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均线之学习与精进贴

均线之学习与精进贴

均线之学习与精进贴常言讲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每逢大跌,资金与日缩水,事后还是没有反醒过来,陷入恶性循环中,最后不得不远离股市。

一量双线,简繁互现,袖里乾坤;个人认为学好了一量双线,天下大可去得。

均线是初学交易者最初接触的东西,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葛氏(葛兰威尔)的几大法则吧。

但很快那八大法则就会被忘记,那均线太简单了,而且那均线会随着价格的趋势不断地运动,所谓的清晰的路径都是盘后的路径。

于是再去找别的指标,这样忙来忙去,指标一大堆,其实回想起来对每个指标的心理都和最初对待均线是一样的。

当我们经过一路的繁华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均线的时候,却发觉至简的东西往往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

炒股的进阶最终会洗尽铅华,回归本源。

均线应用首重看大势赚大钱首先我认为,均线具有追踪与反映趋势的特质。

它能够表示价格的趋势方向,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

如果从价格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均线的曲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途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

原始数据的价格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就趋势追踪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追踪大势,看大势者赚大线,看明大势并顺势而为是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任何一种技术的学习,首先必须从大的方面着手,先“道”后“术”,先宏观把握,后微观精进,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江恩在《如何在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中文版第p54中,强调"怎样获利最大——跟着大势做长线投资你总会获取最多的利润。

频繁入市出市试图获取小利不可能让你挣到太多钱。

如果你投入时间,学习如何掌握大势,然后跟随大势到他走完,直到你获得走势变化的确切信号才出市,那么你会获得很大的赢利。

每年交易三四次获得巨大赢利总好过一年交易100-200次,其中一半时间失败并已净损失告终。

把‘紧跟大势,永不逆势而行’作为你的准则。

如果你不知道大势是什么,那么不要入市。

如果你学习我给你的规则并且研究足够多年的历史纪录,你就会让自己确信,遵循规则是可以获利的。

如果你紧跟大势你就不会错过任何挣钱的机会。

你会发现,有时候当你选择暂时不入市、等待明确的信号和真正的机会的来到——如果你等待,他一定会到来,你必有所得。

”就这次大跌和实战的盈利角度来看,只有那些看对大的趋势并且按照这种趋势操作的投资者,才有望获得真正的大利润。

换言之,在上涨过程中耐心持有可使利润获取最大化,而在下跌中轻仓甚至空仓则是最好的风险回避。

因此在一轮大牛市中,准确判断向上趋势至关重要。

而在日常的各类技术指标当中,由于周期太短,时常会发出错误的信号,并且有时不同的技术指标甚至发出相反的矛盾信号,所以选择正确的均线周期也非常关键。

一般而言,日线时间太短,并且一般的操盘资金可在一定时期内操纵股价走势,使骗线出现,会误导投资者。

但就中长期来看,大的趋势是一般资金难以控制的。

所以在判断趋势的时候,对于均线指标的运用应以周线甚至是月线比较理想。

有的个股走势在日线难以判断的时候,用周线和月线则一目了然。

这样对于个股在盘整中的骗线就很容易识破,不会浪费大的利润。

当然,在熊市中利用周线或者月线,也就不会被短期的反弹所迷惑,可以较好地防范风险。

当然,用周线或者月线判断趋势有优势但也有不足,那就是对于强势个股在卖出的时候往往不会卖到最高价格,而在参与个股的时候又不能买到最低价。

因此这种操作方法是不能追求最低价位买入和最高价格卖出的,但可以基本把握一轮大行情的主流机会,并且能够比较好地回避大风险,保住胜利果实。

从长期的实战来看,在一轮牛熊交替的周期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操作频率,降低操作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大家看一看上证指数的周线图,月线图、季线图和年线图等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大势了(这里不包括基本面和政策面),那些抢反弹与抄底的相对大势而言只能叫小儿科,如果没有铁的规则辅佐,只会被股市消灭掉。

所以说立足股市炒股第一要义在于通过均线大周期判明大势,然后顺势而为,这是炒股境界高低的衡量标准之首。

上涨就重仓持股,其余时间就持币休息与等待吧,可惜没几个人能做到。

很多人天天讲趋势,时时讲顺势而为,可就是不明大势,沉迷于大势变坏之下的抄底抢反弹,小打小闹,甚至胡乱操作!!切记:明大势,应大势为股市求生存的第一铁律,股市立身之本,发达之道,做到了这一点,恭喜您股市已成为您的提款机了,发达有期!!!均线技术分述目前网上流行的均线技术有以下几种:均线周期--均线回补--均线收敛--均线修复--均线发散--均线平行--均线脉冲。

均线背离--均线助推--均线扭转--均线服从--均线穿越--均线斜率--均线速率。

我将结合自己的使用体会一一加以阐述。

均线周期均线周期必须摆在第一位,其余的只能相对放在后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的均线技术都离不开均线周期的限制,我们平时的“看大做小,看长做短,周期共振”都是与均线周期紧密相连。

理解与应用好均线周期在实际操作中很重要。

多年实战的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总有一个均线周期,是针对一只股票的运作的。

而且,这个运作周期,和大势、和机构的资金面、上市公司消息配合密切相关。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周期,决不会是统一的。

我们如果要用均线分析方法,找到这个股票的运作个性均线周期,才是安全的介入前提。

每一只股票,在一定时期内,都有一个与涨跌节奏吻合或相近的均线系统。

实战中有两个方法供参考:一是优化均线参数设置,二是进行均线多周期合成优化,三是长短周期和大小参数进行调换使用,如个人在在均线应用中,经常短周期用大参数,长周期用小参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在实际应用中,多周期共振用得较多。

多周期主要指的就是月,周,日,60分钟,30分钟,15分钟,5分钟这7个周期。

月,周可划为一个周期,60分钟,30分钟可划为一个周期。

多周期共振的含义就是指任何一个买点或卖点都必须有两个周期或两个以上的周期发出买点或卖点(当然越多越好),方能考虑进场买入或卖出,一个周期发出的买卖点是不予考虑的。

具体来说,就是当月线图或者周线图发出买卖点时(这两个周期可划在一起,只要有一个发出买卖点就可以认可),这时候,它的日线图或者分时系统(60分钟,30分钟)其中之一也要发出买卖点(比如macd的小红,小绿的买卖点,或者30日均线发出买卖点),方能考虑买入或卖出。

如果日线或分时系统没有买卖点,那么即使月线或者周线发出买卖点也不应考虑,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周期发出买卖点,我们方能考虑进场。

如果是做短线,就是当60分钟图或者30分钟图发出买卖点时(这两个周期可划在一起,只要有一个发出买卖点就可以认可),这时候,它的15分钟图或者5分钟图其中之一也要发出买卖点(比如macd的小红,小绿的买卖点,或者30日均线发出买卖点),方能考虑买入或卖出。

如果15分钟图或5分钟图没有买卖点,那么即使60分钟图或者30分钟图发出买卖点也不应考虑,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周期发出买卖点,我们方能考虑进场,当然,如果月线图和周线图都有买卖点,那么说明后市的力度将会很大,一旦其日线图或者分时系统发出买卖点,我们应重仓长线持股。

(因为这是两个以上的周期发出的买卖点)分时系统也一样。

一棚兄对均线的理解有深度:一、同一阶段的不同个股,与之能形成比较稳定有序互动共振特点的均线会有所不同。

二、同一个股的不同阶段,与之能形成比较稳定有序互动共振特点的均线会有所不同。

三、同一个股不同周期的K线界面中,与之能形成比较稳定有序互动共振特点的均线会有所不同。

我们要善于在不同个股、不同阶段、不同周期、不同市况的背景下,寻找和把握适用的与股价形成相对稳定有序的互动共振的能反映底部特征的均线,这是均线制胜、稳准快抄底的根本原则和技巧。

对于多周期共振个人的理解是:1、基本上好股票总是在多周期上显示同步向上的,只有多周期同步的股票才具备向上最大的爆发力。

而各周期如果相互冲突,则各周期间的力量将相互抵消。

2、大周期决定小周期,上一级周期对下一级周期具备控制的作用(服从原理),例如,周图如果向上,即使日图往下,也只是反映了打压,不一定是中期下跌趋势,只有周日同步向下才是中期下跌趋势。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均线系统。

对于概率性判断和多周期共振结合的理解(以向上趋势为例):在上一级周期的k线为向上攻击阳线,均线同步往上,那么概率上向上大,则下一周期也同步出现往上攻击的时候,则选择某些形态下介入。

其实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均线、形态、动能,这些都是可以把以上原则结合在内的.。

此外,在大周期均线交叉共振性中也存在一些底部规律,值得参考:1996年2月9日那周,25周均线(半年线)与50周均线(一年线)死亡交叉,次周沪综指拉出周k长阳,并由此大牛。

2001年10月19日那周,25周均线(半年线)与50周均线(一年线)死亡交叉,次周沪综指先抑后扬形成井喷政策底。

2004年9月14日那周,25周均线(半年线)与50周均线(一年线)死亡交叉,该周沪综指先抑后扬形成井喷政策底。

2008年4月15日那周,25周均线(半年线)与50周均线(一年线)死亡交叉,该周沪综指会否先抑后扬拉出长阳确认底部呢,拭目以待均线收敛(均线粘合)均线的状态是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当多条均线出现粘合迹象时,表明:市场的成本趋于一致,将会出现变盘。

原则上均线收敛后突破方向就是市场未来的运行方向。

短中长期均线进行大型收敛的时候,说明市场中长期趋势已经形成,有名的理论有张卫星的三线开花、两条火车轨、股市倍增术及青木的均线流等均线分析法。

具有均线粘合形态的股票,一旦上涨其上涨幅度往往是比较大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筹码分布”理论,其在某些应用上也与均线粘合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其根本,我认为是因为,均线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我们知道,均线是对价格的平均运算(这里只探讨简单加权平均的算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均线粘合形态形成的原因其实就是股价经过长期的震荡整理,使得长、短期均线数值接近形成的,从均线的角度看是均线粘合,从形态的角度看,是箱体整理,从筹码分布角度看是筹码高度集中。

我们知道,股票的运动可以认为是恒动的。

其运动的方向就不外是,涨、跌和平。

而从以往的经验和运动的特性我们知道,股票的“平”是相对静止,其必然为其他两种运动模式所代替。

由此,我们在选股的时候,找到平盘的股票就显得具有格外的意义了。

那么,如何寻找具有均线粘合形态的股票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主图指标设定为多均线状态,然后逐一翻阅,人工判断出具有平盘形态的股票。

尽管,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可惜太耗费精力。

而且,因为视觉的差异,对于一些箱体整理的股票,我们往往认为其波段很明显,会不认为其是平盘整理,其实仔细算算,其上上下下的波段整个的波段空间可能只有百分之几。

相关主题