的要求 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最根本的要 求 三:根本目的 以达到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意境.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 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 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大量受西
方文化影响,尽管我们生长在拥有悠久历史, 深远文化的国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生活积累
总结一下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异同点;总 结两种文化的特点,进而阐述对两种文明应 该持何种态度
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
中国古代花鸟画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就是中国画中以 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 形式。
但它的表现范围不仅仅只限 于花和鸟,鱼、虫、禽、兽、 瓜果、蔬菜等等这些都属于花 鸟画所表现的题材范围。
五牛图 韩滉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 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 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 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 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 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 “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 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 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 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中 国 古 代 人 物 画
战国时期的线描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魏、晋、隋 唐是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 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 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推到了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 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宋代社会风俗画蓬勃发展,作品在体现事实的社会性上, 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 飞速进步。《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元明清,
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第二、远 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 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
故所见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 “三远”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采用西方那种平视静观构图“所 见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采取了视点活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体现 法与古代的走马灯或今天电影表现手法中的"摇"相似。所以中国画的画幅, 若不是纵长的条幅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或者说一幅中国山水画中,不论 是以高远、深远、平远中的哪一“远”为主,但都结合以其他的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