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 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2.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 贵族世袭制度B. 民主共和制度C. 中央集权国家D. 政教合一国家3.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
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A. 人类文明的开端B.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 亚欧封建社会4.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A. 伯里克利改革B. 大化改新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明治维新5.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 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
B. 天皇和一些留学中国的士大夫(遣唐使)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C.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D.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6.下面是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后的见闻,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B. 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C. 新都平城京的城市布局与唐都长安十分相似D. 有才学的人都有机会当官7.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正确的是()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 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646年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2)日本这种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对本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先进文化的?这种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2、依据如图回答问题:(1)如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3)“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的人发动的?(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阅读材料:材料一: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
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日本书纪》材料三: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
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全球通史》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请为材料一中的填上合适的内容。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的态度如何?(3)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4)对比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结合材料四,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改革前日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通过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3.【答案】D【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法兰克王国采邑制的实行使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伊斯兰教的传播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封建制国家;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是城市市民展开的与封建主的斗争,因而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亚欧封建社会。
故选:D。
本题以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为依托,考查活动课的主题。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欧亚封建社会的状况。
4.【答案】B【解析】由材料“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可知,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故选:B。
本题以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推翻苏我氏控制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兼摄政。
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奴隶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是大化改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8世纪时期农田里从事劳动的多是奴隶不符合史实。
故选B。
7.【答案】A【解析】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A。
8. 注意题目时间限制,“西周”,“烽火戏诸侯”,“诸侯率兵前往护卫”指的是分封制下诸侯王应尽的义务,其它三项时间也对不上。
故选D。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8.【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字,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式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
B项错误,符合题意;C项不合题意;由此司知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D项不合题意;幕府统冶时期,幕府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A项不符合题意。
甶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二、材料题1、【答案】(1)学习、模仿、创新(2)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中国不屑于学习,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在近代被侵略。
(4)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1)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
根据材料一可知,日本对待先进国家的文化是先学习,再模仿,最后发展到创新。
(2)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
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
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个帝国是中国。
当时的中国不屑于学习先进文明,只是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在近代被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本题考查我们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积极主动的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洋为中用。
2、【答案】(1)大化改新。
作用: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是日本封建社会的起点。
(2)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3)注重保守,而不是创新。
或者缺乏创造力。
(4)虚心学习会带来进步,反之则会导致衰落。
(5)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应该坚持创新。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材料“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
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化改性。
6、7世纪,为了解决日本国内激化的矛盾,发展生产,进行了大化改性。
经过大化改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是日本封建社会的起点。
(2)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可知日本积极学习外来文化,为自己所用,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