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摘要:标准化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它对企业发展和构建科学的文件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5-0043-01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步伐正在加快,标准化的基础必须打牢,标准化工作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实行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如何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结合,如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
它能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的法宝,也能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标准的作用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企业已经与全球企业的发展同步,不论产品是否要出口,还是要进口原材料,每个企业都在面对着全世界的挑战,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表面上是产品之争,实质是标准之争,标准一方面带来统一和简化,节
约了采购、生产和销售成本,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壁垒,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形象,通过推行标准化体系,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2.标准化为各种管理建立平台。
首先,标准化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直接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程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二、标准化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标准是一个重要通道和纽带。
通过将专利转化成标准,是当前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模式,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发展途径。
这是因为标准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和规则化,它可以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来获取高额利润。
它通过对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和利用,不仅扩大了知识产权的潜在收益,而且使得收益的获得具备了法律基础。
所以它从根本上调动了科技创新者的研发积极性,也刺激着企业投资科技创新。
因此标准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当今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标准之争。
标准可以造就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一个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
由此,
企业只能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创造科技成果,并将专利转化成标准,才能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标准化可以促进企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标准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
条件,而标准是市场准人的基本尺度。
标准是对市场进行规范和整顿最有力的一道门槛,能够将标准性能不合格的产品阻挡在市场之外。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首先自己的产品要符合产品标准,只有产品能够进入市场,才有在市场上与其它对手竞争的资格。
其次,还要由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转为追求消费者的满意度,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建立更新的产品标准,形成绿色壁垒,使自己的产品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市场制高点。
四、标准化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管理水平
1.企业不仅贯彻实施标准,而且要直接参与到“标准的创造”和提升活动中去,在标准化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现有标准是否适宜、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针对影响效果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甚至进行流程再造以实现突破性改进,最终落脚点是把这些最佳实践固化到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中去,促使企业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进而增加了企业竞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管理进步和社会进步。
2.企业不仅是标准化实践的主体,更是“标准”的创造者,无论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还是作业标准,都需要实践者进行更新和发展。
它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当前企业贯彻技术和管理标准不到位的问
题,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现行标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或落后于当前生产力水平而需要修订、完善和发展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对标准的适宜性和实施情况的反馈与评估。
先进、适用的标准是对顾客需求的精确理解和诠释,是技术进步的结晶。
通过分析才能发现标准需要更新和完善的地方,再通过项目实践来完善标准,就可以使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保持领先优势。
五、企业要如何应用标准及制定标准
1.许多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经验证明,成功的关键是公司高层要身体力行地把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和企业文化的演变结合起来。
传统管理企业向标准化管理模式转变,不是简单地采用相应的“标准”就可以完成,而必须使全体员工的理念发生改变。
它不是招聘几个质量师或者管理专家就可以解决的。
企业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是很多部门甚至所有部门的共同管理才可以达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标准化实施的效果。
只不过有的部门的影响非常直接,有些部门的影响不那么直接而已。
2.企业在制定、执行标准时,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内外质量环境一直在变化的,因此不能全盘照搬照套,而是必须根据企业资源、产品、消费者以及质量环境的整体变化,灵活变通地运用,彻底贯彻“因品制宜”、“随机制宜”的采用标准、应用标准及制定标准,进行适应性的标准管理。
3.制定标准体系不是简单地将各个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文件汇编成册,而是要从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视角,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目标,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设计。
设计时只有结合各个管理体系深入调查和诊断,理清各种管理体系的相互作用关系,识别各个管理体系的共性和个性,将各个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结论:标准化管理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
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之一就是管理体系标准化。
但是,很多企业在文件化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标准体系,并缺乏对文件的有效控制,对控制制度陷于混乱。
为此,企业必须在适当时机导入标准化工作,它对企业发展和构建科学的文件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凤岐.标准化管理教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